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get一下?(保山打开方式温泉故居)

八千年前,古人类“蒲缥人”在此繁衍生息

三国时期,诸葛武侯南征时在此火烧藤甲兵

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热闹非凡的重要驿站

来get一下?(保山打开方式温泉故居)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抗战爱国侨领梁金山先生的故乡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甜柿之乡”

.......

古道、故居、祖祠、遗迹、温泉.....

他像一本经典耐读的老书等你细细翻阅、品读!

蒲 缥

蒲缥古镇具有十分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蒲缥老街因交通、商贸而形成,并在民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由一条街发展成为一个集镇。
2007年,蒲缥被云南省政府正式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

精选景点

蒲缥人雕塑、小站街、李家大院、梁金山故居、蒲缥温泉、塘子寺、塘子沟遗址、盘蛇谷哑泉、盘蛇谷古驿道。

第一站:蒲缥人雕塑

蒲缥人雕塑位于新蒲缥街十字街口,是蒲缥镇的标志性景观,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蒲缥镇塘子沟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原始工具、用火的痕迹,说明早在远古时代,蒲缥镇就已经有人类在繁衍生息,创造了早期的滇西文明。

第二站:小站街

小站街是蒲缥的主街,是南方丝绸之路蒲缥通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东起高家大路,西至南津桥,中间设有客店、马房,供过往商旅和马帮在此歇脚,商业贸易也逐渐随之发展起来。

小站街的两边分布着三个大约建于明末清初的会馆,分别是陕西会馆、江西会馆和四川会馆,基本上都保持着原貌,看着屋梁上的精美雕刻、石柱上的装饰图案,就能想象出蒲缥当年的热闹情形。

第三站:李家大院

蒲缥老街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居就是李家大院,李家大院仅一个四合五天井的院落占地便达700多平方米,宅第主人之富有,建筑之恢宏别致可想而知。

走入其间,建筑布局方正壮阔,门楣与栈头雕龙画凤的精致细腻及至深院楼阁的气势恢弘无一不展现出蒲缥老街当时的繁荣与辉煌。

从这个大宅院里走出的一代又一代的李家人,既有学富五车的文化名人,也有为抗日救亡投身革命的英烈与先辈,更有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学术志士,如李光甫、李光碧、李光忠、李光久等等。
这个书香门第与财富世家,一代接一代把李家的辉煌张扬得淋漓尽致。

第四站:梁金山故居

梁金山先生,1884年出生于保山蒲缥,著名爱国侨领。
1916年成为缅甸华人中的巨富和华工领袖,曾受到过英国女王的接见。
他在怒江上修建了施惠交通的“惠通桥”,成为滇缅公路抗战运输大动脉的关键通道。
抗日战争时期,他还捐献大量援华物资,几乎倾家荡产。
1977年8月,梁金山在方家寨去世,享年93岁。

梁金山故居为横向排列的三个封闭式四合院,现在由梁氏直系、旁系亲属居住。
故居总占地面积2101.51平方米,院内天井由石板镶嵌而成,总体建筑保存尚好,201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金山故居分为南院,中院和北院,每一个院落都由四幢房屋组成,各院建筑都是穿斗式硬山顶楼房,房与房之间利用回廊贯通,具有四厢五天井的风格,建筑规模宏大,艺术风格鲜明,是蒲缥历史文化的一块瑰宝。
也是蒲缥镇对外展示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平台和对群众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

梁金山先生的墓地位于故居北面300米处的果园里,是用方石砌成的虎座墓,石碑中间镌刻着“梁金山先生之墓”,左右两侧雕刻着梁金山先生的生平事迹。

第五站:蒲缥温泉

蒲缥地处云贵高原腾冲火山群一线地热带上,塘子沟村方圆200米的低洼区都有热水溢出,终年不涸,温泉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适度泡汤可以达到缓解疼痛、释放压力、舒缓神经的功效。

蒲缥温泉度假区

蒲缥温泉度假区内含度假酒店与度假公寓,有森林生态露天泡池、水上乐园、中西餐厅、会务功能、康体娱乐、专业SPA理疗等体验项目,可以尽情享受泡汤的乐趣。

大小浴汤有十多种,玫瑰、牛奶、红酒……每个浴汤的疗效都不一样,可自由选择。
温泉度假区内提供中式、西式餐点。

蒲缥温泉度假区

联系电话:2835222

地址:蒲缥镇塘子沟村

除此之外,塘子沟村还有很多私家小温泉营业,这些温泉小店也都是泡温泉不错的选择。

第六站:塘子寺

塘子寺坐落于蒲缥镇塘子沟社区塘子山,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二殿被火烧毁,至民国10年(辛酉年)1921年腊月25日重建,至今香火旺盛,远近百里的群众都到寺院敬奉求拜。

塘子寺坐北向南,共分四台,前台为广场,四周用青石块镶砌而成,长20米,宽16米;二殿为第二台,二层瓦楼房,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中间院庭为第三大殿高大雄伟(为第四台)。
上下两殿建造式样皆小抚顶式,四角凌空撬起,屋脊有“宝葫芦”五个,四角挂有风铃随风摆动,可发出悦耳的响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所有寺院的佛像被彻底清除,变成一所公办小学。
直至1997年小学搬迁出寺。
1999年春节的大年初一恢复了香火,到这里朝拜的游客络绎不绝。
2010年被隆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站:塘子沟遗址

位于蒲缥坝北端塘子沟村后台地,海拔1400余米,面积1000余平方米,文化层厚20—90厘米。
塘子沟遗址为研究保山乃至云南省旧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1987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省、地、市联合考古队发掘,出土2300多件实物标本和丰富的文化遗迹,包括:人体头骨、上下全颌骨和单颗牙齿化石7件,各类石器400件;各类骨器124件;各种动物化石标本1800余件,果核化石和炭化石根若干;动物骨骼化石碎片200余公斤。
以及柱洞、火塘等古人类居住用火遗迹。
其时代经碳14测定距今8000年左右,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八站:盘蛇谷哑泉石刻

哑泉题刻位于盘蛇谷旁,相传为武侯南征时所遇之哑泉,据传喝此井水后即喑哑不能言,过数日会导致死亡,清同治伊里布曾于哑泉旁立碑,“此为哑泉”,以警世人。
现水已干涸,碑亦不存。
然另有石刻在此,上书“此名哑泉不可饮也”,光绪乙巳冬立,落款“景山夫此告”。

第九站:盘蛇谷古驿道

盘蛇谷古驿道位于蒲缥镇马街社区打板箐自然村,两山壁立,只容一人一骑。
相传为诸葛亮南征时,火烧藤甲兵的地方。
如今此地仍然草木不生,沿山色赤。

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览考察保山时,亦至此地,认为盘蛇谷之险为全滇第一,其述为东西两崖,央成一线,俱摩云夹日。
溪嵌于下,蒙箐沸石,路缘于上,麈壁摭崖,排齿而北……有碑依南山之崖,题曰:‘此古盘蛇谷’,乃诸葛武侯烧藤甲兵处,然后信此险之真冠滇南也”。

来源:文旅隆阳

编辑:李美兰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网管理,保山网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体。
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资讯。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山网联系信息

电话: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wx@bsxw.cn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