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自私

1~2岁的宝宝只想到自己,想不到别人的需求,所以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周围的人和事。他们强烈地保护自己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是“我的东西”,见了别人的东西也想要,是因为他们还不太清楚“你的”是什么意思。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

举个简单的例子。妈妈端来一个食品盒子,里面放满了妈妈喜欢吃的食品和宝宝平时喜欢吃的食品,当妈妈鼓励宝宝去为妈妈选择食品的时候,宝宝只能选择他爱吃的磨牙棒、酸奶什么的,而不会选择妈妈经常吃的话梅。宝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

即便他们的行为让妈妈很没面子,妈妈也要理解宝宝的心情,不要强行把宝宝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惹得宝宝不开心。因为你的宝宝还不懂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还能还回来,他们觉得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宝宝玩了,自己就没有了,这样他才紧张的。

孩子为什么会自私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既然“自私”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特有的心理、行为特点,妈妈要尊重宝宝,不要强行把宝宝的物品分给其他小朋友。我们常见到有的妈妈为了给别的父母面子,就用“抠门”“自私”“小气”等字眼来教训宝宝。这种做法不但对改变宝宝的自私行为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不利于宝宝形成正面的自我定位。

宝宝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成长起来的,不经历充分体验“自我”的阶段,就到达不了接纳他人的阶段,更无法形成专注力和意志力;妈妈所期望的创造力、幸福感、独立性、意志无法也出现在宝宝的身上;长大以后,也无法对现实生活进行准确地把握,常常感到孤独、失助、消沉、绝望。

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将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那么暂时地接纳宝宝的“自私”,宝宝才能充分地发展自我。妈妈要相信宝宝,随着他们心智的不断成长、与外界交流的增强,在妈妈的教导下,宝宝不会是个“自私”的人。

宝宝到了4岁,才知道了“我的”这个词的真正意义,能够与“你的”区分开来。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来说,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要他与人分享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发展任务,因为宝宝要实现几个跨越,一是建立自我意识,二是去理解别人的需要,三是能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四是去自我中心。

宝宝的自我意识在1岁左右发展起来,那个时候他基本能够独立行走了,逐渐明白了自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从2岁开始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但是要到3岁左右,幼儿的自我意识才发展到顶峰,他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更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感受。

1.5~2岁,宝宝分享能力发展关键期

2岁左右的宝宝,玩得更多的是平行游戏,他们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像平行线没有交点,孩子在进入3岁后才逐渐学会简单的合作游戏,但这个时候,宝宝的自我意识达到了高峰,会因为被要求分享游戏材料而与别的宝宝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妈妈不用参与到中间去,也不要命令宝宝一定要怎么样,有了交往欲望的宝宝会逐渐懂得“忍痛割爱”,即使宝宝很难与同伴合作,妈妈也要等到宝宝品尝到这样做的后果后,回家侧面引导宝宝“把玩具分给小朋友一部分,大家才能开开心心地玩”,让孩子逐渐知道游戏是“在规定的限制范围内的自由活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