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世纪工程”的背后有着数量庞大的建设者,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而能够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是建设者们的骄傲,不仅有位的工程师是梅州大埔客家人蔡应广!
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港珠澳大桥建造总工程师卢永昌,是我们梅州梅县区的客家人!
卢永昌,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1981年松口中学高中毕业,1985年,他从天津大学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中交四航院工作。2006年,在职取得河海大学工程硕士学位。1999起,开始担任四航院总工程师,同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年,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担任总工以来,先后参与国内的广州港南沙港区系列工程、湛江港系列工程、汕头港系列工程、华南地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系列港口工程等,以及国外“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工程、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工程、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项目、喀麦隆克里比港口项目等。
“年少时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
卢永昌出生于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显朝村,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哥哥和妹妹。在村里念到初二后,便到桃尧中学念初三,由于不符合住校条件,每天他都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达到学校。“6点左右就得起床出发了。”卢永昌说,学习之余,还要帮着家里干些农活,生活充满了艰辛。
“印象很深的是,有时候还要早上2、3点起床干农活。”回忆起往事,卢永昌笑着说道,也正是年少时的艰苦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教会了他吃苦耐劳,也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激励他前行。1978年,他升入松口中学,3年后,他以全校最高分425分考入天津大学,并选择了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水运大师之路也就此开启。“我是幸运的,虽然在小山村,但客家地区向来崇文重教,我的父母都也很支持我读书。”卢永昌说。
如今,卢永昌每年都会回乡看望父母,谈及家乡的变化,卢永昌表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村子的卫生环境也不断改善。作为金柚种植大镇的家乡,他希望当地政府能进一步引导柚农加强金柚种植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推广标准化种植,从而提升金柚品质,打响梅县金柚招牌,带动家乡人民致富。卢永昌说,自己也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家乡的发展,多为家乡建设出力。
带团队创新求实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卢永昌带领着中交四航院的技术团队主要负责两个人工岛和沉管隧道的建设。这是世界级难度的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也都是史无前例的。首先是外在条件带来的难题,在外海建两个人工岛,任何国家都没有先例,一切都要靠团队自己摸索;海域地质条件复杂,软土分布范围广,软土层厚;东人工岛还处于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环保要求非常高;建设海域位于珠江口,是我国乃至世上方预留出30万吨级的航道,必须创造性地建设世界上第一条深埋沉管隧道,同时也是界上交通最繁忙最复杂的水域之一。
还有技术上的难题。一般来说,沉管隧道的建设都是为了降低工程难度,沉管就铺设在海平面以下,埋的深度非常浅;而港珠澳大桥工程,由于要在沉管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沉管最深处达到了-50米,平均深度也达到了-28米。在深槽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工程计划时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比如沉管下会有大量的淤积、珠江口也会不时出现2到3米的异常波浪,对施工的影响都很大。
钢圆筒快速沉岛多项方案世界首创
“在外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次我们也完成了!”这一个个首次和首创,彰显的不仅仅是卢永昌团队的成绩,更是不屈不挠的工匠精神。他带领设计团队数年奋战,在无前车之鉴,无经验积累的不利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攻坚克难。突破了港珠澳珠大桥快速成岛多项技术瓶颈,多项技术世界首创;攻克了大超载比深井降水联合堆载预压加固人工岛及多种组合复合地基加固沉管隧道软土地基的技术难题。为客家人卢永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