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行业真的要变天了?
最近,360周鸿祎在一场线下论坛中表示,ChatGPT的下一个创业机会是修车。他认为,过去汽修师傅的经验靠“传帮带”获得,而现在,完全可以借助大模型辅助汽修工,对汽车的“疑难杂症”进行诊断。在他看来,中国有1000万修车工,每人每月花30元购买大模型服务,这门生意一年就有几十亿元营收。
老周的预言为ChatGPT赛道圈出又一个价值洼地,汽修诊断的生意貌似很香,动辄亿级的营收让人垂涎。可细品之下,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甚至可以说太难了!
![做汽修ChatGPT靠谱吗?(汽修修车模型语料营收) 汽修知识 做汽修ChatGPT靠谱吗?(汽修修车模型语料营收)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1025725172150184534348.jpeg)
首先,训练AI的语料很难精确化。比如,一个汽修老师傅可以通过眼观、耳听、手触,判断“咯噔”一声,问题出在发动机的哪个部分。但这个“咯噔”案例作为语料训练大模型,再来辅导新手师傅,输出的结果很可能是不精确的。也就是说,汽修小白有可能依靠大模型“跑偏”。
其次,目前大模型技术存在“智能边界”。比如,在经过大量语料训练后,大模型会从已经掌握的资料中“搜索”出可能性最大的结果,而不是“对症下药”的结果。如果没有接受过相应的语料训练,大模型就会“编造”结果,造成输出内容不准。这一bug隐患较大,新手汽修师傅如果完全“照本宣科”,可能会被“带歪”,错拆、错配、错修汽车,给车辆造成更大损害。
最后,修车是一个手脑结合的技术活儿,判断哪儿出了问题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大量的实际操作要靠人手完成。正因为修车是一个“千人千面”的服务,很难被流程化,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有经验的老师傅修车,老师傅会找到合适的材料,采取精简的步骤,化腐朽为神奇。老师傅的精细化动作,也是AI无法取代的,这才是修车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所在。
对于汽修师傅来说,指望大模型给修车指导,不如依靠自己技术过硬。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多,传统汽修也亟待数字化转型,修电路、修电池、修电机,已经是汽修人才的必杀计,学习这些知识技能是汽修师傅的当务之急。
靠AI技术和大模型指导汽修固然很好,但完全依赖大模型修车不太现实。目前,汽修店最需要的并不是对那些“疑难杂症”进行“专家指导”,而是怎样从传统汽修变为“数字化汽修”,修车师傅的技能结构、实操训练、业务范畴都要进行调整。汽修店老板们真正认识到这个大方向,才能把握住汽修的新风口,带着小伙伴们一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