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学车(教练学车倒车入库时间)

而我的学车生涯更加漫长,从报名注册参加科目一考试,再到参加科目四考试最后拿到驾驶证,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跟我差不多同一时间报名学车的同事,都已经开了两年的车,由一名驾驶新手逐渐成为一名熟练的老司机,而我还徘徊在科目二的门槛之外。
我妈经常吓唬我的话是“再不去考试,报名费就白交了”,是呀,这会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也许在现实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考虑了很久却没有施行的事情,最终促使其变成现实的临门一脚可能只是一时的冲动,我的学车生涯就是这样开始的。

步入工作以后,只有每次回家坐不到车、高铁上没有座位、需要在某些紧急时刻出门的时候,我才迫切的想拥有一辆车,当然,前提还得自己会开车,可是这些紧要的关头一旦成为过去,车子在我的生活中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去稍微拥挤一点的地方最好的出行方案当然是地铁,又快又准时,去附近的地方,骑共享单车,或者是入手一辆小电炉,轻巧又好停车,想要轻松方便的时候,就打个车或者跟同行的同事一起拼车,反正这样的时候也不是很频繁,很多个下班时刻,摆脱了一天的紧张和疲惫,此时夕阳正好、微风拂面,离家又不远,我更愿意背着轻巧的书包步行回去,权当是少有的身体锻炼时间,所以学车一直是个偶尔才会冒出来的想法。

中年学车(教练学车倒车入库时间)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0年,现在屈指算起来已经是大前年的事情了,然而真正开始的时间还要往前数一年,2019年冬天,我去南坪上班,下班回家的时候从工贸地铁站进来,在地铁口遇到一个小姑娘发小广告,正好递了一张名片在我手上,她微笑着问我:“小姐姐学车了吗?”“还没有。
”我回答。

就这样,我拿了一张名片,还加了微信,她在我的微信好友里半年时间,期间给我发来一些消息,我都忽略了,来年五月底,她再次发来消息,告诉我“月底冲量,有优惠!
”我当然知道这是套路,但是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确实是消费者入手的恰当时机,于是,我在2020年5月的最后一天报了名。

报名以后最开心的是妈妈,我想,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个幻想:什么时候能坐上女儿的车呢,不管是进城、回乡或是往返近200公里的县城和主城之间,那个时候,就不再是个蹭车的人了,在一辆五座的小轿车上,不管是副驾驶还是后排,有一个位置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属于她的。

很多时候,儿女物质上的满足,不正是父母精神上的满意吗?满足他们那小的可怜的虚荣又有何不可呢?

在自动挡和手动挡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动挡,原因嘛,当然是自动挡相对于手动挡来说,简单许多,而简单就意味着速度,速度就意味着较短的学车时间。
但现实却是,本来幻想着45天拿驾驶证,硬生生耗了1000多天。

正式学习是从八月份开始的,驾校小姐姐给我报了科目一,考试时间是九月初,箭已经架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我去APP上完成理论学习,刷了几套模拟题,对于一些重要却难以识记的知识点,比如扣分情况、交警手势之类的还详细地做了笔记,在考试之前拿出来再温习一下,加深印象。
在后面几次模拟考试都合格的情况下,我才放心但仍小心地去考试。

科目一结束了,我开始在手机APP里预约科目二练习时间,科目二持续了三年,换了四位教练,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学了十几个小时。

第一位教练我只见过一面,在九月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他教我转方向盘。
他将我带到一间集装箱板房屋里,告诉我左打半圈、左打一圈、左打一圈半,以及迅速回正方向盘的右打半圈、右打一圈、右打一圈半,我怀着新奇,在他的指令下磕磕绊绊地完成了一轮操作,正准备进行第二轮练习,“继续练习”,他留这句指令以后转身离开,向练车场走去,留我一个人在十平米左右大小的房间练习,接下来的四十分钟里,我不停地左打、右打,在摸索中回忆,在回忆中练习,在练习中熟练,在熟练中找感觉,感觉到是那么回事了,学习时间也就到了。

第二次练车的时候,我的教练就换了。
我比预约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教练正在指导预约时间里的学员,我也不知道我的教练是哪一位,于是就坐在场地入口处的无靠背座椅上等。
一位中年大姐在学车,她正在练习倒车入库,指导她的教练又高又壮,脾气嘛,当然是不怎么好,我本来眼睛盯着练车场地,试着去寻找我的教练,这位教练愤怒的吼声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坐在场地上的椅子里,大姐坐在车里的驾驶座上,他扯着嗓子在吼,大姐默不作声地在听,可能觉得什么都不做不太好,于是大姐试着按照教练教的去操作,结果还是没有达到教练所要的效果,教练更加生气了,满脸憋得通红,“你说,你怎么就是听不懂呢?”

这一幕场景在我眼前展开,我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的耳际徘徊:“如果他是我的教练,我该怎么办呢?”正当我陷入沉思,有人叫我的名字,站在我面前的是我的新教练,我特意观察了他的外表,想看看他是否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黑黑的皮肤上点缀着几颗浅浅的斑点,浓浓的眉毛,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身材有点壮实,但没有那么高大,迈着缓和的步伐走来,我觉得他比较和气。
事实证明,我跟他学了6次车,他确实没怎么发过脾气,还会有意识发现学员的优点并给予评价,比如,他对我的评价是:“听得懂话。

但教练经常忘记自己所教的内容也是真的。
当他用一次课的时间教会我右倒车入库后,下一次课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练习课,毕竟,熟能生巧嘛。
我来到场地后,他指着练习车的方向,让我自己开车练习,然后自行去了厕所。
我坐上车,发现车不是处于启动状态,不知所措的我在调整了座椅和后视镜以后,也不敢去乱动,就坐在车上等着,眼睛盯着厕所的方向,盼望着教练早点出来。
十分钟以后,他终于出来了,看见我的车还一动不动,以为我在偷

“教练,这车是怎么启动的呀。
”我如实回答。

“不是教过你了吗?”他还在生气。

“我没学过呀,我只学了倒车入库,还是右倒车入库。
”我也感到委屈。

后来,因为工作以及工作以外的原因,暂停了好长时间。
再次重新去练车已经是今年(2023年)三月份了,原先的教练已经换到了另一个场地,我跟着又一个新的教练学习,他让我重新练习倒车入库,可我才学了一次,驾校就通知学员,这位教练已经被开除了,新的教练还在招募中,于是我等到了四月份,这次是一位更加年轻的教练,皮肤更黑,脸也好黑。

这次重新去学车,APP里累计已经学了九个小时了,我十分关心教练会让我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
“倒车入库。
”教练回答得干脆有力。
于是我又学到了一种倒车入库的新方法,已经练习了九个小时了,所以一学就会,一点就通,第十次去学习时,教练让我又练习了一遍,熟能生巧嘛——我用第一位教练的话安慰自己,第十一次的时候,他开始教我左倒车入库,倒了两次没有倒得进去,隔着车窗,我看见教练的脸已经黑了,他对着我说话,眼睛却越过我的头顶,盯着远处的虚无,用比平时更大的声音,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心中有怒气,又似乎在尽量克制自己,黑色的脸终于涨得通红,最后化为了一个白眼。

从学左倒车入库开始,到侧方位停车,再到直角转弯和曲线行驶,学这四个新项目的时候,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
每次学完之后,回家的第一件事是从网络上找相关***资源,听着***里的讲解巩固消化,到了下一次学车的时候,头一天晚上还要花点时间温习。

学车之前,就从各种途径里得知驾校教练通常脾气不怎么好,现在随着驾校之间竞争的加大以及文明社会普及的深入人心,许多教练的脾气收敛了很多。
当然,我能理解,他们毕竟是在培养驾驶员,在时速一百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上,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要对学员严格要求,但是,打压式的教育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了呢?当我偶尔也向同事吐槽自己的学车经历时,一位同事可能是为了宽慰我,给我讲了一个退休的校长在学车时依然被教练骂得狗血淋头的事例。

在学车时,教练说什么,自己都会听着,毕竟在开车这件事上,人家是专业的,在考试这件事上,人家是有经验的。
有的时候,朋友和家人也为我打抱不平,“我要是什么都会了,那还需要交钱来你这里学吗?”最终我还是没有用这样的话回怼过教练,每次当他生气的时候,我尽量让自己和颜悦色,对于没有完整记下来的步骤和要点,会厚着脸皮请教练再讲一次,在他的讲解中,生嚼硬吞地去领会。

但是我会在自己的心里,筑起一道心理防线,绝对不会在别人盛气凌人的语气中伤害到自己,更不会在他人的精神打击中产生自我怀疑,相反,我会在一遍又一遍更加熟练的操作中鼓励自己,肯定自己。

临近考试时,教练抽出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主动加班,帮助我们练习,考试前一天,花了整个下午和晚上,带我们去考场合场,一遍又一遍讲考试规则和需要注意的细节,我当天练了两次,夜色笼罩大地时,倒车入库的点始终没有找准,他因着急而生气。
晚上八点,我最后一个离开考试场地,搭教练的车回家,路上,他真诚地道歉:“今天凶了你,不要放在心上,明天考试还是好好考!

我当然笑着表示理解,我想到当小学生时,班里很多同学也经常因为不听话而受到老师的责骂,不过,当今的教育形式已经温和了许多,文明了许多,而许多教练,还停留在原始的教学方法上。

更何况,我也真不在乎,因为这次学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真的很重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