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好的积木被别人碰散就哭闹怎么办(孩子玩具妈妈情绪哭闹)

这一幕引来了一大堆家长和孩子围观,让朋友内心很过意不去,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
朋友的这个儿子平时在家的玩具确实不给其他家庭成员动一下位置,只要玩具动了就哭闹不止。

图片来源网络

玩具是孩子的学习工具

拼好的积木被别人碰散就哭闹怎么办(孩子玩具妈妈情绪哭闹)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大人眼里,玩具就是玩的,对孩子而言玩具不仅仅娱乐,还是学习和探索的工具,大部分孩子很多感受都是通过玩具的直观感觉和具体操作感知玩具的形状、颜色、材料、用途等。

玩具的完整工作周期

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持续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对这个周期内形成一种专注,这个时候孩子是不希望玩具都按TA的意愿赖摆放,大人或者孩子一旦拿了孩子的玩具,孩子一定要物归原处才能安静下来。

大人会认为孩子小气、霸道、自私专制,有时候大人的世界里会为了交际要求孩子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孩子玩耍,这样不仅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并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影响他的学习效率。

秩序的发展

孩子对自己的玩具摆放位置有一定的要求,这是孩子的秩序感的发展体现。
事实上,孩子对生活中的场景,所有物品的摆放位置和规则在孩子的记忆中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只有维系这种平衡状态,孩子的安全感才不被破坏。

当孩子放置好的玩具被移动后,孩子敏锐地发现,孩子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就引发了焦虑、狂躁的情绪。

很多妈妈在面对孩子突然狂躁的状态都是手足无措,像朋友的孩子就是情绪反应太大,基本听不进妈妈的劝说。

1、情感交流,就是让孩子感受能够被父母及时、足够敏感、清晰看到,并给予回应。

例如,孩子辛苦拼好的玩具被散架了,在孩子心里是一件非常沮丧和郁闷的事情,妈妈的安慰:“宝贝,你拼好的积木散架了,你很难过是吗?妈妈抱抱你,如果你需要,妈妈一起跟你拼好”。

2、父母也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些场景下孩子并不满足于这些情感交流继续哭闹,这个时候请不要把情绪带给孩子。
孩子有时候是家长的镜子,他也能感受到妈妈的焦虑、烦躁或各种情绪,但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未发展得很好,TA可能会混熬这些情绪的原因,他以为这些情绪是针对他的,是他的错。

如果父母实在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需要在一个单独、安静,孩子情绪比较平稳的时间跟TA说,妈妈当时的情景还需要处理什么事,这些事处理不好会给妈妈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妈妈的焦虑跟TA无关,这不是他的错。

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更复杂的场景,需要家长的灵活、弹性处理。

我们日常教育孩子有三个盒子,

一个盒子说我们不需要管他,他就会处理好,做得好这些事情,这是他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盒子说我们需要给孩子一点点建议,在家长的建议下,他可以发展得很好。

第三个盒子是我们必须要帮助他,指导他的部分。

遇到孩子抢玩具,日常哭闹的问题,我们先要问问自己这个事情应该放在哪个盒子里面。

如果场景是涉及到玩具分享与否的问题,可能选择比较多的是第一个盒子,孩子自己需要学习应用的模式,他知道没办法分享,有可能是自己很辛苦,自己还失去了一些乐趣,这些事很难通过家长言语传授给孩子,不可能通过强迫他能实现的,这是要靠他自己在人际中间会发展出来的能力,家长只需要旁观和看。

如果是选择第二个盒子,家长可以说:“我理解你为什么不想和他们分享,因为对你来说很喜欢,这个不重要,以后你想分享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分享给他们。
你不想分享,爸爸妈妈也不会逼着你分享”。
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