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再去厦大的这里打个卡

光影凉了又温

思绪浅了又深

当意气风发的少年

毕业前再去厦大的这里打个卡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又将启程向未来

回头望时 却发现

厦园的这些地方

让我深深怀念…

“毕业前,再去熟悉的地方打个卡吧”

今天,跟随小夏的镜头

来看看这些即将毕业的厦大学子

在哪些地方

留下了最深刻的校园回忆~

01建南大会堂三楼

思明校区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楼

潘琳琳、洪婉秋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本科生

建筑无声,岁月无形,而记忆和美好永存。
在厦大四年,建南大会堂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
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典礼,从文艺演出到名师讲堂,我们与建南无数次相遇,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温馨的故事,台上台下,楼内楼外,日出日落,阴晴风雨,这里是我们梦想的起点,也有我们追寻的远方。

我们系就在大会堂的三楼,每每和朋友上楼交材料或是开会,结束后我们常走向阳台,看一会上弦场的风光和辽阔的大海,吹着微凉的风,遇上上课或下课的时候,还能听到耳边响起悠久绵长的古老钟声。

“我愿建南钟声敲响大漠边塞,我愿鹭岛的风吹遍苍茫云海……”接下来我们将赴远方支教,也会努力让这建南钟声传响大山深处。

02田径场

翔安校区一期田径场

杨力恺 航空航天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一期操场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

那时我作为国旗班的一员,在操场上进行了无数次的艰苦训练:每一次站军姿、每一次正步走,都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和五星红旗的力量。
每逢运动会,我作为出旗手,更深刻感受到了那份自豪和荣耀。

每当夜幕降临,晚课后的操场也就成为了我思想的“跑马场”。
我尽情奔跑着,感受风的呼啸和身体的自由。
为了备赛半程马拉松,我坚持着一圈又一圈地练习,只为接近自己的目标。

每逢失意,这里也会成为我与朋友们倾诉心事的地方。
我们坐在操场的一角,互相倾听着彼此的故事和困惑。

地点本无情,因承载了回忆而有情。
厦园的操场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变化,成为了我人生中无法忘怀的一部分。

03创意与创新学院

漳州校区创意与创新学院

夏萱 创意与创新学院2020级本科生

高中时候极少锻炼英语口语,来到大学遇上双语教学,学院贴心地安排了助教老师在课堂为我们翻译,给了我很大的缓冲空间。
有一次课上我一着急大脑“宕机”,啥都说不出来,当时老师也刚来中国,听不懂汉语,但他看看我的表情就善意地笑了,比划着让我慢慢说。
我还最想感谢我的导师,他总能启迪我的思路,带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我深深感到自己在大学时代是幸运的。
在课上,我们可以大胆地讲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概念与设计、想探索怎样的课题,老师们从不会否定我们的想法,而是为我们提出建议,并尽力帮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向。
不管未来去向何方,至少作为设计师/艺术家的我曾在创院这片沃土上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兴致盎然地与热爱之事交手。

04“书架间的小缝隙”

思明校区图书馆总馆书库B区书架

银舒宁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本科生

喜欢图书馆总馆书库B区书架间的“小缝隙”,我曾在这熬过了许多个考试周,知识冲撞大脑时带来的疲惫和压力,总会在偶然抬头的瞬间被消解。

坐在软垫木凳上,夹在书架中间,知识立体环绕的感觉好像真的有神力呢,效率或积极性,总有一项被提高了!
摸鱼发呆的时候,我就趴在空书架上,欣赏过窗外的鲜翠灿烂,也细数过玻璃上的雨痕斑驳,又或者只是闭着眼睛“躺平”一会儿。

喜欢这个“小缝隙”给我带来的百般体验,也感谢它包容我的万种思绪。
如今毕业临别,真的会一直一直想念哇。

05“椭圆楼”

翔安校区公共卫生学院实验室

奚邦朝 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硕士生

“师兄,什么时候走?我送你去机场!

“邦邦,记得常回来看看!

实验室的朋友们挽着我的肩膀,依依不舍地围绕在我身旁。
在这三年里,最令我难以忘怀且满怀眷恋的,莫过于这座椭圆楼和与椭圆楼er们的深厚羁绊。

我喜欢从椭圆楼步行到二期食堂,途中正好可以与伙伴们讨论实验的细节;我喜欢下班时从椭圆楼走出,望见天际闪耀的光芒,仿佛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嘉奖;我忘不了当仪器研发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同学们的独到见解与慷慨帮助;我忘不了自己设计的系统从理论变为实物的过程,就好像见证了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

“故科学之创新,恒须破圆阻力,拓之为椭。
”此地承载吾三载回忆,浸润吾三载思虑,于未来岁月,必成心中最坚定之力。

06课程期末作业的舞台

思明校区经济学院报告厅

陈旺 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

在新传的四年几乎被五花八门的课程和小组作业填满。
其中《广播电视学概论》这门课为我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我们能够自由展现个性和创意,让协作文档里克制的字符得以鲜活起来。

我怀念“奇想台”小组的每一次课堂展演。
其中最难以忘却的是我们的“期末大秀”——《马丁的晚上》。
它的灵感来自动画片《马丁的早晨》,“在早晨醒来的马丁总会有一个崭新的身份,我们每天却被特定的角色困在原地”。
当夜幕降临,我们每个人都是马丁,放下白天的身份,在心理的沙盘和沉浸的剧场中寻找答案。

3月,我们在排练时对镜头放话“一定会拿下总冠军”;6月,我们在“期末大秀”的舞台上并肩实现了圆满的谢幕。

“如果一个夏天有这样的回忆,那这个夏天就不算白过。

我怀念着我们建构的这场“白日幻梦”,致我们金光闪闪的精神世界。

07健美操教室

翔安校区爱秋体育馆

王齐治 环境与生态学院2021级硕士生

我在校史剧《长汀往事》中饰演萨本栋校长。
当时我正准备考研,老师说学校要筹备一部新的校史剧,问我要不要试一试。
纠结了一番,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不演会后悔吗?答案很明确——会后悔,于是我就去面试了。
萨本栋先生接管厦门大学时已经35岁,而我不管是长相还是声音都比同龄人“成熟”一些,这便是我的优势。
我的面试很顺利,开启了我与剧组、与萨校长四年的缘分。

第一年,我在演出的那个国庆假期,熬肿了眼睛,喊哑了嗓子,脚趾磨了四个水泡。
演出结束望着案头考研的书籍,却不知从何看起。
那么多个日夜,不知道有多少次想放弃的念头,但看到身后有这样一群人在为这个剧组克服困难,也就有了力量。
每每演到大家站起来,面向我坚定的喊出“我们选择西迁不悔”,我似乎也感受到了支撑萨校长的那一股力量。

去年是第四年,我已研三,萨校长这个角色也找到了接班人。
幸运的是,四年间我的心里多了一位长者,遇到种种境况,我可以问自己如果是萨校长会怎么做,哪怕我依旧做不出相同的选择,但至少也能更靠近一些。

08图书馆六楼

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

陈姝含 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

我在德旺图书馆六楼,度过了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光。
我会记得这些在落地窗旁学习看书的日子,宽敞的桌子可以堆好多书,休息时间欣赏下窗外的云朵晚霞,不论是听到闭馆音乐,还是第一个到六楼学习,都值得夸自己:“今天很不错哦!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前复习到很晚,跑向电梯时不小心拌倒狠狠摔了一跤,跑在我前面的好朋友又跑回来拉我,电梯里的同学也一直按着电梯等着我爬起来。
那样的场景下,我一边痛得哭,一边被自己逗笑,又一边觉得很感动。
期末周和摔倒很痛苦,但在大学校园总有许多值得我感叹“真好啊”的瞬间。

09文宣楼自习室

翔安校区四号楼

袁雨雨、冯金晨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

关于文宣楼的记忆大概是从大二开始,每到考试周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约在三楼B区的教室一起自习,准备考试。

那里的教室,仿佛成为了我们共同的学术堡垒,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知识的气息和同伴的鼓励。
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们会一起讨论,复习不完的时候,抬头发现总有人在陪着自己。
记得大二下的期末我们还带了一个插线板去,大家的电脑就好像“蘑菇”,长在了那间教室。
那个学期,我们还要考军理和毛概,走廊上,总能看到一些同学在认真地背书。

那时炮仗花正在盛放,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每当我们低头专注看书,疲惫时抬头望向那些花儿,我们的未来便一步步更加靠近。

10“小巨蛋”的草地

翔安校区俊海浩韵学生广场

杨琦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

“国与家撞了个满怀!
祝你中秋国庆双节快乐!
”手机呜呜一震,祝福的话语在清冷的夜晚中显得尤为有人情味。
在2023年中秋和国庆的假期,舍友和朋友们纷纷离校与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我留在学校,突然生出一点形单影只的矫情。

小巨蛋晚会的绚烂灯光吸引了我,走近发现,草地上坐满了同学,逆着光,看不清脸庞。
我也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舞台上的表演。

在节目间隙,舞台灯暗了下来。
一抬头,只见一轮圆月高悬夜空,照亮了这片草地、这个厦园、这个家国。
我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特别的时刻。

素手拈花 好似故人来

这些幸福感动、温馨满足

或是疲惫焦虑、失落迷茫…

都成为记忆里的温光

在厦园角落中妥帖安放

在心的深深处悉数珍藏

——“此心安处是吾乡”

再回首 恍然如旧梦

共抬头 明月满前川

未来 会有更多值得怀念的记忆

共同组成人生的璀璨篇章

愿毕业生们珍藏这段厦大记忆

乘风扬帆 一路生花!

欢迎评论

即将从厦大毕业的你

是否还有专属的青春记忆待叙

欢迎分享在评论区

我们一同倾听~

感谢所有提供素材、摄影及出镜的同学!

文案:项楚兮、钟勋

素材搜集:江祺睿、刘灿、刘浩璇、李文泽、严雅雯、

张诗卓、赵景涵、郑巧燕、郑廷权、钟勋

摄影:安一博、李佳彤、俞昊阳、鄢新力、杨巧婷、

叶雨静、赵景涵、曾文希、钟勋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编辑:钟勋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