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61所本科大学,名单分别为河北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等,具体完整院校名单见下表。
序号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备注1河北大学河北省保定市本科公办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邯郸市本科公办3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4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天津市本科公办5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唐山市本科公办6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省张家口市本科公办8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省沧州市本科公办9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保定市本科公办10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1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省张家口市本科公办12承德医学院河北省承德市本科公办13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14保定学院河北省保定市本科公办15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省承德市本科公办16唐山师范学院河北省唐山市本科公办17廊坊师范学院河北省廊坊市本科公办18衡水学院河北省衡水市本科公办19石家庄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20邯郸学院河北省邯郸市本科公办21邢台学院河北省邢台市本科公办22沧州师范学院河北省沧州市本科公办23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24燕山大学河北省秦皇岛市本科公办25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省秦皇岛市本科公办26唐山学院河北省唐山市本科公办27华北科技学院应急管理部廊坊市本科公办28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公安部廊坊市本科公办29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30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保定市本科公办3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省廊坊市本科公办32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廊坊市本科公办33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34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司法部保定市本科公办35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36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37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38河北科技学院河北省教育厅保定市本科民办39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40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省教育厅保定市本科民办41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省教育厅唐山市本科民办42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43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44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45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46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河北省教育厅保定市本科民办47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河北省教育厅邯郸市本科民办48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河北省教育厅廊坊市本科民办49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秦皇岛市本科民办50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51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本科民办52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河北省教育厅保定市本科民办53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河北省教育厅唐山市本科民办54保定理工学院河北省教育厅保定市本科民办55燕京理工学院河北省教育厅廊坊市本科民办5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省教育厅廊坊市本科民办57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省教育厅沧州市本科民办58河北东方学院河北省教育厅廊坊市本科民办59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公办60张家口学院河北省张家口市本科公办61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省秦皇岛市本科公办二、河北工程大学简介河北工程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二层次高校,河北省文明单位,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学校前身是2003年4月由原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含2002年4月并入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分部)、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河北工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2月更名为河北工程大学。
办学条件优良,校园环境优美。老校区总占地面积2125亩,校舍建筑面积89.7万平方米;新校区总占地面积4098亩,校舍建筑面积97.31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现有教职工218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86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453人,留学生157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中组部“”和 “青年”入选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河北省高端人才2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4人,河北省“巨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河北省优秀回国人员1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47人。拥有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体育场馆。拥有功能完备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26万册。建有万兆光纤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以及无线覆盖网络。学校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学校为独立设置和编制经费单列单位。

学科门类齐全,工程特色鲜明。现有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历史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85个本科专业,其中与工程相关的专业68个,占比达80%。拥有河北省唯一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水资源水环境调控及综合管理。拥有河北省唯一的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畜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应用统计硕士、临床医学硕士、法律硕士、兽医硕士、会计硕士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建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7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8 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4个双学士学位教育试点专业、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建校67年来,学校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涌现出众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管、政界精英。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是河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工程大学青蓝众创空间通过河北省科技厅众创空间认定。2014年以来,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专业基础竞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96项,其中,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铜奖1项;获第25届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一等奖1项;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北方赛区暨总决赛)获全国总决赛亚军,并获大赛一等奖。大学生凌云车队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十强。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十二五”以来,承担10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98项。发表1027篇SCI、EI收录期刊论文。获175项职务发明专利。获128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1项成果获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建设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以及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作为水利部综合事业管理局全国首所合同节水管理试点高校,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合同节水管理”写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与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天津医科大学等京津高校开展合作;与天津大学、中国船舶重工718研究所等共建“冀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邯郸基地”;与邯郸18个县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获评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集体”。在全省首家开展创新驱动百家企业行活动,奔赴百余家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安全会诊、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附属医院坚持在服务社会中发展,获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附属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中考取得了迁入新校址以来的最好成绩。
三、河北师范大学简介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16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中有老一代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荣高棠等,有学界名人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有中科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李树深、贺泓等,也有许绍发、蔡振华等一批体育界精英。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6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
学校于2011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新校区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0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7 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634人,其中专任教师1578人。在职教职工中,正高职人员430人,副高职人员93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3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203人次,博士研究生导师12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68人。在校本科生23101人,研究生4638人,成人教育学生8418人。
学校现设21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有本科专业95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8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教师1人;有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精品课程5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近年来,学校共获得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以学分制、顶岗实习支教、大类招生培养为重点,推进本科教学三大基础性变革: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满足学生自我设计和自主发展的需求。构建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深入开展,有效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此项工作曾两次作出批示予以推广;2013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校视察工作时,对学校在基层锻炼学生的做法和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人生选择给予了高度评价。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强化通识教育。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初步形成四种培养模式,构建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院校。
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承担了一批国家“973”、“863”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委托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类项目等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孙大业院士课题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蒋春澜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进入“全国百篇优博”行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辞书奖、鲁迅文学奖等。在Science、Nature、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协同创新。已建成“细胞信号与环境适应”、“数字教育”、“燕赵学术研究中心”3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入选河北省首批新型智库;组建了河北省数学研究中心、移动物联网研究院、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畿辅学研究中心、县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评估中心、AR重点实验室、晏梁学智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23个国家的8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教师交流、学生互换、网络课程、科研合作和国际引智等方面和200多所国外大学开展交往,办学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外国留学生接收单位,每年有来自俄、美、意、韩、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长、短期自费语言及学历学位国际学生600余人。已建成3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合作建设了1所葡中双语高中,向25个国家选派了汉语教师志愿者,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组建了秘鲁研究中心、印尼研究中心、中俄远东研究中心,着力构建区域研究平台。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工作”的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