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施甸老麦乡扮靓乡村道路 安全又增寿

2019年,老麦乡太和社区就开始在社区29.8公里的农村道路旁种植黄冠菊和苹果树,率先打造最美乡村道路。
现在,走在太和社区的乡村道路上,两边的黄冠菊茂盛的就像一堵绿色的挡墙。

“今年春节后,对门山自然村就通过议事的方式对《太和社区对门山自然村道路绿化植物养护制度》又进行调整修改,使农村道路管护责任更加细化明确。
”太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朝永说。

在老麦乡,群众积极加入美化农村公路的“大军”中来,太和社区党员群众通过村民议事拿出集体资金3万元购置黄冠菊绿化村庄道路;茨桶村村民将农村公路作为自己的“责任田”排班打扫卫生;杨柳村龙井小组长张国圆带头组织党员捐资出工购买苗木对周边乡村道进行绿化美化;红谷村党员筹资4000元种植皇冠菊1.2公里,清理侧沟6.2公里,清除路边皇竹草7.8公里。
茨桶村村民还在新修的排水沟渠旁,一寸不漏地补植了松柏树和黄冠菊。
光亮的路面看不到一点点垃圾和沙土。

绿美施甸老麦乡扮靓乡村道路 安全又增寿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提起老麦乡爱路护路的秘诀。
段治吉说:“现在老麦乡7个村都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将道路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村组,落实到户,形成了老麦乡农村公路管养的新格局。
10多年前,老麦乡没有几条水泥路,每到雨水天,骑摩托、开车都是半推半骑。
现如今,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村村寨寨都是水泥路。
村民们就想让脱贫攻坚期间修缮的水泥道路维护下去,管护好农村道路不单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开车更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麦乡7个村有5个村建起集市,曾经被称为东山头的老麦乡车辆也增加较多,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
太和社区在辖区农村公路的重要路段和危险路口安装监控探头103个,及时处理交通拥堵和事故安全。
张朝永介绍,“发现有人员聚集就通过语音对话及时处理。
通过雪亮工程,帮助有效处理了20多起交通事故。

同时,老麦乡还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设立“村庄清洁日”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参加爱路护路行动。
据悉,去年,茨桶社区种植蓝莓3公里多,清河、红谷、老麦、杨柳四个村种植软籽石榴16公里多。
老麦乡农村公路88公里绿化工程达到68%。
清河村的一位村民说:“现在村庄道路平坦了,大家都很珍惜。
不想再回到泥滑路烂的年代!

文图:郭金灿 刘良辉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