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是指腹股沟处先天性的腹壁薄弱、缺损或者由于年龄偏大腹壁变薄等原因,使患者在站立时,腹腔内的脏器受重力或腹压的影响,离开原来所在部位,从缺损处或薄弱处向体表凸出,形成一个梨形的凸出物,此凸出物即称为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常见疾病之一。1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不能自愈,均应考虑手术。
相较于传统“开刀”手术腔镜疝手术有诸多优势:能够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区,发现隐匿疝,可以通过相同的穿刺孔完成双侧手术;腹腔镜镜头直视下完成操作,血管等结构的辨识更清楚,损伤的发生率更低;具有切口小(传统手术需在腹股沟处切开2—3厘米的切口)、美观、术后疼痛不适感轻,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具有更快的术后恢复,更低的复发率等等优点!
小儿隐睾是指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异位。临床上绝大多数隐睾为睾丸下降不全。异位睾丸最常位于腹股沟浅表小窝内。

隐睾的主要并发症:不育症 隐睾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双侧隐睾的患者。恶性变 隐睾男性中睾丸肿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约40倍。隐睾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睾丸扭转 隐睾可能有睾丸引带、提睾肌附着异常或睾丸鞘膜的附着异常,易于发生睾丸扭转。尽管未下降睾丸很少发生扭转,但在腹痛或腹股沟疼痛伴同侧阴囊空虚者应考虑睾丸扭转。睾丸损伤、腹股沟疝等。
治疗:1岁以内睾丸有自行下降的可能,1岁以后仍未下降的患儿可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若2岁以前仍未下降者需行手术治疗。
小儿鞘膜积液。鞘膜积液分类及典型临床表现如下:精索鞘膜积液:表现为腹股沟或正常睾丸上方的包块,有时看上去像有三个“蛋蛋”,包块可随精索上下移动;睾丸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增大,积液较多时包块张力较高或阴囊内摸不到睾丸;交通性鞘膜积液: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小朋友睡一觉包块就不见了,白天玩一天后又非常明显。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病程缓慢,积液较少,张力小且长期不增长,无明显症状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2岁以下婴儿的鞘膜积液一般可自行吸收,但当积液量大而无明显自行吸收者需手术治疗;2岁以下婴儿的鞘膜积液,伴有先天性腹股沟疝或者睾丸有病变的可能,早期手术是必要的;2岁以上的患者有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或较大的睾丸鞘膜积液有临床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者应予手术治疗,应排除附睾炎及睾丸扭转引起的鞘膜积液。
小儿包皮过长就是覆盖在阴茎头外侧的双层游离的环形褶皱。包皮手术的最佳年龄,有学者认为,包皮手术的最佳年龄在9-11岁,也有学者认为6-14岁是最佳手术年龄。其实,包皮手术没有最佳年龄,只有适不适合做和应不应该做。幼儿或青少年时期的包皮过长、生理性包茎如反复出现感染、疼痛、尿道炎等情况下,通常建议行包皮环切术。咨询电话:0530-5119805(病房)0530-5119855(门诊)。(通讯员 孔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