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行业已经下行,但建造师最为预防裁员风险的必备证书,每年大量工程类人员在报考。
虽然有证不能祝你平步青云,可危难之时雪中送炭。
在一建报考时你在考虑哪些呢,十个专业方向你又会作出何种选择,今天我们就从风险角度给大家深度刨析下,这里的风险是指发生安全质量等事故后承担法律责任风险概率。
通常我们风险是由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组合进行量化。
在施工中每个风险的概率我们假定为定值,分析严重程度对法律后果的影响。
事故等级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一次事故伤亡人数是重要考量指标,国家作出了统一规定。这里不就细说。
社会影响是一个可以缩放的重要因素,深山无人知,城市无人不晓。所以城市的发生事故的影响是最大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专业、单位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01专业风险
一建十个专业,在城市内的专业有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通讯与广电工程,
户外专业有公路工程、铁路工程、矿业工程、港航工程、民航工程、水利工程。
主导城市建设的工程是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将城市由点连面,形成城市独特风格。这也是关注点最高的专业,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两个专业的发生事故对社会影响是最大的,
那么风险概率一定的情况下,风险带来的法律后果也会最为严重。
城市的辅助专业机电和通讯与广电,发生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都远低于建筑工程,这可以从我们平常看到的中看到。
户外专业发生风险的概率很高,但户外却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这也是我们没有听过说相关专业建造师受到刑事责任比较少的原因。
02单位风险事故发生后风险首先传导到单位,之后由单位将风险传导至个人。那么单位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决定了后续对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风险。
现实接触中、发布中很少听到国企、央企因为事故造成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责任人受到比较严重的刑事处罚。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一个问题,这样的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远高于一般的民企,在风险来临时他们可以将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并对主管部门产生影响。相信大家都清楚,国企、央企的主要领导时地方和中央,人员的轮换受到政府监管和调配。这可能就是可以将社会影响降至最低的原因了吧。
在注册时我们也必须考量的因素就是单位,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造就了你将来对面风险的态度。
其实风险还与个人的法律风险认知相关,怎样合理利用法律,有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哪些时我们该做而未作,哪些风险我们应该规避,正确处理各方关系,坚守底线,保护自身,保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