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峪车子灯进城表演 张跃 摄
邹平市西董街道“东峪车子灯”民间舞蹈形式起源于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东峪村农民战时手推独轮车支前,为夜间照明,在车上挂有马灯,后军民在庆祝胜利和丰收时,便做成“车子灯”进行表演,“东峪车子灯”的民间舞蹈形式由此变化而来。
“车子灯”由上下2个彩色圆灯笼、轴承、主轴、小轱辘、光源组成,演员推动车子灯,上下的2个彩灯笼在轴承的带动下边走边转,表演形式由原来的“剪子鼓”“葫芦盘场”“鲤鱼翻身”“摆四门”等几种形式演变成跑四门、剪子股、蝶戏灯、柳树行、鲤鱼翻身等12种花样形式,增添了娱乐性、时代性和趣味性,成为此地独特的民间舞蹈景观,深受群众喜爱。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东峪车子灯表演 张跃 摄
东峪车子灯表演 张跃 摄
东峪车子灯表演 张跃 摄
东峪车子灯表演 张跃 摄
东峪车子灯表演 张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