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考研 建筑卫星//看不懂新简章来看看建筑学院报考指南

今年的招生简章已经出来了,今年建筑学院与去年的招生计划发生了比较大的区别,可能会有很多同学面对新简章的时候感觉到有些迷茫,今天恬梦君就带大家把建筑学院招生简章揉碎了跟大家来聊一聊,你该怎么选择建筑学院的专业

国美考研  建筑卫星//看不懂新简章来看看建筑学院报考指南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新增专业

学硕今年新增了一个“建筑历史及其理论”导师组由王澍、石红超、赵榕老师组成。
招生名额总共是3人,石红超老师和赵榕老师分别来自“环境与建筑更新设计及其理论研究”(专业学位)和“城市设计与理论研究”(专业学位)这两个方向,实际就是古建研究方向。
今年的话,我们就可以将今年的专业名称视为“在城市视角下的建筑历史与更新设计专业”。
王澍老师在这里主要是起到一个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其含义就是告诉我们其研究是在本土建筑学的大方向下开展的,总的来说,研究重点是根据导师开展的。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这个专业。

新增导师、招生人数增加

今年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一个趋势,就是每个小方向的招生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建筑设计专业学硕招生人数更是多年来首次超过专硕的招生人数,根据往年的报名情况来看,学硕报名人数一般是比专硕更多的,而这次的扩招,很有可能带来学硕报名人数的进一步增加。

学硕的导师也在增加,比如阮昊、石红超、曾颖等等老师也开始带学硕。
这显著的提高了学生选择的余地,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根据导师的方向来选择。
对专业选择完全没有头绪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一下导师们的研究方向,再加以选择。

专业变化

今年专硕在专业划分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建筑方向的“环境艺术与空间理论研究”、景观方向的“建筑与风景园林设计”都被调整了(具体看导师名单)。
对这两个方向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其实影响并不是很大,首先美院的风景园林专业,本身就应该被划为建筑与风景园林,二者的关系一直是非常密切的,而对于想考环境艺术与空间理论研究的同学来说,如果你想学习相关内容的话,只需要跟着导师走就行了,研究方向基本是和导师绑定的,所以关系不大。

新增导师、招生人数增加

今年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依然在持续,建筑设计专硕多了钱晨老师,整个建筑大方向虽然减少了一个细分专业,但招生计划总人数多了2人,景观大方向也是如此,减少一个细分专业的同时增加2人的招生计划。

按照往年的经验,报考专硕的同学和学硕相比会少很多,且大多数二战的同学们都会选择学硕,专硕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而专硕方向的整合,对纠结自己该报什么专业的同学也提供了方便,基本就是三选一或者二选一,但具体的研究内容也要看导师才能确定。

今年招生计划的调整,对于考试的内容影响是不大的,各个专业还是考之前同学们学习的内容,但是对竞争模式有影响,因为美院的录取模式是分数由高到底,排名录取,某些细分专业的增加或取消,就会导致专业的合流,竞争的压力也会变大。
但招生计划的增加,也给了同学们更多的机会。

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专业短时间内没法大幅度提升,则应该努力检查自己目前的方案或者理论是否有漏洞,最好要能做到虽然自己的试卷不出彩,但也没有什么漏洞,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个120分上下的分数。
最后,大家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课的学习,很多时候专业是拉不开太大差距的,反倒可以在文化课上建立优势或者弥补短板,政治课主要靠细水常流,只要平时多学习,最后一般都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而英语的话就比较特殊,语言类课程可以填平很多差距,初试的时候英语高分和低分可能相差30-50分,而到了复试依旧有20分的听力,复试的1分按照往年可以顶初试的2.5分,所以各位同学务必要加强英语的学习,很有可能你就在这上面翻盘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