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特邀他任教,如今深圳安家(汽修技术技工学校任教母校)

成为教师前,张华放弃了读普高的机会,毅然选择到技工学校学汽修。
毕业后,凭借极高的汽车喷漆造诣,他获评广东省技术能手、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26岁享受到160万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奖励。
作为行业专家,他转身回到母校任教。
因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贡献,他还曾获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通报表扬。

与汽修结缘的十多年间,张华经历过不被理解的阶段,度过了“每天只睡三四个钟”的拼搏岁月,也收获了技术日臻一流荣誉接踵而至的时光。
“我觉得技能改变了我的命运。
”获评高层次人才后,他不断提升个人技能与专业素质,28岁时在深圳买房安家。
未来,他将开展技能提升公益培训,把技术分享给更多的人,为行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不上普高选技校,有高中学校打电话挽留

母校特邀他任教,如今深圳安家(汽修技术技工学校任教母校)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汽修人是怎么样学习工作的?身上沾满油渍低头切割敲打,还是在满是灰尘的场所围着车辆转?在深圳鹏城技师学院,明亮整洁的实操室和人们固有印象中的汽修场景大不相同。

初见张华时,他戴着眼镜,清瘦中透着些儒雅气质。
但是在实操室里,他身着整洁的工装,戴上防护口罩和手套,讲授知识点、实操示范,一翻讲解和操作行云流水井井有条,又是另一番汽修人的飒爽姿态。
“越来越多的专用工具和设备参与维修中,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率,汽修是门体面的技术活。

“初中时全年级七八百人,我数学考过年级第一。
”张华1992年出生,祖籍广东揭阳,初中就读于深圳市新华中学。
即使中考的成绩考上高中没有问题,他在2008年初中毕业后,还是选择到深圳鹏城技师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就读,“想着好好学一门技术”。
“身边家人朋友劝我读高中,怕我读技工学校学坏了。
”张华介绍,自己选择读技工学校时很多人不理解,最终还是父亲张少辉帮他选择了汽修专业。

“当时有几个高中学校打电话给我,叫张华去他们学校读,但他还是坚持选了技工学校。
”张华的父亲张少辉坦言,还是有部分人认为,成绩差的孩子才去技工学校读,认为读技工没有前途。
“但我不这样认为,只要你能认真刻苦学习,付出的汗水总是会得到回报的。

“食得苦”爱钻研,曾一天只睡三四个钟

付出总有回报,张华用行动诠释着父亲的信仰。
在读技工学校那几年,他就像父亲说的那样,在学校及老师的栽培下“能食得苦、刻苦钻研,爱上汽车维修行业”,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也拿到不少奖项。
“后来身边人都觉得我当初的选择挺好,读普高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在深圳鹏城技师学院,张华师从深圳市首届鹏城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贺玉兵老师,参加过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2013至2014年,张华先后在两个著名车企担任喷漆维修技师,做喷漆培训,还被分派到企业的惠州分店建设钣喷车间。

“那时候我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钟,忙着采购、设备调试、场地安排、水性漆调漆标准步骤及样板制作等,最后我们只用了六天就完成了车间的建设。
”出色的表现再次赢得认可,2015年,张华又被公司派到惠州技师学院开设“教学工厂”,并担任喷漆技师及喷漆老师,试行“师徒制教学”。

技术在千锤百炼中日臻一流,荣誉也接踵而至。
2014年,他参加深圳市第八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汽车维修漆工竞赛项目获得冠军,2015年参加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汽车车身涂装(水性漆)竞赛获得二等奖。
凭借在汽车喷漆项目极高的造诣,张华2015年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及“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公费出国研修,获160万人才奖励深圳安家

“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读技工学校能有机会出国深造,也通过深圳的各项政策意识到,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努力下有了明显的提升。
”2016年,深圳组织了首届“深圳市技能菁英”评选,张华当选后获得了20万的出国研修基金。

利用这个基金,张华参加了三期的出国研修培训,踏足四个国家。
他分别前往德国深入工厂车间学习工业4.0体系,到阿联酋观摩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到以色列学习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到加拿大学习互联网工业创新相关内容,见识了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

也是在海外学习期间,他了解到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评选项目并申报。
2018年,26岁的张华获评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享受到160万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奖励。
“很高兴,但也还是很淡定。
”张华表示,160万的奖励分5年给到获得者。

获得160万的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奖励后,张华有更好的机会不断提升个人技能,专业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如今,他已在深圳买了一套房子安家。
“以前没想过能在深圳买房。
”张华之前在深圳租房住,前后也搬了很多次家。

被特招回母校任教,希望将技术分享给更多人

张华成为教师是在2016年,那年12月他被特招回到母校任教。
说到从技工学校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张华深感责任重大。
“技能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希望将我获得的技术分享给更多人,让他们也能有渠道提升自己,有平台展示自己。

“出了学校我们都叫他华哥。
”张华教过的学生赵英旺如今在深圳一家4S店工作。
同是90后的他们,年龄只相差了5岁。
“华哥参加过很多竞赛,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学得容易也学得扎实,来到企业后很快上手。
”赵英旺说,扎实的技术让他在工作实习时提前转正,待遇薪资也随之提高。

平常喜欢打篮球的张华,成为教师后当过班级篮球队教练,因为带领球队多次反败为胜,他还被邀请担任学校汽车技术学院的学生篮球队教练。
“他会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寻找共同话题。
”张华的妻子邓东东介绍,作为班主任他经常在学校工作到很晚,对学生学习、生活都很关心,专业上也在继续深造。
“2018年考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时,深圳市有300多人报名仅21人通过,21人中就有他。

为了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张华也有着自己的小目标。
未来,他希望在扮演好教师角色的同时成立一个自己的工作室,每年开展技能提升公益培训,加强对行业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广,为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促进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焦点问答

他对“大国工匠”的理解

南都:作为职校生,你怎么理解职业教育,怎么理解“工匠精神”?你眼里的“大国工匠”是什么样的?

张华: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不满足于现状,对技术有卓越追求,精益求精。
在我眼里,大国工匠是各个行业拔尖的那一部分人。
他们不但技术出类拔萃,还会积极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徒弟”,致力于发展壮大本行业。

他眼里的深圳精神

南都:你是怎么看待深圳这座城市的,你眼里的深圳人、深圳精神是什么?如何看待深圳人的奋斗和梦想?

张华:“深圳速度是深圳的重要精神之一,深圳如此快速的发展是靠着每一位深圳人的不辞辛苦、奋勇拼搏干出来的。
”谈及深圳这座城市,张华表示,选择来深圳奋斗拼搏的人,大部分都是希望抓住机遇改变自己的人,而在深圳最不缺的就是机遇。
“所以我觉得,只要能不断提升自己,脚踏实地,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等熬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将是很大的。

采写:南都伍曼娜

摄影:南都霍健斌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