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汉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君权而削弱相权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东汉文献中已不大提到中外朝,但中外朝仍然存在,而且还有所变化。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吸取西汉覆亡的教训。对功臣、外戚防范甚严,不许他们进入宫禁,竭力把权势揽在自己手中。
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外朝的形成,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它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显示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走向,即:为加强专制皇权,皇帝不断地用左右近臣削夺外朝大臣的权力,待新的机构权势日重而有震主之威时,再用新的心腹近臣组成另一个机构。三省的形成过程是这样,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出现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