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城门系列之迎晖门(战犯有期徒刑战役日军解放)

迎晖门,曾为明代太原城的城东北门,位置在小东门街和建设路十字路口的西侧,俗称“小东门”。
明朝,少数民族骑兵经常南下侵入太原,明太原城为免受袭,便在军事要地“牛驼”驻军,得名牛驼寨。
抗战期间,日寇就是先取牛驼,再攻陷迎辉门,占领太原的。
在解放太原战役中,锡山在此精修工事负隅顽抗,解放军也正是沿着牛驼寨一线进通太原城的。
如今,指挥解放太原战役的徐向前元帅塑像和犹如钥匙造型的太原解放纪念碑,就建在迎辉门外的牛驼寨,喻意这里是打开太原城的“钥匙”。

旧日小东门里有中华实业协会、中华实业季刊杂志社、山西省政府汽车管理股及大校场,小东门外有同蒲车站、铁路管理局等。
民国时期的小东门街原是阎军的驻扎地,是太原城里为数不多具有鲜明军事特质的街巷。
小东门一号,山西新富升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所在地。
以前是“太原工程队”所在地,实际是日军关押、屠杀我抗日军民的集中营。
日军“太原集中营”是侵华日军于1938年6月在山西太原建立的,占地面积约三百多亩,东墙从太原城东城墙开始往西,一直到山西国民师范的东墙外;南边则从太原东城墙的小东门街一带开始,一直到太原城的北城墙,是日军在中国所建规模最大的几个战俘集中营之一。
他们为了掩人耳目,逃避战争罪行,对外称为“工程队”。
日军内部称为太原俘虏收容所。
该集中营由驻守太原的日军驻华山西派遣军司令部直接管辖,主要收容山西境内的中国战俘和日本鬼子随意抓来的老百姓。
其存在的7年间,总共收容、关押过10万-12万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的战俘和中国普通百姓。

解放后,这里成为太原战犯管理所,关押日籍战犯。
以检察院牵头搞的日籍战犯罪行联合调查办公室在这里办公,所以教育改造和侦讯工作也在这里进行。
1952年7月至10月,由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培训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华北行政委员会公安局、天津市公安局、山西省公安厅等单位解送的136名日本战犯先后被移送并关押到这里。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山西省太原市公开审判了一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犯有严重罪行的日本战犯,史称“太原审判”,举世瞩目。

太原古城门系列之迎晖门(战犯有期徒刑战役日军解放)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956年6月10日至20日,最高人民法院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在文瀛公园旁的人民大礼堂开庭,对富永顺太郎等9名重要战犯进行公开审判。
审判时,参加旁听的有闻讯赶来作证的死难者亲属、受害者和见证人以及各党政军机关和各界人民代表4000余人。
经过连续10天交叉审理,法庭对被起诉公审的9名日本战犯分别作出判决:判处富永顺太郎有期徒刑20年;城野宏有期徒刑18年;相臬圭二有期徒刑15年;菊地修一有期徒刑13年;永富博之有期徒刑13年;大野泰治有期徒刑13年;笠实有期徒刑11年;住冈义一有期徒刑11年;神野文吉有期徒刑8年。
不久,这批战犯被移送东北抚顺战犯监狱收押服刑。

当年,徐向前元帅率军解放太原时,黄樵松将军准备起义,拟订了起义计划,以换防休整为名,对30军进行调动。
用一个团,从东山前线到太原小东门,开辟一条走廊,引导中共军队进城。
同时,占领其他各个城门,断绝阎军内外联系,并派兵直扑太原绥靖公署,活捉阎锡山,胁迫他命令军队放下武器。
后因其下属戴炳南告密,起义失败。

1949年4月24日清晨,随着总攻令下,解放军1300门大炮从各个方向一齐向太原城内开火,随后突破敌人前沿阵地,占领大、小东门制高点,迅速向城内纵深发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
10时,攻占阎锡山的绥靖公署,全歼太原守敌,活捉敌高级将领戴炳南、孙楚、王靖国及日本战犯岩田等,太原战役宣告结束。
整个战役歼敌13余万人、民团8万。
解放军伤亡4.5万人,是解放战争中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迎晖门(小东门)附近有一条街叫“凯旋街”,凯旋街之所以以“凯旋”二字命名,因为这里是打开太原解放战役的一把钥匙,太原解放战役就是从这里迈开了胜利凯旋的第一步。
王钦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