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进阶 川渝要成“氢”兄弟(汽车两地整车汽车产业配套)

在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总装车间,整车下线后工作人员进行最后的自检。
四川日报全媒体 李向雨摄

“我们正在帮重庆九龙坡区做汽车产业园的规划,马上又要受邀去重庆设立一个分支机构。
”10月20日,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郝世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经常往返于成都和重庆之间。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速度加快,川渝两地的汽车人更加忙碌起来。

“要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共享发展红利。
”这是在近期走访四川车企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而在与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多次交流后,川渝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也越来越明晰——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形成产业互补,共同拓展市场,发挥“1 1gt;2”的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进阶 川渝要成“氢”兄弟(汽车两地整车汽车产业配套)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川渝车企合作密切

在川渝两地,汽车都是不可或缺的产业板块。

重庆是中国传统汽车产业重镇,形成了以长安系为龙头,10余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优势产业集群,具备年产400万辆的综合生产能力。
四川作为后浪崛起迅速,成都拥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神龙、野马的整车工厂,绵阳有华晨、野马等品牌的生产基地,遂宁和南充,则形成了以商用车为主的特色产业链。
2019年,重庆生产汽车138万辆,实现产值3227亿元。
同年,四川生产汽车111.7万辆(含成都一汽-大众),产值近3000亿元。

川渝两地百万辆级汽车整车市场的背后,是潜力巨大的汽车产业零部件就近配套的需求量。
据不完全摸底调查,四川共有139家零部件企业与重庆汽车制造企业配套,2019年配套28476.2万套。
重庆则有71家零部件企业与四川汽车制造企业配套,2019年配套804.7万套。
随着成渝更加紧密的合作,这一数据可望在今年大幅提升。

四川波鸿实业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冯建勇告诉,目前他们为重庆配套的主要有长安福特福瑞斯差速器壳体项目、长城汽车高端皮卡炮转向节项目、现代商用车排气歧管项目等,去年销售收入约3000万-40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订单比例约10%。
同时,还将与重庆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研发合作,联合突破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实际上,川渝两地多家车企通过汽车零部件的互动已经唱响了“双城记”。

7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正式上线,仅一个月,已有近20家两地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供需信息,进行云上对接。
在参加了首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对接活动后,长城汽车获得了200余家汽车相关企业的联系方式,计划拓展45家配套商。
成都的银隆新能源也收到了重庆市江津区几十辆新能源公交车的订单。
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望和其中四五家零部件供应企业进行对接。

不久前,重庆两江新区组队来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对接交流,双方就现有资源、发展规划、未来产品结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沟通。
“川渝合作更加紧密后,将有利于完善各种资源配套、降低原物料和物流成本,弥补目前地处西部地区的地理劣势。
”冯建勇表示。

以氢能源为突破口 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

“两地的汽车产业有所侧重,有所互补——重庆有两个汽车测试国家级机构,智能网联整车研发较强;成都在汽车电子、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有一定优势。
”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彭忆强对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的合作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两地已着手研究针对性政策,促进产业补链成群。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打造“氢走廊”。
此前,川渝两地经信部门签署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战略合作协议》。
之所以选择氢能源产业作为汽车产业首个合作突破口,是因为两地均有良好的氢能源产业基础。

目前,四川已经聚集氢能产业链企业及科研院所100余户,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压缩、加注检测、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及加氢站建设等主要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重庆方面,庆铃汽车等整车企业已启动多款氢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开发,明天氢能等配套企业正加快形成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能力,中国汽研等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已具备氢燃料电池汽车试验检测能力,长寿等区县则拥有丰富的氢气资源。

1 1>2,有了两地实力的加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的构想将转化为现实。
按照合作协议,两地将探索开通氢燃料电池汽车成都—重庆的省际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
东方电气与重庆整车企业合作开发新车型;以成都—重庆主轴线为中心,合理布局制氢站和加氢站,基于氢储能技术,开展“氢—油—气”综合能源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新型商业模式探索,采取多元合作模式,有序发展、合理配置,实现“氢、站、车”协同发展。
(四川日报全媒体鞠艺 赵张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