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图纸会审一地基与基础

2、结构总说明与建筑总说明是否相互冲突。
地质勘探资料是否齐全;钢筋砼结构构件应有详细、完整的配筋图,包括必要的剖面、节点配筋详图、洞口或其它需局部加强区的配筋、钢筋接头形式、钢筋保护层厚度等。
对水池、水箱、地下室等防渗、防漏要求较高的构筑物,混凝土抗渗等级是否明确,设计所采用的防渗防漏措施是否合理。
建议设计增加采用止水螺杆加固措施。

3、钢结构的母材、焊接材料(焊条、焊算、焊剂、栓等),涂料底漆及面漆)、除锈质量等级,焊接检验要求等设计应予明确规定。

4、对特种钢材的焊接,设计应明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必要的工艺性能试验要求。

结构图纸会审一地基与基础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5、钢筋连接方式是否明确,应结合接头数量从资源组织和成本方面争取变更。

6、钢筋采用抗震钢筋设计时,需明确使用带E钢筋和具体的使用部位。

地基与基础

1、结构总说明与地质勘查报告是否矛盾、基础部分的设计是否有错漏。

2、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和资源组织情况,地基处理方式是否需要变更、换填等措施;尽可能建议独立基础改为桩基础,特别是边坡上的独立基础;建议人工挖孔桩改为机械成孔桩基。

3、桩底处理层、桩型号、桩长、基础承台及柱、墙轴线定位、编号、标高等是否矛盾。

4、当桩基为机械成孔时,建议不采用扩大头桩基础。

5、桩钢筋笼箍筋是否有HPB300Φ6,要求改为HPB300Φ6.5;箍筋是否设置加密区,加密区长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桩顶以下5D;螺旋箍筋构造大样中箍筋开始与结束位置应有水平段,长度不小于一圈半。

6、当桩钢筋笼采用分段吊装时,不宜采用直螺纹连接与10D 单面搭接焊连接,可建议采用帮条焊连接,便于施工。

7、检查复核桩间距是否满足刚性角要求。
相邻承台基础标高不一致时基底高差不得大于1/2基础净距。

8、桩头混凝土等级是否和地梁混凝土等级一致,便于施工。

9、基坑素土回填建议改成2:8灰土、级配砂砾、混凝土等。

10、地基与基础检测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

11、浅基础的建筑(一般售楼处居多)一定注意建筑外侧的地梁下侧是否有挡土墙(砖砌或混凝土都可),保证房心土和外墙回填土断开能够夯实,否则建筑散水处铺贴的石材会经常不均匀沉降。

12、基础如有埋深层,可将承台顶同标高,改为承台底同标高,方便施工。

13、查看承台基础是否有马凳筋设计,可要求设计增加节点大样图。

14、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等超长超厚超大面积混凝土建议掺膨胀纤维抗裂外加剂。

➤筏板基础下或建筑物四周设置盲沟建议:

(1)筏板下设置双向排水盲沟,盲沟尺寸为400mm(b)200mm(h)、盲沟间距为8~10m8~10m,盲沟内填充砂砾石。

(2)剪力墙外侧设置一圈盲沟,盲沟距剪力墙1.5~2.0m,底板下盲沟与剪力墙外侧盲沟连通。

(3)剪力墙外侧盲沟每隔40或50m或建筑物四角设置一个释压井(做法同窨井)。

(4)盲沟、释压井禁止与其他排水系统连通。

➮地下室车道与建筑物之间建议将橡胶止水带改为钢板止水带。

➮地下室底板是否可采用跳仓法施工。

➮地下室后浇带位置是否布置合理,考虑施工区段划分和进度要求,调整后浇带位置或增设后浇带。
把部分温度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
从而减少了后浇带的施工时间,也为二次结构及机电安装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设置要求:按照“加宽、加深、设坡”的原则处理。

(1)加宽:如后浇带钢筋中<25时,后浇带宽度按1000mm留置;如后浇带钢筋中≥25时,后浇带宽度按1200mm留置,减少局部应力。

(2)加深:后浇带沟底最高处低于底板底部200mm。
宽度超出后浇带每侧不小于300mm;厚度不小于250mm;上下双层钢筋网,配筋不低于中12@200;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基础底板(或基础梁)。

(3)设坡:后浇带沟底设置1%的坡度,坡向两侧,便于沟底泥浆冲洗和清扫。

(4)止水钢板设置要求:板面以下板厚的1/3处,翼缘板往上翘(用于非第三方检测项目)。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在外侧设一通高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该板置于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内侧,结构设计需考虑该板在后浇带尚未浇筑前用于拦挡回填土。

➤地下室底层下沉式电缆沟排水措施

当地下室底层的电缆沟(含高低压配电室)设置为下沉式(降板式)时,且地下水位很高、施工环境很差、无法保证电缆沟不渗水时。

(1)在电缆沟傍边设置集水井(高低压配电室的集水井设置在配电室外),且集水井底标高低于电缆沟底标高不小于1.5m,电缆沟底与集水井采用中50~100的 PVC排水管连通,集水井内设置2台出水口径为中25~32排水泵,自动控制。

(2)在电缆沟防水层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设置滤水板或滤水层。

(3)电缆沟设置2~3%的坡度,坡向集水井。

地下室底板电梯基坑旁设置集水井

(1)当地下水位很高、施工环境很差、无法保证电梯基坑不渗水时,建议在电梯井旁设置集水井。

(2)核对建施和结施图中集水井的位置和数量是否对得上。

(3)集水井底标高低于电梯井底标高不小于1.5m,电梯井底与集水井采用中50~100 的 PVC 排水管连通。

(4)集水井内设置2台出水口径为中32~50排水泵、自动控制。

➤地下室底板排水措施

当地下水位高、施工环境差、底板存在较大漏水风险时,建议:

(1)设置排水沟

沿外墙内侧和约每隔50m设置结构排水沟作为排水主沟,其他位置每隔 25m,设置建筑排水辅沟。
辅沟与主排水沟之间连通,当辅

沟穿越行车道时,建议采用埋设暗沟处理。
所有室内高低跨处均设置排水辅沟,且辅沟与主沟或集水井连通。

排水辅沟不设盖板,辅沟不得穿越行车道和停车位,否则,穿越该区域的辅沟采用埋设暗沟,暗管之间的间距需不小于30mm。

(2)设置集水井(排水井)

地下室、电梯基坑已设集水井或排水沟,其位置、规格和数量经济、合理、管理方便。
按500m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或按不大于25m的排水沟间距设置集水井。

集水井原则上沿墙、柱、角设置。

发电机房、坡道下口出必须设置。

(3)设置滤水板

当地下室结构底板存在渗漏水现象(或部位)时,在结构底板与面层之间建议设置塑料滤水板(厚度15~25mm),凸点向下,滤水板宽度为200mm、间距2~4m(风险大的取小值),滤水板上表覆盖400mm 宽无纺布;

所有滤水板均需相互连通,同时所有滤水板的自由端必须与主沟或辅沟或集水井连通;

滤水板面层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宜小80mm。

➤地下室外剪力墙施工要求

(1)墙体与外墙护壁柱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否则,易造成墙体开裂。

(2)建议剪力墙外侧增加一道钢筋网片或地下室外墙剪力墙钢筋水平钢筋在外。

(3)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侧壁采用细而密的配筋原则,网片钢筋间距应不大于150mm,分布宜均匀。
水平分布钢筋应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水平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4%。

在截面较大变化处和墙的中部,应增设抗裂钢筋。
(如设计不同意水平钢筋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时,施工时可考虑剪力墙加厚一个水平钢筋直径后把水平钢筋移至竖向钢筋外侧)

➮地下室顶板高低跨部位、风井、汽车坡道侧墙(无雨棚情况)等部位均浇筑抗渗混凝土,加设止水钢板,做法同地下室外墙。

➮出顶板洞口(如采光井、风井)反坎是否一次浇筑到覆土标高以上300mm,如砼不能一次性浇筑到位时,需留置止水钢板。

➮基础砖胎膜可考虑采用坑中坑混凝土挡墙施工技术。
北方地区可考虑基础砖胎膜变更为GRC水泥板安装施工。

➮地下室侧墙防水卷材保护层建议采用30mm厚挤塑聚苯板点粘代替砌筑砖墙施工。

➮集水坑位置是否在车位上,是否与承台重叠。

➮排水沟宜设置在车位后。
常见的沟盖板有钢格栅盖板、铸铁盖板、水泥盖板、塑料盖板等,建议采用铸铁盖板或钢盖板设计。

➮地下室顶板的荷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特别是回填土区域的荷载要求。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位置及做法是否明确,尽量少留设变形缝。

(1)沉降缝、伸缩缝的位置设置要求不得穿越电气设备房。
不宜穿越涉水设备房,不宜设置在对外门口(含屋顶对外门口),否则,沉降缝离门口距离不得小于2m或门洞预留高度需增加反坎高度。

(2)变形缝处设计建议采用如下做法

①变形缝两侧同高时,应采用口部朝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槽形板,构造做法如下:

a、板厚不小于80mm,内配中8@150的横向钢筋,5-7根ø10或ø12 通长纵筋,槽口边各配一根通长ø8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用1:2 防水砂浆粉面。

b、槽形板与女儿墙压顶梁之间应铺20mm厚挤塑泡沫板做滑动层,压顶梁两外侧贴40mmX60mm白色泡沫条做压缩层。

②变形缝两侧为高低跨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倒“L”形板。

若变形缝为沉降缝时,倒“L”形板底距低跨女儿墙顶面的高差应大于差异沉降值20mm;为伸缩缝时,低跨女儿墙顶面应铺贴20mm挤塑泡沫板,构造做法同槽形板。

➮地库顶板室外部分建议采用结构找坡;地库顶板室外部分结构严禁采用空芯楼盖。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