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房屋的构造及承重结构是啥样的?(梁柱结构房屋上梁建筑)

古建知识解读

中国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了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在人类文明巨树上,如果说希腊罗马所代表的西方建筑是一片似锦繁花,那么以中华为源的东方传统建筑则是一朵隐约于繁枝茂叶间的奇葩。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基本上都采用梁柱作为骨架的构造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主要由立柱、横梁等构件组成,构件之间使用榫卯连接,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构架。

中国传统房屋的构造及承重结构是啥样的?(梁柱结构房屋上梁建筑)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井干式”,就是用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开明,这种结构原始而简单;第二种是“穿斗式”,用穿枋、柱子相互穿通接斗而成,我国南方民居及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第三种是“抬梁式”,也称“叠梁式”,其形式是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柱上又抬梁,这种结构可使建筑的面阔和进深加大,因而成为大型壮观的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还有些采用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方式,形式更为灵活。

穿斗式

骨架,即用木柱梁架承担的,也就是用木材组成的梁柱式的结构方式。
做木柱承担横梁,梁上再立矮柱支撑斜梁,然后架与架连接起来,纵横交叉组合成为构架体,然后用墙壁来作为围护构造,所以人们讲,中国的房屋“墙倒屋不塌”。
这不像国外,用墙作为承重,墙倒了当然房屋也就倒塌了。
中国则不然,即使一座房屋四面的墙都倒塌完了,房屋也照样竖立,其主要因为木柱梁架没有倒塌,实际上这就是梁柱式。

中国南方的房屋以穿斗式结构作为梁架结构方式,溯本求源,穿斗式结构是仿自干阑式房屋,干阑式又仿自巢居。
穿斗式屋架主要用立柱排列,再用檩穿枋横向穿插,以使立柱稳固。

南方的房屋梁架,重要的殿宇在中间两排或四排缝中的梁架则用梁柱式,两侧之尽间、梢间用穿斗式,成为混合式结构。

北方则用梁柱式构架,它是由穴居、半穴居的构架逐步发展而来的。
梁柱式其实就是用柱支承梁,梁上有檩木,檩木上用椽,纵横搭接。
中国房屋是分间的,在每一间的缝隙之中有一排梁架,每排梁架的立柱、矮柱重重叠起,架设两三条梁。

梁柱式

盖房子之前要打地基,立石,截柱,夯土做台墙壁,或用土坯以及砖砌内外墙,主要是外墙,再做屋顶铺瓦,然后再做内外装修、装饰,这样使得房屋很快地建造起来。
一般内部隔墙不用板,必要的部位仍然加砌砖墙。
中国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所以很多部位都要安安装,建一座房子两三个月即可完成。

在民居的构造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部分:

地基、基础,非常关键,我们建造一所房屋对地基、基础处理不当时,房屋要下沉或歪倒。

立柱、梁架,要一步步地安装牢固。

砌体,是主要的砌筑围护结构,内外墙都要砌得坚固耐久。

屋面瓦,要对它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使房屋不漏雨。
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在屋面板上抹泥,要加厚一点,上部抹平再铺瓦,瓦面整齐,使仰合瓦铺砌甚紧,这样才可以保证不漏雨水。

上梁与下梁,都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建筑部件。
上梁,就是脊檩、正梁,架在屋架或山墙上最高的一根横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栋梁之材”,它起着承载屋脊重量的任务。
下梁,民间也叫“随梁”,其作用在于稳固正梁。
由于上梁的重要性,人们通常会选择粗而结实的木木材来制作,而下梁的选材则要求配合上梁,并最终取决于上梁的形状,也正因此,才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
木制结构的房屋结构严密,具有很深奥的科学原理。
所以一旦上梁安放不正,就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下梁自然也不正了。
后来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比喻起主要作用的人如领导和长辈做事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其余的人就会跟着这样做。

抬梁式

正是由于中国传统建筑中所赋予的诸多文化内涵,才使得世界建筑作为人类文明之树的一具枝干显得如此茂盛。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