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八大门派 你知道几个

中国建筑风格八大派系,各具特色,分别体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底蕴。

中国建筑八大门派  你知道几个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京派——对称严格,庄严之气

2·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

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

3·徽派——青瓦白墙,灵秀之气

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

徽派建筑的美,

在于它优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

青瓦白墙,砖雕门楼。

徽派建筑风格以民居、

祠堂和牌坊闻名遐迩,

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

融风俗文化之精华。

徽派建筑,是六大建筑派系里

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

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徽派建筑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

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风格不同又一脉相承。

能工巧匠施尽其技,

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刻,

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黑瓦白墙,飞檐翘角

高低错落,层叠有致

风格独特,雕镂精湛

规划严整,排列井然

无论堆砌多少辞藻

也无法完整表达徽派的意境

黑、白两色形成了徽派建筑

独特的色彩审美观。

徽派建筑以黑白相衬为总体色调,

以黑、白、灰的渐次变换

构成统一的视觉韵味,

既单纯得一目了然,

又透露着高深莫测的神秘。

粉墙、黛瓦、静水、

碧树、蔓草、修竹,

使黑白的人工之色

与万物的自然之色交融互见,

形成了一幅天然富有层次的水墨山水画。

古徽派建筑落座于山水间,

是当之无愧的自然之宅。

其显著特点是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

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发展至今,不仅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更为我们以后的建筑

以及人居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马头墙,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扮演重要特色。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又是徽派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

不仅造型精美,

更融合了古人的智慧,

在遭遇火灾时,

这样的设计可以阻断火势的蔓延,

安全可靠。

汤显祖曾说过: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可见徽州对大戏曲家的吸引力之深。

4·苏派——围园造景,清雅之气

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

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

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

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脊角高翘的屋顶,

江南风韵的走马楼、砖雕门楼、

明瓦窗、过街楼,

轻巧简洁、古朴典雅,

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

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折蜿蜒,藏而不露。

置身其中,

四周流淌着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之感。

直露中有迂回,

舒缓处有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多少中国人想拥有一处苏州宅院,

作为老来闲适之所,

邀三两好友,吃茶聊天写字,

最好不过了!

5·闽派——夯土穿木,淳朴之气

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

闽派建筑的美,

在于它历经500多年传承而来的土楼,

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

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

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

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闽,即福建,

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

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宋元时期即已出现,

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闽派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

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

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

文化内涵丰富。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

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

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

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

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动画大片《大鱼海棠》,

就是以永定客家土楼作为故事场景,

无处不透露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和土楼元素。

有人说:

“中国福建的土楼有一种

梦一样的神秘感,

像是来自世外桃源。

6·晋派——砖瓦磨合,沉稳之气

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

7·川派——多民族化,包容之气

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

川西吊脚楼,也叫“吊楼”,

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

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

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

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

又能防毒蛇、野兽,

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8·海派——中西融合,精致之气

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

这八大建筑派系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它们各自独特的风貌和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艺术画卷。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