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侧气囊布置与校核规范(座椅气囊布置靠背泡沫)

1 简介

座椅侧气囊,英文为Side Airbag,简称SAB。
该装置至少由气体发生器总成、气袋总成、线束、饰盖(若需要)组成的组件,该组件放置于座椅靠背内部,靠近车体门护板一侧。

座椅侧气囊(SAB)装配于座椅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座椅靠背上,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座椅面套侧面前端的缝合部位被气囊撕开,气袋从中冲出,在车内饰与乘员之间形成柔软的气垫,对乘员提供胸部或胸臀部进行辅助保护。

座椅侧气囊布置与校核规范(座椅气囊布置靠背泡沫)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主要介绍了配备座椅侧气囊产品座椅,侧气囊及周边零部件的布置要点及注意事项。

2 技术要求

根据SAB的功能和安装位置,布置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SAB 在水平方向的位置

为了保证SAB的顺利展开,SAB与内饰件、座椅在水平方向有如下要求:

a)SAB与内饰件的最小间隙

SAB的作用是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在侧围内饰与乘员之间形成柔软的保护。
由于受到车内空间的限制,座椅靠背外侧与内饰件之间的间隙一般都比较小,而在侧面碰撞发生时,内饰件由于受到撞击变形会迅速的向驾驶舱内侵入,导致SAB与内饰件之间的间隙会迅速变的更小,SAB与内饰件的距离越小则越不利于SAB的展开,越不利于对乘员的保护,同时由于SAB与内饰件距离较小,气囊的会打碎内饰板。

因此,在考虑碰撞时内饰侵入变形的影响因素下,SAB在布置时一般要求SAB与内饰件的最小间隙大于60mm。

b)SAB与座椅靠背面套撕裂缝的距离

为了保证SAB能够顺利从座椅面套中展开,座椅靠背侧面前端的面套缝合处通常专门设计用于气囊展开的撕裂缝,SAB与座椅面套撕裂缝的距离会严重影响气囊的展开:距离越大则座椅泡沫越厚,泡沫太厚会影响SAB展开的时间、速度和方向,且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泡沫碎片,如果泡沫过厚,则必须开出导向槽,甚至增加导向布;而距离较近则对座椅的泡沫提出较高的工艺要求。

因此,在布置SAB和设计座椅撕裂缝时,一般要求保持SAB与座椅面套撕裂缝距离20~40mm(最好20mm),同时要求此距离尽量均匀,SAB与座椅靠背面套的距离均匀的意义在于保证SAB气袋上下冲出面套的时间一致。

c)SAB与座椅靠背侧面面套的距离

SAB与座椅面的距离对SAB的影响在于:距离越大则座椅泡沫越厚,泡沫太厚会影响SAB展开的时间、速度和方向,且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泡沫碎片,如果泡沫过厚,则必须开出导向槽,甚至增加导向布;而距离过小又可能会影响座椅外观及触感,且座椅的泡沫提出较高的工艺要求

因此,在布置SAB和设计座椅靠背侧面面套时,一般要求SAB与座椅靠背侧面面套的距离应为10~15mm。

02 SAB 与车身X轴的角度

SAB与X轴的夹角不能随意布置,其基本原则是为了保持SAB的展开方向朝向座椅面套撕裂缝,可以在X轴方向适当调整,但是SAB不能朝向乘员展开。
SAB与X轴的夹角越大,则SAB越往内饰方向展开,对内饰的冲击越大,变相缩小了SAB与内饰的间隙,对于SAB的匹配不利。

因此,在SAB布置的时候,一般要求SAB与车身X轴的角度在0°~20°之间,同时禁止将SAB布置朝向乘员。

03 SAB 与座椅靠背的角度

SAB的布置角度一般与座椅的靠背角相同,即SAB与座椅靠背的夹角理想值为0°,但是考虑到座椅靠背的造型,为了保持SAB与靠背面套的间隙均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幅调整,一般调整范围控制在±10°范围内。

04 SAB导向件

如果侧气囊与座椅靠背的重叠区域小于侧气囊面积的3/4,则侧面的导向板是必需的,不然无法保证SAB沿着正确的方向从面套撕裂缝处展开。

一般侧气囊导向件设计成L型,其长度必须大于侧气囊长度的3/4。

05 SAB导向槽

一般来说,座椅的泡沫是不会影响SAB点爆的,但是如果泡沫厚度较大,则会影响SAB展开的速度和方向,且容易出现较大的泡沫碎片,因此这个时候建议增加导向槽。

一般要求泡沫的导向槽宽度为3mm,深度约10mm。

3 结语

本文供座椅侧气囊的布置和校核时的参考,在具体布置中可以结合不同座椅、内饰件、侧气囊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按座椅厂家和气囊厂家双方认可的方式进行布置。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