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发布,近日,江西南昌的蔡女士投诉称,自己的儿子是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学校五年级的一名小学生,11月28日下午放学时扛了一把破凳子回家,哭着要让家长修好,不然怕被骂,但蔡女士表示这凳子“用久了磨损严重,修理店都焊接不了”。孩子班主任回应称,学校规定一开始就挑好的桌椅,中途坏了自己修。但目前,学校已为其更换了新凳子。
公开资料显示,该学校开办于2005年9月,是红谷滩新区按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斥巨资打造的一所公办学校。但这样“三高一巨一公”的宣传语,显然与学生凳子坏了都让家长修理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桌椅板凳是办学底线性硬件设施之一,其自然磨损和毁坏属于学校基本支出之列,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经费是有保障的,没必要、更不该让学生家长承担座椅板凳的维修费用。当然,如果凳子系学生故意损坏,由其家长负责修理,则未尝不可理解,但中透露出的信息告诉我们,情况并非如此。

凳子自然磨损让家长修理,还美其名曰学校“规定”,听上去有些好笑,但细品实在让人笑不出来。对孩子而言,学校的规定、老师的话,不管有没有道理都不能违背;对家长而言,面对孩子的哭求,再不情愿也要尽力而为。修理凳子甚至买把新凳子并不会给家长增加太大的经济负担,但这不仅仅是钱的事。
该事件被曝光后,学校迅速更换了新凳子。但很多人担心,经过此事,当事孩子和家长是否会被老师及学校负责人区别对待?也许,问题的症结恰恰就在于此。现实中,一些家长之所以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正是因为担心自家孩子被老师忽视,乃至遭受不公平的对待。这种情况下,家长一般没有勇气和底气向老师和学校说“不”。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起家长修理坏凳子事件也是家校关系异化的一个缩影。现实中,一些学校管理者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搞不清家校双方的责任边界,非但不努力化解家长焦虑情绪,反而有意无意利用这种焦虑情绪,把不少校方该干的工作推给了家长,甚至制定出一些奇葩规定,让家长敢怒不敢言。
具体到本次事件,学校当然应该教育学生爱护桌椅板凳等公共物品,但桌椅板凳的自然磨损不该由学生家长负责。学校管理者须明白,类似奇葩规定不仅会给家长带来心理负担,更必然影响学校形象,最终得不偿失。(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