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汽车修理工,今年5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汽车新能源欧亚试验院士)

编辑 |

2021年8月3日晚,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中心)原主任王秉刚,在天津因病辞世,享年83岁。

作为我国汽车整车试验与可靠性技术的重要奠基人,以及清洁汽车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军者,王秉刚倾其一生,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做过汽车修理工,今年5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汽车新能源欧亚试验院士)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用生命在新疆试车,新中国第一批整车试验与可靠性技术专家

1938年,王秉刚出生在福州,在战火中度过了艰难的童年和少年。
1955年,他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汽车拖拉机专业
他选择这一专业的动机非常简单——“小时候在永安,看到农民冒着烈日,赶着牛在田里劳作,非常辛苦,就想如果有一种机器能代替农民种地多好。

由于家里经济困难,5年多的大学生涯,王秉刚全靠国家助学金坚持下来。
这段经历让他认定了“这一生一定要努力学习与工作,报效国家和人民”。

1961年,王秉进入长春一汽的设计处道路试验室,5年后被派往新疆试验新解放十轮卡车。

当时,一汽之所以选择新疆作为试验场,主要因为那里地域辽阔,气候和地形复杂,是考核汽车性能的典型环境,而且还能节约试车成本。
王秉刚就此用一年时间走遍新疆的东西南北——从平原试验到高原性能,从吐鲁番“热考核”到塔里木盆地沙漠路段考核,他都陪着新解放坚持下来。

期间,王秉刚甚至跟着新解放给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军民送过冬粮,并遭遇暴风雪、极寒天气和汽油短缺等生死考验。
整整7天,大部队在没路的雪地只依靠双腿和木棍探路前行,用“人肉”一点一点地冲出一条车辙来,王秉刚也因此被冻伤。

正是这段特殊经历,让他深切理解了汽车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自然环境、道路之间的关系。
他也就此对车辆的可靠性有了全新认知。

1968年,王秉刚被下放到一汽总厂运输车间当修理工。
此后,他曾清理过铸造厂的落沙车间,在冲天炉干过炉渣清理工,并经常被调去装配车间修理和调试那些装配线上不合格的汽车。
他表示,那段经历虽然辛苦,但也让他彻底了解了汽车的整个生产过程,为后来从事质量管理研究和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参加建设海南试车跑道,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之一。

1974年底,王秉刚去往一汽海南试验站,开始参加建设海南试车跑道——也是我国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个汽车试验跑道。
这条极具中国实际道路统计特性的汽车试验跑道,包含了一条电话听筒状的高速跑道,一条综合的可靠性道路和一些辅助设施。

这条试验跑道在1980年代中后期完工后,在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当时,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和日本汽车研究所的不少专家都称已达到国际水平,不少国内外车企也会来一汽海南试验站,采集可靠性试验路上的载荷谱,作为设计与试验的一种典型输入。

王秉刚曾表示:“参加建设海南试车跑道,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之一。
”2019年,他因为这一项目获得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80年代初,王秉刚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汽车平顺性课题研究上。
他发现要正确分析评价汽车的平顺性,必须从振动输入的频谱分析入手。
而当年在海南路谱研究工作时,恰巧积累了相关数据的处理方法。
他与同事们开发并配置了必要的测试手段,制定出“随机输入-汽车平顺性评价试验方法”国家标准。

几年后,他又借鉴了航天航空系统产品的部分标准,结合汽车行业特点,梳理出一套可行的科学评价汽车可靠性方法,带头制定出一系列行业标准与手册。
尤其是由他带头主编的《汽车可靠性工程方法》一书,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奖,为今后国内汽车可靠性打下了重要基础。

他也被选为中国汽车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可靠性委员会主任。

长春一汽的30年,王秉刚为一汽乃至中国汽车业做出两大贡献:首先是将中国道路试验技术系统化,包括了试验装备的研发、中国路面谱的研究、道路试验场的设计。
其次是建设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道路试验方法体系,尤其是平顺性和可靠性这两大领域标准的建立。

1992年,他成为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主任,一直干到1999年退休。
这期间间,王秉刚一方面不断为中汽中心充实硬件,将公司市场化。
另一方面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章程办事,培植良好的企业氛围与公司文化。

在中汽中心的这几年,王秉刚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培育本土汽车的设计研发能力,并开始探索电动汽车科技项目——甚至和中国首任商务部长吕福源一起,与科技部沟通合作,组织了一汽、东风和中汽中心三方合作开发出了我国第一辆自行研发的电动乘用车样车。

目前,这部样车依旧被保存在东风的样车库里。

用20年时间,成为中国清洁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的专家

1999年6月,王秉刚刚退休,就受到科技部高新技术司的邀请,开始参与汽车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正式接触新能源车领域,并用20年时间成为了中国清洁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的专家。

他不仅参与了国家清洁汽车行动,还曾在2006至2009年间,担任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项目中方协调人工作,组织完成了“中国未来道路运输能源战略研究报告”。

或许正是在他的努力下,2009年,科技部将汽车领域的科技项目重点转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他也成为了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这一重大项目的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

1年后,王秉刚担任全国25个示范城市督导检查专家组组长,通过攻关对标,使混合动力客车迎来重大转折。
同时,他参加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编制工作,论证了纯电动乘用车产业化应用的实际可行性,为最终确定我国新能源汽车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的总思路,提供重要依据。

2015年,王秉刚正式成为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组织全国二十多个整车与动力电池骨干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在他的带头努力下,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项目的整体水平,只用1年时间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王秉刚的研究小组又制定了国际首个“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方法”的团体标准。

2021年5月,王秉刚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能够当选院士让我有些意外,一般来说当选院士的人都有博士学位,但我没有,他们仍然评选我当院士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让我倍感欣慰,这是荣誉,也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莫斯科,分别在法国、俄罗斯和中国等6个国家地区设有大区域中心,并在15个国家建有国家科学中心。
截至目前,国际欧亚科学院拥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

“能否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根本不在整车,而是发展关键零部件企业”

尤其是近两年,王秉刚针对国内新能源车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过不少个性鲜明,且极有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去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和长城等自主品牌纷纷推出微型电动车,尤其是宏光MINIEV大卖引发质疑时,王秉刚第一时间选择力挺微型电动车。

他表示:微型电动车是目前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首选车型。
因为——“中小城市与农村一定是中国电动汽车重要的市场,更明确地讲,中小型电动汽车是主要的市场。
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到了2亿多辆,但这些车辆多数还是集中在大中城市,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汽车市场发展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是相应的。
随着经济不平衡情况的逐渐变化,现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对汽车的需求会很快增长,这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市场。

还有今年年初,蔚来汽车、智己汽车、广汽埃安相继发布全新产品和技术,尤其是广汽埃安推出的超1000km续航里程电池,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相比从专业技术角度提出质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王秉刚从政策与基础建设角度,给出了更实际的看法。
他认为,企业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驱使——不是商业跟风就是政策因素。
尤其是后者,因为双积分没有限制纯电动车能耗所带来的碳排放。

同时,王秉刚还提出了如何彻底解决里程焦虑的方法:“提升充电便利性比提升续航里程实际的多,如果充电便利的话,根本不需要太长的续航里程,就能够解决大多数人的里程焦虑,充电便利性和续驶里程这两个参数应当相互协调起来。

加快基础建设,提升充电便利性——这也是许多欧洲发达国家的做法。

今年2月,全球化缺芯初露端倪之时,王秉刚就指出中国能否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根本不在整车企业,而是发展关键零部件企业,应该加大对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力度。
“我国所有的零部件企业都没有太强大的,比如技术含量比较高附加值比较高的芯片企业、精密零部件加工企业、线控制动等系统这些国内企业都不行。

此外,王秉刚认为中国的电池产业只是暂时领先,远没到稳坐钓鱼台的地步。
他很早就意识到,中国至少应该要有3-4家大的电池厂商,才有可能去全球市场竞争。
他认为如果只是宁德时代一家独大,说明中国电池产业布局没有完成,中国的电池行业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就在王秉刚离世一周前,他还就新发布的2021年进京证新规给出了建议,即“首先规定每个人或家庭购车数量,同时规定家庭第二辆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此外加大开车前往拥堵区域的成本,多占资源多缴费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

结语

2000年之前,王秉刚为我国汽车试验技术发展以及汽车转型升级做出巨大贡献;2000年之后,他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践者与见证者。

尤其是这十年,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诸如推动了30多项相关团体标准,以及将先进动力电池系统、高性能电驱动系统、高效热泵空调系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和电动汽车安全预警技术等40多项关键零部件技术成果成功落地甚至产业化——王秉刚无疑是我国汽车产业的符号级人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