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中国
类型: 建筑
材料: 石材 木材 玻璃 幕墙
标签: 江苏 盐城
分类: 文化建筑 艺术中心
#一起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爆料#
项目所在的城市,位于三角洲城市群的最北端,枕于灌河流域南侧。因灌河流经数十里跌水轰鸣,“响水”县因此得名。在从煮盐捕鱼发展到港口工业的时代提速之下,响水县的小城气息浓郁,文艺生活纷纷散布在城市不同角落。
项目概览
由于原有城区配套功能严重缺失,当地政府将多个文化相关部门的场馆建设指标合并,提出将其作为一座综合性艺术中心统一建设管理。2016年初,由主持建筑师徐光带领的介景建筑事务所(ATAH)通过竞标获得了这座约40000㎡文化公共建筑的设计权。
街景鸟瞰
设计初始面临的基本议题是:面对一个以大型政府项目为底色的工程,如何避免使设计成为又一个脸谱化的官式建筑;如何能为小城提供尺度适宜而独特的空间肌理,为具体使用者创造兼具公共性与个体独特体验的多样记忆?
街景融入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以建筑的半自主性来内省设计决策。对于外部要素的响应,主要在以下四点予以回应:①水平舒展的屋檐应对北侧的烈士纪念公园退让出的开敞视野;②与已存体育馆形成的对望的剧院将瞬时巨量的人流存蓄在文体广场之中;③建筑形态面对交通十字路口显著的退让,纳入180度的河景和水岸活动;④在面向城市统一形象的同时,为多个展馆在一楼提供独立的入口,并在二层中央庭院提供自由联系的可能。
西入口与广场
西入口近景
西入口中景
从建筑内部秩序的建立而言,最显著的策略是通过清晰的体积剔除,在灰色体量中高亮出公共空间的区域。设计通过在建筑的内部置入二层户外公共街道、环廊、下沉景观庭院,天井等节点序列,将城市街巷般的体验内化到建筑体量中央。
中庭围院
多层活动
中庭南向
东入口二层平台近景
南侧食堂入口
东侧与水岸
如同被切开的峡谷所呈现出多变而热烈的变化,文化艺术中心的户外连廊侧壁整合了灯光设计,在日夜呈现两种质感氛围,并被统一在向内倾倒的动势之中。体量的中央蕴藏着一整套景观化洄游路径,鼓励空间与行为的引导与互动。
街角透视
廊下近景
幕墙与灯光
文化艺术中心东北角通过大跨的屋面结构,和从外延绵到室内的吊顶以及灯光的处理,试图向内外两个维度再现一种极目远眺的体会。晶体结构的吊顶单元与菱形的内立面单元以一种纯粹几何的密铺单元模式加强了这种内外协商的包裹感。
西侧入口夜景
北形象面黄昏全景
在这种整体性之下,最引人注目的是县城唯一的一座800人多功能剧院。作为中国小戏艺术之乡的响水,即希望本地的文化精品能有更好的展示和传播舞台;也希望高规格的外地演出能走入小城人民的文化日常之中。以水为媒,形态、舞台灯光以及声学被建筑师整合进了动态涟漪的韵律之中。自建成开放以来,数十场文艺演出已相继填充着剧院空间,将曼妙共同编入了众多观者的记忆回响。
剧院剖面图
剧院外微地形关系
剧院前厅
剧院次入口
剧院前厅
剧院入口仰视细节
剧院平面图
剧院内景
图书馆中庭
档案馆中庭
项目建设历经四年,几经辗转波折,于2022年得以呈现。作为设计者,我们希望这个建筑能展现出对于大型政府建筑官式价值的某种解构思考。希望它包容的场地精神和浪漫开放的建筑性格如同灌河分支的一曲河湾,为当地的文化生活之旅提供一处记忆与想象共存的栖息地。
湖畔夜景
街景鸟瞰夜晚
建筑模型
立面控制分析
功能分布示意
交通动线示意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名称:响水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类型:建筑/室内项目地点:中国,江苏,盐城设计单位:ATAH介景建筑主创建筑师:徐光, 王丹丹项目团队:项目负责人:何凡、程瀛竞赛阶段:段俊,杨朕钦、满铁木尔、何珍建筑及室内方案至深化阶段:何凡、杨朕钦、满铁木尔、程瀛、何珍、苏晨、Amanda Ai、陈金、赵法中、沈友航(实习)、缪刘阳(实习)
业主:响水城投控股集团造价:3.4亿人民币建成状态:建成设计时间:2016~2017建设时间:2018~2022用地面积:24,660平方米建筑面积:地上31,364平方米 / 地下78,00平方米
其他参与者:各专业施工图: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顾问: 上海泰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声学设计顾问: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竞赛阶段顾问:苏州建设集团规划建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