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很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这一天的蔬菜交易已快要进入尾声,这里是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寿光)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三站。纪振男,园区里鼎鼎有名的“花菜大王”告诉,一辆17米长的大货车,他一天能交易7-13车,最多时能达到20车,就是从这个物流园出发,一车又一车的蔬菜被运往广东、上海乃至东三省的各种售卖终端。
凌晨五点多,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里的交易已进入尾声
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东北回到家乡寿光,从帮人看车、装卸菜干起,纪振男是与物流园一同成长起来的。据介绍,如今这个占地3000亩,涵盖农产品及种子、农资等交易,网上交易、仓储降温、冷链加工、信息交流、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时间倒推35年,还只是九巷村前一个仅4亩余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关键在于商品的丰足与购销两旺——市场带动引导蔬菜生产,蔬菜生产反过来又继续促进市场繁荣,就这样,寿光成为全国最大的“菜园子”,而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也成了解密“寿光模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物流园最能体现‘寿光模式’的一点在于其开放性。”物流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彬雨指出,寿光在积极向全国输出大棚种植技术、人才,带动全国农民增收致富的过程中叫响了“寿光模式”,物流园“买全国、卖全国”局面的形成,其实也得益于同样的思路。据介绍,2009年,物流园从九巷村的老市场搬迁至此,因场地扩容,客户增加,园区持续进行配套升级与资源整合。一开始,园区的思路是投入两千万元组建自己的专业物流公司,但很快这个思路就被否决,转而变成为社会物流提供便利服务。
“当时我们调研了解到,园区里跑长途的业户,普遍都有2台左右的自有车辆,与其与之竞争,不如做好服务。”——为更好满足物流需求,园区里相继有了汽修汽配区、理货区、生活服务保障区等功能区,并根据商户反馈持续升级。比如,商户在结束交易运货出门时,采取一卡制电子结算,有效避免了传统农产品市场在交易中经常出现的赊账、赖账、抹零等现象;园区还采取挂牌交易,以前为占个好摊位,商户得早早来到园区,在小箱货窝上好几个小时,现在,送货的车来了,在家里打电话就能“遥控”着停到指定摊位等待买卖。
近些年,寿光蔬菜产业积极向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蔬菜转型,配合这个转型过程,物流园也在积极推动打造现代冷链运输体系,目前已有5万平米的冷库,依托2000余家社会化物流公司,冷藏车运输体系也逐步完善。刘彬雨透露,从寿光出发销往新疆的高端果蔬,32-36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另外,在物流园的三期项目中,一个重点项目将会是快递产业园的建设,据了解,依托这个产业园,物流园还将在农产品电商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新锐大众 付玉婷 摄影 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