职考+跨考浙大经验谈

一、浙大传播学的试题风格

浙大学硕的题目变化很大,2015年才恢复招生,15、16年这两年的试题还算简单,17年题目开始灵活起来了,但还可以按一般理论来答。
18、19年的题目和题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渐渐开始稳定下来,所以20级考研的朋友要格外重视近两年的题目。

在题型上,实务这门的变化最大,传媒经济占75分,这两年的题目基本上都可以从参考书目《传媒经济》的课后题目中看到痕迹,但有越来越向外拓展的趋势;

职考+跨考浙大经验谈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广播电视学两三道题,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原题,所以这本书需要背诵(我恰恰没背,这两道题直接放弃掉),此外实务里会有热点的题目,所以热点也需要关注,但不需要把注意力全放在热点上,只要理论基础扎实了,热点的分析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理论这门无疑是越来越难了,基本可以断定,题目已经脱离了参考书内容。
因为现在的传播学教程还是沿袭主流传播学研究中5w的框架,基本上以经验学派的理论为主。

如邵老师这本其实就是按照传播本体论、传播过程论、传播方法论、传播主体论……逻辑来展开的,当然还有浙大专有的一些知识点。
在近两年的试题中,这种最基本的知识点已经很少涉及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经验学派的内容不重要,因为经验学派的内容里包含着一种控制论的传播观,而批判学派就是对这种控制主体或意识形态的批判。

在掌握两本参考书的基础上,还需要大量拓展批判学派的内容,这不仅是为了应付名词解释,还是培养一种批判的思维,应用到论述题的答题中,也会增色许多。

传播学的外延是很广阔的,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学批评、符号学等内容,在浙大的试题里其实也大量涉及社会学的东西。

包括我在复试抽到的面试题“利用一种传播学理论去解释当代人普遍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这其实就是社会学的范畴了。

所以总是有一些学妹问我需要看哪些书,重点是哪些,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在书中得到了多少,这些恰恰都反映在了我的思维模式和答题里。

二、推荐书目

不要嫌我推荐的书太多,有没有价值自己判断吧,并不是说每本书都对考试有用,只是看浙大的题目,灵活得有各种各样的答法,简单地用经验学派的理论也是答,换个思路深入点用一些批判学派甚至是社会学等各种理论也是答,至于分数就是由老师来评判了。

我理论这门课最后一道论述题只剩15分钟,所以就开了个头没写完,考完我觉得一定完蛋了,论述题分数最多了,但我在前面的简答题花了太多时间答得太深了,最后分数出来有132分,所以我猜老师还是从你的答案中看得出你肚子里有多少货的。

我还想说,文科的答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理论的运用无高下之分,论述题也没有标准格式,对一个问题有深入、独到的解释,并且能够说清概念或理论,就是很好的答案了。

三、关于政治

我的政治,开始是听腿姐的课(网上找的***),浅显易懂。
然后就是刷肖秀荣1000题,反复刷。

政治选择题才是王道!!!!!我后期买了市面上所有的题目,就刷选择题,刷到最后都麻木了,但还是很有效的,毕竟政治还是有重点的。

论述题就是背四套卷,后期我还会看这些大大的直播,他们最后会划出论述的重点。
但是最后到了考场上,我背的论述全忘了,所以背诵真的是不适合我。
我政治也就70,我觉得是选择题保住的。
分数不高,我也没什么经验好分享了。

四、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是82,成绩我还算满意的。
英语我买了真题、张剑的课外阅读理解、王江涛考研英语作文,然后学姐给我留了一套老的新东方的真题解析。
我觉得这些对我来说就够了。

我的英语基础不差,单词我也没有背单词书,是把真题里的所有生词摘出来每天反复背。
我是精做一套,做完后把完型、阅读等都翻译一遍,翻译的过程中会分析一些难句,尤其是长难句。

差不多一星期一套,然后每天会拓展一两篇课外的阅读理解,生词也会背一背。
记得要预留两套最近的真题,作为最后的检验。

真题我一共做了两遍,尤其是14年到07年的题目我做了三遍,做到第三遍阅读理解也很难全对的。
所以第一遍精做的时候很重要,不仅要翻译分析原文,选项也要分析,分析出题的套路和答题的套路。

我会把每一个选项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就会发现出题有几个方法,如无中生有、故意歪曲或移花接木(这些都是我乱取的名字)。

一边背真题里的单词一边做题会很快得到反馈的,很多背到的单词会反复出现,这些就是高频词汇,比背单词书要高效很多。

如果基础不好的话,网上有很多名师的***也可以看看吧。
但英语还是靠自己花功夫的。

我的作文就是自己写,然后改,然后背范文,背句式。
虽然自己写也不会知道自己写的怎么样,但这也是不断提高翻译水平的过程,在考场上我写作文就文思泉涌哈哈哈就是话很多,背的很多句子都涌现在脑子里。
所以日积月累是有效的!

五、关于报班

我没有报班,主要是因为我要上班,时间很不稳定,还有就是我在市面上没找到专门针对浙大传播学学硕的班,其他的班我也都了解过,我觉得有用,但后期浙大的风格太强了,还是需要靠自己。
所以我就买了很多班,前期都自己看过,对于引导我跨考入门还是很有用的。

如果问我要不要报班,我也没有什么建议,看自己吧,报班考上与没考上的都有。
我只想说,不要对班产生依赖心理,要知道你是去考研究生的,尤其是考学硕,你以后是要做研究的,导师不会手把手带你看书带你考试,自学和自律是很重要的能力。

六、关于专业

考研后期,关注了很多辅导班的公众号都在不断放出新的热点知识点,会让你很焦虑,我也有过这个时期,九月份我还会定时去关注公众号的内容,但说实话,那段时间我从公众号里得到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因为都太浅显了,后期我就舍弃了这些,把时间专注在论文和我的笔记里,我也会刷微博了解最近热门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我会想这些热点可以用到什么理论来分析。

我是八月下旬开始去上班的,在这之前的时间,我都在学校图书馆里一个人学习,那段时间的作息非常规律,6点45起床,7点半多点到图书馆,晚上10点40结束学习,回到自己在校外租的小房子里,还会看看闲书或者看剧。

在这段时间里,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大量的看书,然后整理传播学的基础知识点,两者相互补充渐渐形成了我自己理论知识的网络图。

七月中旬开始每天一章或两章政治,倍速刷***(咸鱼上买的去年的腿姐***,所以全套都有,节奏我可以自己定),刷1000题,主要以理解为主。
英语是一直都在进行,每天可能三到四个小时。

但是上班之后我的复习节奏完全就被打乱了。
所以后期我基本理不出一个整体的思路来,除了政治和英语还是按照我的节奏在进行,就是每天一次有时候要变成每两天每三天一次,其余的时间我只能拿来看书、看我前期的读书笔记、看论文,整理专题。

真题我是一直放在手边,不断翻看,有时候闲下来了就翻一翻,尤其是暑假之后我的理论已经过了一边,我就会把真题拿出来,脑子里会想这道题目我要怎么答。

十月份我开始练题,主要是练15年之后的题,但发现写题的效率不高,我总结出了一些写题的规律之后(如整理几个万能开头,从社会、技术改变or理论开始,整理一些万能句子,准备热点例子分析用等等),就开始以思考为主。

一直做到去年的真题,我就开始慌了,因为写不来啊。
所以我又回归到理论本身,反复看我的笔记、论文,反复看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最后总结出了我的答题风格,就是抛开一切套路,去分析题目本身,尤其是一些概念。

所以我很庆幸我的前期看了这么多书,尤其是在批判学派和社会学理论上了解了很多,当我看到吴飞老师的一些很理论的论文的时候,我虽然也会迷惑,但多看几遍我能跟上他的思路,我不会对这些理论感到陌生,因为我已经知道这些理论的出处和流变。

最后我有意识地在看论文中对一些话题的讨论老师都用了哪些论文,我会把理论做一个整理,在这个话题出现的时候我可以用这个这个这个,这样其实就是对理论有了自己的梳理。

七、关于坚持

在职考研最大的难处对于我来说不是时间不够,而是诱惑太多。
我时不时要和同事们出去聚餐,备课的时候要准备我的内容,有时候就会被文学的知识吸引走,更重要的是,老师虽然忙,也是个很安稳的工作。

到了后期,我甚至已经开始佛系了,对于考研这件事也没那么执着了。
系统的专业课复习在11月后旬开始我已经停止了,只有政治还在刷题(因为书都买了,刷题是不费力的事),英语也剩下反复写真题这种不太复杂的任务,那段时候我觉得我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觉得自己这么

但索性后来我还保持看笔记、看论文,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有时候不自觉的我还会再课堂上跟学生聊起最近的热点,我会用经济学的理论告诉他们考差的科目都是沉没成本,用传播学的理论跟他们分析一些舆论的走向。

其实整体的备考过程我觉得最痛苦的就是记忆了,有些东西你不得不去记,尤其是政治,我又那么不擅长这些。
专业课我也记了,记一些我觉得我一定要在考场上用上的句子(最后我只记住了大体轮廓,还是我自己编的),这是最痛苦的。

其次是反复在看已经看过却有点忘记的旧知识也是很痛苦的,因为一看就知道哦哦哦这个我知道,可是我怎么之前想不起来呢,这种感觉也痛苦,因为那时我的知识是分散的,还没有串联起来。

再次痛苦的是跟大量冗杂而无用的信息为敌了,网上真的充满了太多无价值的信息,它们被包装成很重要的样子,只会让你焦虑。

即使在知网中也存在大量这样的论文,有时候我看了一下午的论文,只能碰到一篇有价值的,或我只能从一篇论文中找到这么一句话是有用的。

所以东西不在多,贵在精,我看了这些论文,现在让我说得出来的对我答题最有影响的也不过那么几篇,可这并不能否定其余论文的价值。
(我说的无用是指这篇论文里讲的东西我都懂,或说的太浅了)

八、关于跨考

初试过后,其实我也在做一个很可笑的挣扎,就是要不要去读这个研究生呢?或许你们都觉得我傻了吧,浙大的研究生诶!
但是作为一个已经有着很安稳并且还不错的老师,我无法忽视我这个工作的性价比,以及它能带来的很多福利。

所以复试我是空手去的,没有简历、没有研究计划、甚至连研究方案怎么写我也没准备(复试的笔试就考这个),最后果不其然,复试的时候我被虐的很惨啊,英语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英语问的是专业题,连自我介绍这种简单的也不给我表现机会),老师只问我专业问题,不断地追问(我没递简历他们也无从问我其他东西,所以知道准备点东西很重要了!

最后我还是擦线过了,但我其实是对自己很不满的,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表现,为什么我一点也不上心,为什么我的英语口语那么差!

这种愤懑让我突然燃起了一年前想要跨考的心情,我不愁找工作,之所以费一年的心思跨考不就是想要学习更深的知识,想要进入更高的平台,想要有新的提升吗?之前那种囿于安逸的困惑顿时烟消云散。

本文转自考研帮论坛

作者:考不上再考呗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