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深度解析中国私家园林之母拙政园

拙政园鸟瞰图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俗称甲方),聘请文征明(俗称建筑师)设计。
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讲到拙政园,首先了解一下,中国四大名园,都是哪些?

知识点深度解析中国私家园林之母拙政园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中国四大名园

中国四大名园

1961年,拙政园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园林占地面积78亩(合52000㎡)。

项目区位

拙政园西南角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风格:旷远明瑟、平淡疏朗的明代风格

本文章通过平面解析和造园解析两个层面,详细阐述,景观园林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想,直接说重点!

(1)平面解析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分为西、中、东区三部分,东疏西密,绿水环绕。

西、中、东三部分平面图

西区:原“补园”,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中区:原“拙政园”,是最出彩的部分。
东区:原“归田园居”,因明崇祯四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

拙政园建筑图例

拙政园建筑图例

拙政园建筑图例

建筑节点图

山体分析图

山体分析图

东部山体集中在中部景区,西部山体较密集,以水相隔,对池而立,以景相连。

水域分析图

水域分析图

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33%,中部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60%。
水面既分隔又贯通,东、中、西南留有水口,与外界联通。

游览流线分析图

游览流线分析图

本平台发布全国范围内设计项目,为***性分享,旨在提升中国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收藏!

拙政园中区分析

拙政园中区分析

苏州拙政园改造成一池三山的布局。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远香堂解析

远香楼解析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位于正中的远香堂,西面为小飞虹和东面为枇杷园景区,北面为一池三山景区,四面皆佳景。
面阔三间,10x12米,单檐歇山顶,廊柱与步柱之间轩廊四绕。

远香堂照片

远香堂照片

倚玉轩解析

倚玉轩解析

倚玉轩(南轩),位于远香堂西侧临池,是四周带廊的三开间小轩主向朝西,步下三级石阶向北,向南有游廊,通向小飞虹廊桥。

倚玉轩照片

枇杷园解析

枇杷园解析

听雨轩由玲珑馆循曲廊南而折东,建筑北向,小庭四周以围廊相绕,沿分隔东部中部的复廊向北,便是海棠春坞。

听雨轩

绣绮亭

小飞虹解析

小飞虹解析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底下架空而成为桥,木构廊桥采用了中跨高,边跨低的结构形式,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取名为“小飞虹”。

小飞虹照片

(2)造园解析

造景又称成景,对各造园要素进行构景设计,将景物与视线巧妙组合,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空间意识,采用了多种写意化的造景手法来增加空间层次。

障景——又称抑景,是园林中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手法。
既有空间暗示作用,也有先抑后扬的观景效果。
通常有土障、山障、树障、曲障等。

障景

对景——通过轴线关系的造景手法,有正对和互对,随着曲折的平面,在游人视线所及的正前方依次展开。

对景

框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做框架。

框景

框景

框景

借景——借北寺塔的视线通廊,突破场地限制,园内外景色组织到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将空间境界无限延伸。

借景——北寺塔

漏景——又称泄景,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色。
常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造景要素,使景物若隐若现,空间的空灵与渗透。

漏景

点景——题咏的手法创造园林意境,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表达造园者的人生旨趣。
点景在园林中有明景、写意、言志、启发、暗示、装饰等作用。

点景

拙政园园林——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

拙政园建筑——面积有限的空间里展示各种内部的小空间,多种造园手法,将山、石、建筑、植物四者巧妙地整合在了一起。

鸟瞰照片

对于以后设计,园林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经验!

关注一下!
点赞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文章首发挑战赛#

敬请期待更多精彩时尚前沿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等设计作品及案例分析分享!
#微头条激励计划##我要上微头条##感叹建筑之美##园林##苏州园林#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