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电文明谱新篇 沧州好人中两元(电力局自己的一名工作专利号)

丁明铎,虽是孟村供电所的所长,但却是局里局外出了名的人,提起他的名字,无不树起大姆指称赞:“‘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那小伙子,就是走到哪都想为别人做点好事的人’”,这样的夸奖一点也不为过。

2015年7月30日,孟村镇丁庄子村70岁的一位老人脸上乐开了花儿,她打开柜子,拿出一袋俨然放了很久的茶叶,说:“给小丁留着来喝的。
”一句简单的话,表现了老人对丁明铎发自内心的疼爱。
她的爱人早逝,儿女不在身边,自她65岁起,丁明铎就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水管坏了,他帮着修;冬天到了,给老人添置两件棉衣;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他给老人请医买药;时间充裕时,他就会带着自已的妻儿陪上老人一天,做饭、聊天、逗乐,他说,为的是让老人也体会一下天伦之乐。
“平时小丁隔三差五的来,但今天是俺老回回的开斋日,每到这天,小丁指定来看俺……”老人说着,脸上绽放花一样的笑容。
开斋节是回族群众一年一度的盛会,每逢这一天,丁明铎不但会去看望她,还会买上米、面、油、点心等物品,去探望村里近10余位老人,他们大多年岁已长,或儿女不在身边,或家庭贫困,平时家里有个需要帮忙的,只要能力所及,丁明铎有求必应,于是,老人们总亲切的叫他 “老儿子”。

丁明铎的爱人在孟村回民中学任教,这也为丁明铎做好人做事提供了便利条件,他经常询问妻子有没有家庭贫困的学生,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2009年,经爱人得知,就读于太原科技大学二年级的孟村县高寨村的一个大学生可能要面临辍学的境地,该生家境贫寒,父亲因车祸去逝多年,母亲无经济来源,全家人只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根本无力支付高额学费。
丁明铎了解情况后,通过相关部门,来到该学生家中,将5000元钱送到他手中,资助他完成了以后的学业。

孟电文明谱新篇 沧州好人中两元(电力局自己的一名工作专利号)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去年11月份,丁明铎忙碌起来----去亲朋好友家串门。
丁明铎串门不为唠家常,为的是给10多个家庭贫困的孩子要棉衣。
有时朋友会开玩笑的问:“东一家西一家,像要饭似的,你累不累?”丁明铎总是笑而不语。
他说,虽然要来的棉衣都是平常人家过时不穿的,但对于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却是难得的礼物,自已能力必竟有限,只能借助大伙的力量了。
“为了省钱帮别人,他现在用的都是别人替换下来不用的旧式手机,这样的好人难得……”一位朋友语重心长地说。

丁明铎是孟村供电公司的正式职工,但是很多不了解的他的人以为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而且是一位奇怪的司机,因为坐他的车从不用付费。
丁明铎有一辆红色的QQ轿车,因家在县城东头,单位在县城西头,所以一路走来,他常看到在路边等车的人们焦急的四处环顾。
有一天晚上,他把车停在路边一个等车的小伙子旁边,问:等车吗,后来,他就做起了临时的司机。
“虽然只在县城跑,但有时送下一个又会碰到一个,他经常8、9点钟才能回家吃晚饭。
”丁明铎的爱人有些心疼地说。

丁明铎还是社区里的大红人,因为他乐于助人,大伙封他为5号楼“楼长”,特别是知道他在电力局工作,谁家没时间交电费,一个电话就解决。
谁家有病人暂时无人照顾,谁家孩子早上没人送,只要空闲,他从不推辞。
丁明铎说,小爱一样可以汇成爱的海洋,一样可以闪烁人性最美好的光芒,在付出中,他感受着别样的幸福。

爱,在生命里

“在有限的生命之河中,大多数人不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来去匆匆的百年历程里,你只要付出了爱、付出了真诚,就会有人记住你、爱戴你,你会因这份铭记、爱戴,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精神上的满足。
”当有人问及丁明铎为何对助人乐此不疲时,他经常把这段话挂在嘴上。
他说:“帮助别人不足挂齿,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是要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为群众付出一切的。

丁明铎的铮铮誓言不是空谈。
2006年5月,孟村县红十字会举行大型造血干细胞样志愿者采集活动,丁明铎同志挽起袖子,光荣的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分库的一名志愿者。
2008年8月,丁明铎同志低分辨分型和一名重庆患者相合,11月份抽取了高分辨血样,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认,丁明铎最终与该患者配型成功。
获此消息,丁明铎坚定地说:“如果我的捐献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怎能袖手旁观?” 面对着亲朋好友的劝阻和身边的各种传言,丁明铎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那个和自己配型成功的年轻生命。

2008年11月28日,丁明铎前往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连续四天注射动员剂,12月3日上午开始采集,由于当天采集数量不足,4日上午继续采集,经过两次共计6个小时的采集,终于采集够造血干细胞悬液110亳升,并于当天下午由省红十字会派专人乘飞机送往重庆,及时输入到患者体内,丁明铎成功地完成了此次干细胞捐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品质,挽救了一名不知名的年轻生命,成为当时河北省沧州市第四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成为全市及至全省首例少数民族捐献者。
同年12月10日,孟村县红十字会在县电力局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丁明铎举行了归来欢迎会。
仪式上,沧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于汝峰代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及省红十字会向丁明铎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和“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奖杯;团市委、市文明办还授予丁明铎“沧州市优秀志愿者”、“爱心奉献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被县委、政府授予“孟村好人”荣誉称号。

“我愿将无限的爱融入到有限的生命,化作缓缓流淌的血液,献给每个需要的人,我感到万分荣幸。
”1998年,刚参加工作没几天的丁明铎,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下了他第一次无偿献血的心情。
自那以后,丁明铎坚持义务献血,现在已经累积献血3600CC。
他说,每次献血,一想到自已的血液会注入另一个不知名生命的血管,一股神圣感就会油然而生。

爱,在传递中延续

近两年来,国网孟村供电公司不断强化优质服务,要求广大员工积极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义,采取自愿和联合组织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百姓。
在公司的号召下,丁明铎的心豁然开朗,他想:众人拾柴火焰高,若是一个人的手变成多个人的拳,将会有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于是,在他的倡导和局领导的支持下,由二十余名电力职工组成的“电火花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
在组长丁明铎的带动下,这支服务队队如其名,以电石火花般的速度 “红遍”大街小巷。
他们经常深入学校、社区、车站及街头巷尾,义务打扫卫生,受到了师生、群众的一致好评。
逢年过节,在单位的支持和“队员们”的慷慨解囊下,他们总会带上油、米、面等物品走访慰问老党员及贫困户;每逢重阳,大伙就去敬老院给老人们洗衣扫院、检修电路;利用周末,这支服务队就兵分几路,深入用电大客户,在维护线路、询问有无用电问题的同时,征求大客户对电力局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该局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型机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4月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当地灾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电火花志愿者服务队”也不例外,在丁明铎的倡导下,他们纷纷解囊相助,为灾区人民献出了一份爱心。

“电火花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队员骄傲地说:“在丁大哥的带动下,现在我们队里的每个成员都成了无偿献血志愿者,而且都发了证呢….”据了解,每当相关部门组织献血,“电火花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无一落后,那面标有志愿者服务队的鲜红队旗总是在众人当中分外惹眼,成为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生活中,这句话是丁明铎恪守的信条,工作中,丁明铎依然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他认为,将满腔热忱奉献给岗位,促进工作的开展,同样是一种爱的奉献与传递。
多年来,丁明铎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着带头模范作用,履行着一个电力人的职责和义务。
无论是大活小活,他都冲锋在前,对工作质量,他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数次被孟村回族自治县电力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工作初期,他是一名普通的变电站操作工,单位离县城较远,工作性质枯燥无味,每天重复着合闸、拉闸、停电、送电的单一工作,但丁明铎就这样一干数年,兢兢业业,勤勤勉勉,从无怨言,虽然没有做出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单位领导却评价他是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

去年,丁明铎欣闻孟村爱心人士自发组织起了 “孟村爱心联盟”,他立即报名参加,融入了这个爱心大团队。
他说:“加入“孟村爱心联盟”这个团队,我真的很激动,因为可以把散落在孟村各个角落的好心人聚在一起,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将爱心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这也是我美好的愿望。

代孟铎,清华大学进修毕业后毅然拒绝了导师的挽留及诸多公司的高薪聘请,继续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普通电力员工。
他放弃了巨额的专利转让费,把自己的发明无偿在全省推广使用。
他,秉承“行胜于言”的作风,“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民族地区的电力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就像一株顽强的紫荆扎根荒凉的盐碱滩上,用绿色点缀家乡的贫瘠土地。

一、扎根家乡做奉献,电网建设显身手

代孟铎,男,回族,中共党员,现年30岁,祖籍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北赵河村,目前已完成5项国家专利。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为了提升个人素质,2000年-2001年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进修,2001-200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进修。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先后完成了‘无功补偿装置液晶模块’,‘高压静电除尘枪’‘影视后期视讯特技处理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毕业时导师一再挽留他留在北京发展,同时多家公司纷纷高薪聘请他任职,但他坚定的说“我的家乡还很落后,我要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绵薄的力量,在哪都是为社会做贡献”。
回到孟村电力局后他在生技部任一名普通员工,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饱满热情,把枯燥的岗位打造成鲜活生动的创新窗口,使生技部工作成为供电工作的新亮点。
特别是在2006年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他配合生技部其他人员先后完成了全县7座35KV变电站无人值守及双电源改造,视频监控系统改造,新建了10KV开闭所3个,为我县建成为全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电气化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与2009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孟村县政府评为“青年岗位能手”。
2007年至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孟村县“新长征突击手”。

二、结合实际搞创新,五小发明结硕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代孟铎同志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电力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了解决检修工作中空间狭小环境下挂接地线困难的问题,他利用业余时间发明了‘多功能万向接地线’(专利号zl200920055677X),在我局的春检预试中试点应用,受到了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获得沧州市供电公司标准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电力公司农电百项创新成果一等奖、‘五小发明’三等奖,被河北省电力公司用发明人姓名命名为“代孟铎万向接地线”,并获得在全省重点推广使用。

他通过工作中的细心观察,发现部分报停用户私自投运配变的现象,给电力局造成很大损失。
经研究他发明出‘一种闭锁型跌落式熔断器’,申报了国家专利并获得初步审批(专利号:zl200920193746.3)。
该熔断器采用闭锁结构,能够有效的预防用户私自投运行为的发生。
目前该熔断器已交有关厂家定制,试点应用后证明反窃电效果显著。
该产品的发明被河北省电力公司2009年度农电百项创新成果评定为二等奖。

他还提出尝试应用‘防窃电综合管理办法’,即在表盖密封处涂抹一层防碎胶水,将防伪贴帖于胶水下,当用户打开表盖进行窃电时,防碎胶破损,防伪贴片随之破损。
该管理办法在几个工厂进行了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局各供电所推广应用之后,为我局减少损失近60万元。
他改进了每月电量核查计算方式,利用简单易懂的excel表格方式排出法进行窃电用户电量计算,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并多次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2010年3月,他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发明了‘可固定型脚扣’(专利号:zl201020131888.x),增加了农电工作业的安全性,将原有的踏板结构进行了坚固改进,增加了手动调节装置,实现了一种脚扣能够爬多种不同电杆的功能。
同时将原有的脚扣缺点进行了修正和革新。
该脚扣被评为沧州供电公司五小成果一等奖,被河北省电力公司评为2010年上半年度五小成果一等奖。

2010年8月,开发制作了“手拉肩扛”‘辅助助力带工具’,解决了线路工防线作业时手与肩的次伤害,减轻了工人作业强度,受到了广大一线职工的一致称赞,同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他发明的‘汽车安全带控制报警系统’更是弥补了原有汽车安全带报警系统的漏洞,并取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920237063.3)。
发明了‘一种过界间隔快速便捷支架’并取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920193747.8)

此外他先后提出了电气设计查询系统在局域网的应用、论坛系统、网络硬盘等局域网办公系统,节约了办公费用,研发的各类发明均得到推广应用,在增效降损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彰。
同时,他坚持以推广宣传三节约理念为己任,先后举办专题讲座5 次,参训人员达到270人次,带动了全局三节约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2009年被河北省电力公司评为“三节约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代孟铎同志先后有18项创新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其中两项发明专利被河北省电力公司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有多家省内外企业联系他,愿意高价买断他“多功能万向接地线”的专利,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的全部发明都签订了无偿使用协议。
”他的发明具有普及性,通用性的特点,相信以后会更加普及,通用。

三、校企结合出效益,携手并肩克难关

代孟铎同志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攻关。
通过和清华大学高压馆肖如泉教授的合作,在孟村电力局推广应用了GBQ型过电压保护器,该保护器能够有效的防止设备遭到雷击的破坏,该过电压保护器通过合理设计(国家专利电路:专利号为01229764X)在孟村电力局进行了大胆尝试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该产品并分别已在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航天部、中国科学技术馆、福建省科学技术馆等单位安全运行,能够达到很好的防雷电作用,延长了设备的利用时间。
同时和清华大学高压实验室联合应用了全国最小的高压测量表笔,防触电特种电源,居民用配电变压器弱电保护箱等项目。

他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主动将好的学习资料与大家分享,建立了公司内部学习查询网站,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经验传授给孟村电力局全体职工,帮助年青同志尽快岗位成才,带动班组主动学习的气氛。
多次组织供电可靠性及电压合格率方面知识培训,组织修订了孟村电力多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优化了生产作业流程。

代孟铎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守自己的本职岗位,在默默地奉献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精益求精的创新,用绿色的生命妆扮着家乡的土地。

正所谓:

孟村电力有双铎

心慈手巧美名博

虽未许下凌云志

不叫青春空蹉跎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