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完整的题库资料,请到试题通小程序内搜索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知识题库”查看,谢谢!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工作目标中提出要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设计总承包企业
☆工程总承包企业 (√)
☆施工总承包企业
☆设计-施工总承包企业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中提出,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
☆深化设计
☆正向设计
☆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设计
☆一体化集成设计 (√)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中提出,引导建筑行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
☆设计企业
☆部品部件生产企业 (√)
☆工程总承包企业
☆绿色建材企业
4.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的重大变革。()
☆设计理念
☆建造方式 (√)
☆施工工艺
☆数字建设
5.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措施中第十三节提出,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
☆引进来
☆走出去 (√)
☆闭关政策
☆自给自足
6.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加强的队伍建设中第十四节提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参与装配式建筑的()
☆研发、生产和管理 (√)
☆施工、管理和认识
☆研究、生产和认识
☆技术、知识和认识
7.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中提出强化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标准之间的()
☆衔接 (√)
☆断开
☆分割
☆分开
8.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要加强行业监督,明确符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施工图审查要求,建立(),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 (√)
☆质量检查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施工验收制度
9.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少规格、多组合 (√)
☆多规格、少组合
☆多规格、多组合
☆按照设计师意愿
10.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结合()的原则整体策划,协同建筑、结构、几点、装饰装修等专业要求,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标准化设计
☆装配化施工
☆设计、加工、采购一体化
☆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 (√)
11.预制构件生产用原料及配件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约定进行进厂检验。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将采购的同一厂家同批次材料、配件及半成品用于生产不同工程的预制构件时,可()
☆免除进厂检验
☆统一划分检验批 (√)
☆按不同工程划分检验批
☆按不同构件划分检验批
12.带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宜采用的制作工艺是()
☆正打
☆反打
☆正打一次成型
☆反打一次成型 (√)
13.夹心外墙板宜采用平模工艺生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产时应先浇筑外叶墙板混凝土层,再安装保温材料和拉结件,最后浇筑内叶墙板混凝土层 (√)
☆生产时应先浇筑内叶墙板混凝土层,再安装保温材料和拉结件最后浇筑外叶墙板混凝土层
☆生产时应先浇筑外叶墙板混凝士层,再浇筑内叶墙板混凝土层,最后安装保温材料和拉结件
☆生产时应先浇筑内叶墙板混凝土层,在浇筑外叶墙板混凝土层,最后安装保温材料和拉结件
14.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平面规划设置运输通道和存放场地,下列不符合规定的是()
☆现场运输道路和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并应有排水设施
☆施工现场内道路应按照构件运输车辆的要求合理设置转弯半径及道路坡度
☆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后,所有构件堆放在一起,不需要分类码放 (√)
☆构件的存放应具有足够的抗倾覆能力
1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采用()进行三维可视化设计,并进行各类设计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 (√)
☆制造执行系统(MES)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
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砌体建筑
☆木结构建筑 (√)
☆混凝土建筑
☆钢结构建筑
17.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计算,且不应小于()
☆100mm
☆200mm
☆300mm (√)
☆400mm
18.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根据锚固条件按公式计算,且不应小于()
☆100mm
☆200mm (√)
☆300mm
☆400mm
19.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士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及剪力进行()
☆适当缩小
☆适当放大 (√)
☆不变
☆减半
20.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
☆拉力 (√)
☆剪力
☆压力
☆弯矩
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中提出,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
☆标准规范体系 (√)
☆管理体系
☆知识体系
☆技术体系
2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抗震设计时,连接设计应符合构造要求,并应按弹塑性设计,连接的()应大于构件的全塑性承载力()
☆屈服承载力
☆极限承载力 (√)
☆抗弯承载力
☆抗剪承载力
23.预制构件生产所需钢筋等原材料()
☆确定其合格后,方可使用 (√)
☆不需要确定合格,直接使用
☆不经试验检测,可直接使用
☆是否合格,与我无关
24.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建立()制度,构件验收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标准化
☆首件验收 (√)
☆流程管理
☆工序交接
25.预制构件模具组装前,模具组装人员应对()等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齐全()
☆组装场地
☆模具配件 (√)
☆钢筋
☆起吊设备
26.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构件采用平模工艺时,构件需要()浇筑成型()
☆1次
☆2次 (√)
☆3次
☆4次
27.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构件采用立模工艺生产时,内外叶墙板混凝土层需要()浇筑成型()
☆同步 (√)
☆2次
☆3次
☆分别
28.《装配式混凝士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规定,预制楼板中预埋盒在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为()
☆5mm
☆10mm (√)
☆15mm
☆20mm
29.《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规定,预制墙板构件中预埋钢板与混凝土百层平面高差的允许偏差为()
☆0.3mm
☆±3mm
☆-0.3mm
☆-0.5mm (√)
30.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构件不包含()
☆外叶墙
☆深温层
☆内叶墙
☆内墙装饰 (√)
31.《混凝士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规定,后张发预应力筋锚固后,锚具外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其直径的()倍,且不应小于()()
☆210mm
☆110mm
☆1.510mm
☆1.530mm (√)
32.预制构件制作前,对带有饰面砖或饰面板的构件,应提前准备排砖图或者排板图;对于夹心保温外墙板构件,提前准备()图,以便生产前,准备好相应材料,避免临时使用裁切()
☆钢筋布置
☆模具布置
☆设备布置
☆保温板排版 (√)
33.带面砖或者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工艺制作的是()
☆正打生产
☆立模生产
☆反打一次成型 (√)
☆以上三个选项都行
34.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完毕或压面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脱模前不得揭开。()
☆拆除模具
☆干燥通风
☆覆盖保湿 (√)
☆洒水养护
35.预制叠合板构件,外露桁架钢筋、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前宜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滴落在上面。()
☆检查
☆防污染
☆纠正 (√)
☆支撑
36.当预制构件粗糙面采用涂刷缓凝剂工艺时,预制构件脱模后应及时进行()
☆凿毛
☆喷砂
☆拉毛处理
☆高压水冲洗 (√)
3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规定,下列属于构件外观质量严重缺陷的是()
☆少量非受力钢筋露筋
☆非受力部位有少量蜂窝
☆构件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
☆非受力部位少量夹渣
38.当预制构件出现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缺陷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请质检员出具处理方案,修补后继续使用
☆构件制作人员自行修理,不必进行上报
☆调整使用,安放在受力较小处
☆要经过原设计单位认可,制定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
3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安装时灌浆作业应采用()从下口灌注,当浆料从上口流出后应及时封堵,必要时可设分仓进行灌浆()
☆灌浆法
☆注浆法
☆压浆法 (√)
☆压力法
40.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用吊具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等参数进行配置,吊索水平夹角宜小于(),且不应小于();对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有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的吊具。()
☆60°45° (√)
☆60°30°
☆45°30°
☆80°45°
4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柱吊装时,柱就位后,应将柱底落实,每个柱面应采用不少于()个钢楔楔紧,但严禁将楔子重叠放置()
☆一
☆二 (√)
☆三
☆四
42.构件起吊前,其()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将其上的模板、灰浆残渣、垃圾碎块等全部清除干净()
☆刚度
☆强度 (√)
☆硬度
☆稳定性
43.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叠合板安装高度允许偏差应满足±()mm的要求()
☆5 (√)
☆4
☆3
☆6
44.框架柱吊装时,上节柱的安装应在下节柱的梁和柱间支撑安装焊接完毕,下节柱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及以上后,方可进行()
☆0E-1%
☆65%
☆75% (√)
☆90%
45.装配式工业厂房吊车梁的吊装、应在基础杯口二次浇筑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上,方可进行()
☆0E-1%
☆50% (√)
☆70%
☆90%
46.墙板类构件应根据施工要求选择堆放和运输方式。外形复杂墙板宜采用插放架或靠放架直立堆放和运输。插放架、靠放架应安全可靠。采用靠放架直立堆放的墙板宜对称靠放、饰面朝外,与竖向的倾斜角不宜大于()
☆10° (√)
☆20°
☆30°
☆40°
47.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进行微调()
☆垂直度 (√)
☆标高
☆长度
☆宽度
48.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及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预制构件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定位及()后进行()
☆后浇混凝土浇筑
☆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完成 (√)
☆构件灌浆
☆焊接锚固
49.临时支撑顶部标高应符合设计规定,尚应考虑支撑系统自身在()作用下的变形()
☆施工荷载 (√)
☆结构自重
☆人工干预
☆风荷载
50.装配式结构的连接施工时,构件连接处浇筑用材料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浇筑用材料的强度等级值不应低于连接处构件混凝士强度设计等级值的较大值;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连接处最小尺寸的()
☆1/2
☆1/3
☆1/4 (√)
☆1/5
51.预制构件安装中下侧说法不正确的是()
☆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安装就位后应及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预制构件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定位及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完成后进行
☆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应在装配式结构能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进行
☆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应在装配式结构的连接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才可进行 (√)
52.装配式结构的连接施工时,节点、水平缝应一次性浇筑密实;竖向拼缝可逐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宜大于()
☆1m
☆2m (√)
☆3m
☆4m
53.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预制构件的临时支撑不宜少于多少道()
☆2 (√)
☆4
☆6
☆8
5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后浇混凝土施工,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工作班且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应制作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一楼层制作不少于()组标准养护试件()
☆2
☆3 (√)
☆4
☆5
55.受弯叠合构件的配置施工,施工荷载宜(),并不应超过设计规定()
☆均匀布置 (√)
☆两侧布置
☆集中布置
☆随意布置答案
56.采用焊接连接施工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规定应采取防止因连续施焊引起的连接部位()
☆钢筋断裂
☆混凝土开裂 (√)
☆结构失稳
☆承载力丧失
57.由于操作面的限制,不便于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时,宜采用()结合部位或接缝处混凝土施工,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微膨胀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 (√)
☆细石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
58.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套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15mm
☆20mm且≥d
☆25mm
☆25mm且≥d (√)
5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建议采用现浇结构
☆高层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首层建议采用现浇结构
☆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处建议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转换梁、转换柱建议采用预制结构 (√)
60.某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房屋高度18m,则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方式优先选择()
☆浆锚搭接
☆套筒灌浆 (√)
☆焊接
☆绑扎搭接
61.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
☆易于施工的部位
☆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
☆节点造型简单的部位
☆建筑功能不重要的部位
62.有关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布置,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沿两个方向布置剪力墙
☆剪力墙的截面宜简单、规则
☆预制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好,可以多采用 (√)
63.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以及二、三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宜优先采用()
☆浆锚搭接
☆套筒灌浆 (√)
☆焊接
☆绑扎搭接
64.当楼面梁与剪力墙在平面外单侧连接时,宜采用()
☆铰接 (√)
☆刚接
☆半铰接
☆半刚接
65.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
☆光面钢筋
☆钢绞线
☆热轧带肋钢筋 (√)
☆以上都对
66.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宜采用()
☆柔性连接 (√)
☆刚性连接
☆半柔性连接
☆半刚性连接
67.外挂墙板间接缝不应小于()
☆10mm
☆15mm (√)
☆20mm
☆25mm
68.以下属于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方式的是()
☆点支承
☆平移式外挂墙板
☆线支承
☆以上都是 (√)
69.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哪级钢筋制作()
☆HRB400
☆HPB300 (√)
☆HPB235
☆HRB335
70.以下属于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实现可靠连接的方法的是()
☆连接钢筋
☆粗糙面
☆键槽
☆以上都是 (√)
71.《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不适用的建筑是()
☆居住建筑
☆农业建筑 (√)
☆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
72.《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中对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进行评价依据的指标是()
☆预制率
☆装配率 (√)
☆预制率和装配率
☆以上答案都不是
73.以下关于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推进方向错误的是()
☆主体结构由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向建筑各系统集成转变
☆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发展
☆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应用和产品集成
☆精装修是装配式建筑的倡导方向 (√)
74.以下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说法不妥的是()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及装配式混合结构建筑
☆配式建筑是仅涉及结构的装配 (√)
75.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下列哪项不属于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条件()
☆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
☆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
☆装配率不低于50%
☆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 (√)
76.下列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说法错误的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采用智能化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进行技术策划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实现全装修,内装系统可后置考虑 (√)
77.下列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平面设计的规定中错误的是()
☆应采用大开间小进深、空间灵活可变的布置方式 (√)
☆平面布置应规则
☆设备与管线宜集中布置,并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
☆承重构件布置应上下对齐贯通,外墙洞口宜规整有序
78.用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镀锌金属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宜小于()
☆0.3mm (√)
☆0.4mm
☆0.5mm
☆0.6mm
79.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当屋面采用叠合楼盖时,楼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
☆70mm
☆80mm
☆90mm
☆100mm (√)
80.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连接时,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
☆0mm
☆柱截面较长边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500mm之和 (√)
81.上、下层相邻预制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
☆50mm
☆20mm (√)
☆30mm
☆75mm
82.预制剪力墙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20mm
☆30mm
☆15mm (√)
☆25mm
83.预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2mm
☆18mm
☆20mm (√)
☆25mm
84.预制柱中的()可不外伸于梁柱接头内()
☆主受力钢筋
☆构造钢筋 (√)
☆纵向钢筋
☆箍筋
85.预制柱的截面在高度范围内宜相同,需要变截面时,应()
☆四侧收进
☆三侧收进
☆两侧收进
☆单侧收进 (√)
86.预制柱柱底接缝厚度宜为()
☆25mm
☆50mm
☆20mm (√)
☆30mm
87.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并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墙板水平接缝宜采用高低缝或企口缝构造
☆墙板竖缝可采用平口或槽口构造
☆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气密条密封构造
☆以上都对 (√)
88.设备管线应进行(),减少平面交叉;竖向管线宜(),并应满足维修更换的要求()
☆综合设计、集中布置 (√)
☆专项设计、分批布置
☆专项设计、集中布置
☆综合设计、分批布置
89.当采用凹口截面预制梁时,凹口深度不宜小于()
☆50mm (√)
☆60mm
☆70mm
☆80mm
90.端部节点处,预制次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7.5d
☆2d (√)
☆15d
☆0.4lab
91.梁、柱构件尽量采用()
☆细直径、较大间距
☆粗直径、较小间距
☆细直径、较小间距
☆粗直径、较大间距 (√)
92.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的深度t不宜小于()
☆20mm
☆30mm (√)
☆50mm
☆60mm
9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
☆适当增加
☆显著增加
☆适当降低 (√)
☆保持不变
94.叠合梁的拆分位置宜设置在()
☆构件受力最大的地方
☆构件受力最小的地方 (√)
☆构件弯矩最大的地方
☆构件剪力最大的地方
95.预制板上表面粗糙面深度不小于()
☆4mm (√)
☆5mm
☆6mm
☆7mm
96.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2d
☆15d (√)
☆5d
☆10d
97.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5d且到支座中心线 (√)
☆2d
☆15d
☆20d
98.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
☆8mm (√)
☆10mm
☆12mm
99.全预制板式阳台上部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多少mm()
☆la
☆1.1la (√)
☆1.2la
☆1.05la
100.当预制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时,宜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20mm
☆25mm
☆35mm
☆50mm (√)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
您有什么疑问,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也希望各位多多的点赞、转发,关注,拜托大家,再见!
持续更新中 ,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