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特色培训工程擦亮肇庆品牌(广宁厨师培训乡村粤菜)

肇庆市着力抓好五大特色培训工程

扩就业,强基础、育人才。

▽▽

五大特色培训工程擦亮肇庆品牌(广宁厨师培训乡村粤菜)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广东技工•肇庆工匠”工程

“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工程

“南粤家政•肇庆管家”工程

“乡村工匠”工程

“农村电商”工程

这五项工程分别是怎样的?

如何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

助推乡村振兴呢?

广宁“粤菜师傅”工程人才辈出

名厨传帮带就业遍全国

近年来,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发展,广宁县成功建设了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逐步实施“一村一厨·千人厨师培训”和“粤菜师傅·竹乡名厨”职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构建粤菜师傅人才培养体系,成效显著。
目前,已培养出高级技师9人、技师11人、高中初级工690多人。

肇庆市第二届“粤菜师傅 西江名厨”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徐志锋是广宁县南街镇人,

今年44岁,从事餐饮业28年,

如今是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

他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

徐志锋16岁初中毕业考试后,跟随厨师老乡到佛山一酒楼打暑期工。
他一接触烹饪便爱上了厨师行业,从此一心钻研厨师技艺,从学徒做到高级技师,成为厨师行业的佼佼者。

入行初期,徐志锋做了半年打荷,申请抛锅被拒绝,又继续做了半年打荷。
他日复一日勤练基本功,终于在一年后当上了真正的厨师。
为做一道叫“东海大黄鱼”的菜品,徐志锋反复创作数百次。
最终,那道菜摆上餐桌,成为了众人追随的明星菜。

如今,徐志锋不仅开办了自己的酒店,还在温州、台州、金华等地参与酒店管理经营,门下厨师九百余人,其中广宁籍300余人。
今年35岁的杨君仁是其中之一。
高中毕业后,杨君仁先是在广州一酒店工作,后来跟随高级技师徐志锋学习厨艺,从一般厨师到主管,再到厨师长,如今是一家五星级酒店里的行政总厨。
他从徒弟成长为师傅,门下有80多个厨师,当中有十几个是广宁籍的。

如今,广宁厨师遍布全国各地,

如创办早起鸟早餐店的黎亚国、

创立“幸福西饼”网上蛋糕的袁火洪、

开办佛山馨悦酒店的徐志锋等,

仅仅他们三人就带动了

广宁籍厨师超过2000人就业。

据统计,目前广宁县共有厨师3万多名,其中有4330名厨师服务于县内餐饮企业,有25670名厨师服务于全国各地餐饮企业,直接带来约6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广宁县人社局通过历年来的人才培训计划推广“一村一厨”模式,加强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大力开发广宁美食加工、制作、包装、推介等相关就业岗位,推荐更多的技能人才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为全县餐饮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效地实现就业创业。

我市农村电商工程方兴未艾

电商弄潮儿返乡直播卖土货

近日,封开县杏花镇人伍幸辉来到了麒麟山,拿着手机向网友推销杏花鸡和麒麟李。
这是伍幸辉开展的第二场直播带货。
作为当地电商弄潮儿,他正试水直播带货新模式,把封开风味推向全国。

伍幸辉在实践直播带货,推销封开特产竹芋粉。
西江日报全媒体 潘粤华 摄

位于封开县江口街道励志新村的

封开县第六产业农业有限公司(简称“封味购”)

一楼展厅展示着各类封开特产,

左侧是一个直播室。

封味购的创办人伍幸辉今年42岁,

曾在杭州从事电子商务行业。

↓↓

十年的电商从业经历让他掌握了不少的电商营销技巧和行业运营知识。
前些年,他发现封开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尤其是家乡的农产品,味道好,质量优,应该要让更多人了解。
2017年,伍幸辉回到了封开,同年11月创办了农村电商平台封味购。

“我们以移动互联网为主,整合线下村镇便民服务店以及本地农副产品企业与合作社等资源,从‘种好田地多收粮’的单一目标转向‘直播+拼团’电商模式,同时加强种养、电商平台、视频营销等方面的建设,打通农产品城市和乡村的销售渠道。
”谈起电商规划思路,伍幸辉胸有成竹。

去年,伍幸辉通过创办的电商平台,所销售的封开皇帝柑达到了45万公斤,6至8月销售了18.5万公斤百香果。
“去年销售的是广西产的百香果。
既然电商平台潜力巨大,何不服务本地的父老乡亲?”于是,伍幸辉成立了封开县鲜爽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无渣竹芋50亩、百香果150亩,并带动了20户农户种植百香果200多亩。

今年的一场疫情,让直播带货更火,消费需求向线上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
伍幸辉马上尝试直播带货,他参加了在今年4月举行的“鄂粤同心、百县村播活动”,化身“主播”在直播平台推介家乡产品。
因是首秀,这场直播的在线观看人数仅731人,成交17单共3186元。
首场直播未达预期,伍幸辉并没气馁,他一边总结经验,一边筹备第二场直播,慢慢增加流量,为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伍幸辉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中国慈善联合会等10多个机构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学习包括乡村电商实用技巧、乡村创业等多项知识,至今写了20多篇学习心得。
今年7月,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约2.5万公斤百香果,带动更多的农户种植增收,同时投入10万元完善直播设备,提升直播带货能力,这是伍幸辉的近期目标。

据了解,

封开县工信局与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

华南片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搭建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

该县将以此为契机,协助阿里巴巴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和镇村级服务站点,并完成对全县物流、快递的整合,协调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以区域覆盖方式辐射全县农村,为全县农村电商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加快长岗旺村驿站电商产业园区的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区域配套设施,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市乡村振兴学院打造“乡村工匠”

上水田村学以致用绘出美丽新画卷

走进鼎湖区凤凰镇上水田村,

错落有致的村舍,

齐整的农田,皆映入眼帘。

近年来,经过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规划建设,

上水田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

与鼎湖区凤凰镇上水田村

村委党支部书记邹火明的努力密不可分,

也与肇庆首家乡村振兴学院的指导息息相关。

肇庆市乡村振兴学院于2019年2月在肇庆市鼎湖双创园1号馆挂牌成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同主题需求,邀请全国各地“三农”专家前来授课。
截止目前为止,该学院共开设课程11期,吸引3000多名学员参加,而邹火明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行动等在鼎湖区乡间“遍地开花”。
在官田村小组“三清三拆”工作中,邹火明按照学来的“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
将该村需要拆除的房屋、拆除后用地的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的作用等不遗一处地向村民介绍,以此获得村民们的支持与配合。
最终,官田村小组成功拆除破旧房、猪舍、废旧粮仓等共700多平方米。

邹火明借鉴了‘浙江乡村经验’中区域功能分明的特点,再根据村民的意见,利用拆除后的空地,为官田村小组的村民新建了一处文化广场,配套了篮球场与休闲区,后续将陆续添加运动器材等设施。
为杜绝“快餐式”的整治手段,避免昙花一现的情况发生,邹火明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落实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垃圾集中处理等。
但由于农田有限,如何发展上水田村农业经济成为他现今最需要思考的事。

肇庆市乡村振兴学院在去年12月举行的第十一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课程,再次给予邹火明一个新思路。
“这个课程里提到的乡村农产品对接城市社区消费者的销售新模式很吸引我。
上水田村的农业生产以肉桂为主,未来可根据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倾向,逐步向肉桂深加工发展。
”邹火明计划,肉桂深加工可往肉桂酒、肉桂油、肉桂木制品等方向寻求新突破。

据了解,肇庆市乡村振兴学院成立至今,与温铁军、任强军等国内权威“三农”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成功举办温铁军教授《生态文明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方龙龙教授《乡村旅游开发及其创新转型》等11期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3150人次;组织乡村振兴专题外出学习3班次,累计培训人数250人次。
为鼎湖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探索新方向、树立新理念、开创新模式,打造新形象出谋划策。
目前,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已初步搭建,在培育新型农民、规划乡村振兴发展方向、推进三产融合研究方面指导服务作用日益显现。

工学交替培养企业定向技工

市技师学院“校企双师”打造“肇庆工匠”

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学校,为推动我市“广东技工•肇庆工匠”品牌工程建设,肇庆市技师学院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型产业工人。

该校副院长梁汉昌介绍,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定向培养企业工人。
该校于去年10月开始开展这项工作,并与我市风华高科、鸿旺金属、爱视眼镜、富士公司、恒信公司5家企业签约,共200多名学徒报名。

“目前招收的学徒主要是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
”梁汉昌说,学校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双方共同商讨制定开设电工、烹调、验光三个专业,并制作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保证学徒在企业工作的同时,能够参加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训练。

“我们采取的是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的培训方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
”梁汉昌说,学徒在企业主要通过企业导师带徒方式,在学校主要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培训方式。
学徒可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导师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从而不影响工作。
因此,这样的培训机制深受企业欢迎。
今年走访的50多家企业中,有10多家企业有签约意向。

据了解,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培养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年至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
学徒培训期间费用全免,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年4000元—8000元不等的补贴。
学徒需经过相关课程学习,通过严格考试,方可拿到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产品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操作工。
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可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促进产教融合。
因此,这一模式是未来的趋势,也是职业院校基本的办学方向。
”梁汉昌坦言,校企合作是双赢的,既可以帮助企业稳定人才,促进技术改进,工艺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同时对学校培养人才也有促进作用。

制度保障 技能培训 平台搭建

市人社局做好“大培训”促进“大就业”

近日,从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我市今年将重点抓好“广东技工·肇庆工匠”“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南粤家政·肇庆管家”“农村电商”“乡村工匠”五大特色培训工程,全面提升有关从业人员的整体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切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和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

据了解,“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工程作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已带动粤菜师傅工程全面铺开并取得实效。
成功建立2个省级“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基地和2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连续两年联合省人社厅举办“粤菜师傅·西江名厨”职业技能大赛,广宁县被授予了“广东厨师之乡”称号,2019年开展“粤菜师傅”培训3825人,100%实现就业。

今年5月16日,我市启动“南粤家政·肇庆管家”工程现场会暨万名“肇庆家嫂”培训,打造以诚信为核心的信得过、靠得住、叫得响的“肇庆家嫂”品牌。
市人社局与来自上海、广州、深圳、佛山和香港等城市的龙头家政企业、家政协会“云签约”,2年内培养2万名“肇庆家嫂”,提供培训、鉴定、就业全链条服务。

西江日报全媒体 刘春林 摄

“广东技工·肇庆工匠”培训工程目前有新突破,将加快技工院校“1+4”改革步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特色技工教育品牌。
市技师学院知名度、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已与鸿图科技、小鹏汽车、格力集团等100家企业签约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盟”。

农村电商是“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的新兴业态。
目前,全市有农村电商培训机构17家;山区县注册的电商企业达到了660家;建成县级电商产业园3个;成功打造出“市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广宁智慧商城”“粤色特产”等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

4月2日,由市人社局牵头制定的《肇庆市“乡村工匠”工程实施方案》已正式出台,下一步将加大“乡村工匠”培训力度,加快建立起一支能够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人才队伍。

据了解,

为了深入推进这五大培训工程,

我市今年将继续从制度保障、技能强化培训、

平台搭建、树立品牌等方面着手,

明确培训目标,开发新工种培训,

今年新增开发培训工种100个,

现已开发备案70个。

资金保障上,今年我市将从失业保险金提取2.38亿元,保质保量做好“大培训”,确保实现从业人员素质有提升、就业有渠道、权益有保障、社会有认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