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简史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的来历和遗迹(油田遗迹简史平房来历)

楼主“youngmall”发图《从太空看油田之“一号院”遗址》

2009年7月11日,吧友“youngmall”发帖《大港油田简史 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的来历和遗迹》,很值得一看,回顾一下大港油田的历史。

早在1964年1月,根据国务院在天津设立“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大港石油管理局前身)的通知,来自大庆油田的勘探会战先遣队到达天津后,便住进了当时天津北郊区的北仓,利用原天津钢厂的旧厂房作为工作和生活的驻地。
随着1964年12月,位于大港地区的港5井喷油,宣告了大港油田的诞生。

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从1965年9月陆续由北仓向北大港的港东迁移。
当时大港刚经历了1963年的特大洪水,到处都是水洼泥沼和盐碱荒滩,要找一块地势平坦,没有积水,可搭帐篷住人的地方都很困难。
后经四处勘察,在现在的津歧公路以东(今炼油厂的东北方)找到了一片地势教高的沙堤。
在上面建起了几间木板房,周围又搭了些帐篷,便成了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的机关和会战工人们的驻地,这里便是大港油田的发祥地——“一号院”,直到现在仍可以找到一号院的一些遗迹。
由于当时华北勘探石油指挥部的名称还没有公开,按照大庆油田军事化的要求,对外只称代号“641厂”(意味着1964年1月建立)。

1966年在现津歧公路西侧建起了一片三合院式的平房,“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迁至此处办公,于是这片平房所在地被称为“二号院”。
当年二号院地区是油田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可不像现在这么落寞,机关的南面是一座露天舞台,文革时期舞台上经常上演“忠字舞”(好像还组织过批斗大会,被批斗的人戴顶高帽子,当时太小,记不清了),文革以后舞台就拆除了。
再往南是职工总医院,以医院为圆心向外建设了车站、旅馆、商店、学校等生活设施。
当时紧挨着医院的北面是油田的长途汽车站,晚上经常会在车站的空地播放露天电影,车站旁边建了一座整个油田唯一的旅馆(如今这里是医院花园的一部分)。

大概70年代初天津市二商局进驻油田,在医院对过成立了商业公司,并在旁边建起了油田最早的商店。
商店的东面陆续建起了冷库、银行(现在的工商银行滨海支行)、百货公司和新华书店(现在的滨城超市)、派出所等等。
医院的西南方向建立了幼儿园和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一小和一中),东南方向则是天津警备区在油田的驻军营地(现在钻采院所在地),85年大裁军时该部队被撤销。
印象中炼油厂北面曾经有个化肥厂,大概在80年代中后期被拆除(该厂的一小部分人划归油田,大多数职工的去向本人不是很了解)。

1973年左右油田机关又迁至新建的一片四合院,这里被命名为“三号院”。
油田机关迁至三号院后,原办公地址的那片平房被“矿机研究所”接手,1978年该单位整体迁移至任丘(华北油田驻地)继而由新成立的“气管处”接手,自此除了医院、学校之外的生活设施逐步南移西迁,三号院地区开始繁荣。
1983年左右那片成就“二号院”之名的三合院式平房被拆,建起了气管处的机关大楼。
1992年,局机关在四合院原址上建起了8层的办公大楼使用至今。

如今一号院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只能从一片荒芜杂草中依稀辨认出曾经的地基,二三号院更是此景可待成追忆,恍如隔世了……

后记:本人毕竟是70后而且已离开大港油田多年,以上很多内容并不一定十分准确但主线应该没有太大的出入,对油田历史更为了解的朋友请积极补充内容。

楼主“youngmall”发图《从太空看油田之“二号院”》

以下是吧友“youngmall”继续发帖

一号院至三号院名称的由来都源自油田机关所在地,截至目前油田机关先后只在三处地址建过办公场所,因此不存在四号院,你说的可能是四站。
大港油田地区以前是京津冀的泄洪区,独流碱河最初就是一条泄洪专用河,发现石油以后才修建了大港水库作为蓄洪水库,此后的汛期发生洪水时主要在河北境内泄洪,直到70年代后期油田的多数地区还是一片泥泞的湿地,不适合成片修建建筑,因此油田除了二三号院地区之外的其他基层单位都是很零散的分布在整个油田,这也是当时地理条件较差造成的。

楼主“youngmall”发图《从太空看油田之\"机关大楼\"》

以下是吧友“youngmall”继续发帖

哇哦!
几天没来居然置顶了!
感谢百度公司、感谢Microsoft、感谢IE8浏览器、感谢吧主、感谢各楼层的吧友……

我几天前发表的帖子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依据父辈提供的一些口头资料和本人的回忆撰写的,一些细节肯定会存在偏差,至于24楼说的各类书籍我没看过,希望这位兄弟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将你看到的、知道的告诉大家。

记得小时候天然的、人工的河网遍布整个油田,虽然不知名但早期的地图上都有标记,当时可能主要用于排放雨水使用,比如:津歧公路西侧和二三号院之间各有1条纵贯整个油田的河流,游泳馆前面有1条横贯东西的河流等等,随着油田生产生活污水的增加,这些河流在8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当作排污河使用,一到夏季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大概80年代末期一位袁姓局长(好像是)提出了“明渠改暗渠”的口号,于是乎这些臭不可闻的河道全部被掩埋或者加装下水道套管,如今这些河道早已没有了踪迹,二三号院之间的那条河已被路边的绿化带所取代。

以前二三号院地区的周围都是野地,是各种鸟、蛇、刺猬、野兔、黄鼠狼、狐狸的栖息地,这些动物在早些年经常能看到,现在基本绝迹了吧。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路边的刺猬多的很,夏天的晚上只要听到路边草坷里有动静,十有八九是刺猬在找食物,拿根木棍就能扒拉出一只,现在的孩子可能连刺猬都没见过。

小时候家里曾经养过几只兔子,在某一月黑风高的夏日夜晚全部让黄鼠狼咬死。
离我家不远的街坊曾经逮到过一只黄鼠狼,听闻其皮毛价值不菲,宰杀并剥皮之,结果整个街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狐臭味道,如阴魂一般久久不愿散去。

楼主“youngmall”发图《从太空看油田之“滨海公园”》

以下是吧友匿名跟帖,IP地址123.150.16.

80年左右一中和2小中间有两个鱼塘,现在就是试验高中,一中与设计院有一个鱼塘,团结村的楼房是当兵盖得大约在80年左右,是油田的最早的楼房建筑,现在的医院正楼是油田的车站,西侧有港西的青年饭店,生意很好,在东侧有国营早点饭店,修表部,副食品商店,有法院和第一招待所,派出所,2号院商店,那时 的东西购买要票,计划经济市场,现在的3号院的北区是荒地,原来有个木材加工院区,后面有个引进办公室,现在的西里是水洼坑,垫2号院的土就是这里取得,千米桥是我们儿时的宝地,游泳,鱼虾很多,晚上去照找螃蟹,家家户户养鸡,养鸭,打鱼,油田的发展历史是叫人感叹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油田过去的记忆,伟大的大港油田是我们的慈祥的母亲,如果有时间应该绘制一下过去的大港油田。

楼主“youngmall”发图《油田一中,我的母校》

以下是吧友匿名跟帖,IP地址60.30.231.

医院的西南方向建立了幼儿园和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一小和一中),东南方向则是天津警备区在油田的驻军营地(现在钻采院所在地),85年大裁军时该部队被撤销。
不是被撤销而是改编为武警(一个中队也就是连级单位,装备81式半自动步枪,未改编前还装备有56式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还有航模飞机,枪械库位于营区中央),有一个排驻守大港电厂(现在仍然驻守),好像是94年才撤走.炼油厂新大门那里曾经有个化肥厂,是援助柬埔寨样板厂,西哈努克曾经来参观过,由于体制变革与92年解体,被拆除。
富丽大酒店原来交警队,后面好像饲养警犬。

楼主“youngmall”发图《职工总医院》

以下是吧友匿名跟帖,IP地址123.150.25.

4号院是现在集团公司机关后侧,也就是原局食堂,记得83年在四号院吃的饭,钻井公司家属四站很远,靠着丰收路,是不可能搞混的。
4号院很小,是局机关家属所在地。
时间好像是1985年-----1989年。
具体详细的要问余叔武副局长(原石油局副局长)。

楼主“youngmall”发图《炼油厂厂区》

以下是吧友匿名跟帖,IP地址123.150.25.

1号院和4号院根据大港石油管理局规划文件取消了。
如果你是西北籍贯,你就知道为什么我局西北人为什么把油田机关院子分为几号院。
主要为了记数,4号院是后加的,根据革命需要。
现在不需要就根据法规撤销了,只保留中间的 2号院3号院。

楼主“youngmall”发图《三号院高层》

以下是吧友匿名跟帖,IP地址60.30.237.

补充;油田最早的机关不是一号院,而是老一处,因港五井出油,机关才迁至一号院,便于指挥,我来油田时是从小王庄大苏庄进入油田,当时根本没有津歧公路更没有千米桥,路只到上古林码头今五龙大酒店处往南是一片汪洋。

老一处旧址,原大港石油学校,于86年搬到现址。

吧友“书里没有黄金屋”单独发帖发图

老一处始建于64年,兴盛于73-85年,88年被放弃,2000左右被部分拆毁,现在几乎是一片荒草。
这里曾经有73-77五届技校,78-84七届中专的学生生活和学习过。
这些学生毕业后都成了大港油田、华北油田技术工人或技术干部的主力。
近景的这条小路是从宿舍到教室的那条路,技校时期是泥路,78级中专进校后,修成柏油路。
现在几乎已被荒草掩盖了,学生的宿舍早已被拆成了大坑。
教师办公的四合院已了无踪影,校园里面当初最高的建筑大礼堂也没了踪影。
那个曾经带给我们多少欢乐的大操场(想想我们的足球比赛和运动会!
),就是图中正对的部分,现在是一片荒原。
据说那一代已经被规划成一个国际贸易城,那里的一切很快将不复存在。
远处黄色的建筑就是仅存的当时学校的图书馆,他的旁边是当年的车队和实习车间。
图书馆后面的实验室还基本完整。
现在这个学校学习过的同学们早已为人父母了,也有的可能也已在授业解惑或身居高位了。
坛子里的小同学可以去问一下自己的父母,如果他或她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过,就请他们看一下这个曾经留下他们无数欢笑或许泪水的地方吧。
看看他们还能想起当年的青涩岁月吗?

楼主“youngmall”发图《通信公司和客运站》

以下是吧友匿名跟帖,IP地址60.30.68.

现在的滨城购物原来是研究院的几间平房,79年开始当作油田职工大学(电视大学)地质班、企管班、天大地质分校的教室和宿舍,在向西是一片荒地,就在现在车站的场地上有一个抽油机,没注意现在还有没有。
没过多久就在这片平方的路北边由部队不分昼夜的盖起了油田最早的楼房。
在以后,平房没了,盖起了商厦,建了一条街,几十年过去了,有点沧海桑田的感觉。

楼主“youngmall”发图《《从太空看油田之“西苑小区”》

以下是吧友“灯红酒绿无上装”跟帖

我72年来油田,当时4岁,那时一号院就几栋平房,在房头有接水的水管子,我就是喝着那水度过童年的,在一号院平房前面有条水沟,当年还有几个炼油塔横卧在河边,我们经常在上面爬上爬下玩藏猫猫;玩打仗......想偷

一号院具体地址是现石化公司院内的精制车间位置上,当时有几排平房,都住着职工家属,我就住在那里。
能见证那段历史的东西都因为建精制车间和后面的小公园而拆除了,目前只有现在石化公司大门内北侧仪表车间楼后的老四合院还是目前最接近一号院时期的建筑,当时应该是办公区,是一个门朝南开的四合院,里面有一盏十分明亮的路灯,每到夏夜我们一群小孩子都提着小桶道路灯下捡油壳螂;还有蝲蝲蛄等昆虫。
当时好多人家里都养着鸡鸭,这些昆虫正是它们的美食!
不过油壳螂我小的时候也经常吃,在锅里炒炒挺香挺好吃的!

一号院的地理位置在津岐公路以东现在石化公司厂区内。
在现在红旗路和津岐公路交口北侧当时还有个岗楼,里面挺神秘,好像是公安联防的地方,岗楼下面有好多油桶,只知道是抓的偷油的小偷。
对了当年炼油厂的东南方向还有老钻井家属区,记得那里有个商店,父亲还带我去那里买过桃酥和绿豆糕呢,快40年啦.

但是一号院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中是不会忘的,还有鲜为人知的四号院,希望大家都动动手把自己的成长经历;油田的发展变迁都写下来,让我们的后辈和后来的大港油田人,不但能看到大港油田这棵大树茂密的枝叶同时也知道它的根有几条.............

你现在肯定不超过35岁。
75年以前油田的公交车有的还是大解放呢,站牌上就有“一号院”。
车站的现地址就在石化公司路口两边,现在路口北侧的车站就是近四十年前的老车站位置,南侧的车站已经没了。

记得我家买过冬的冬菜。
大白菜1400斤,大葱3--400斤,土豆200斤,青萝卜100斤。
每回都是天快黑时再分,当时的场面就跟丰收了一样,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为了防冻拉回家后都用草袋子盖着,天好时还要晾晒.........

楼主“youngmall”发图《从太空看油田之“幸福里高层”》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