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天地寒于插花中寻一抹亮色与暖意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
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此时阴气上升,阳气下降,天气一天比一天严寒。

小雪至天地寒于插花中寻一抹亮色与暖意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此时北京秋花已经落尽,只剩一些菊花,而冬天的山茶、蜡梅,又还没到开花季节,天地之间清寒萧瑟。

茶梅是冬季开花最早的植物,它本身又是常绿植物,叶子也很好看。
所以成为小雪节气的一道亮丽风景,易花道会用茶梅来插作一元式插花。

已经长出花蕾的山茶,还有松柏、南天竹这些材料,也可以应用在插花中,于萧瑟清寒中带来一抹绿意。

以上为易花道作品

在台湾,小雪节气的植物特点并不明显,人文花道创始人王国忠会用雪柳表现下雪的感觉。

以上为人文花道创始人王国忠作品

虽然在台湾,人们在小雪节气感觉不到寒冷,花艺师却可借插花营造霜雪大地,彷如轻薄寒意阵阵袭来。
正如唐代韩愈诗中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中华花艺中有一种“心象花”,就是心里所思、所想、所念的花型,往往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怀之作。
下图作品以奇木和石松为架构,只有一朵似有若无的小菊花隐于奇木之后。
灵感源于唐代贯休诗:“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佔据好烟霞。
”寓意内心高洁,则不必外求名山胜水。

冬日静心插花,以芦荻和芒萁为架构,白色的花儿层层深入、前呼后应、上下相承,点出蒹葭苍苍、草木零落、万物冷落的初冬之景,正如宋代黄庭坚诗中所写:“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以上为台湾中华花艺教授王爱珠作品

小雪时节,禅意插花彰显文人清高雅趣。
如遇初雪,燃香一支,煮上一壶清茶,邀上二三友人围炉夜话,喝茶、念诗、插花、抚琴,惬意风雅不过于此。

以上为禅花门作品

大地寒气上升,秋天的景色逐渐退却,除了松树这类常青树,各种秋色渲染过的黄的、红的树叶踏着寒风飘回大地,菊花在做最后的绽放,接下来的日子是雪花和梅花重逢的时刻。
花艺师带着浪漫的情怀,借用丰富的花材,表达对小雪节气的美好期盼。

以上为台湾中华花艺教授陈素华作品

《花月令》记载:“是月也,芦传冬菜莳,木叶避霜,芳草敛,汉宫秋老,苎麻护其根。
”《瓶史·月表·十月》中记载:“花盟主白宝珠茶、梅花。
客卿山茶花、甘菊花。
花使令野菊、寒菊、芭蕉。

“雪花漫漫荞将熟,绿叶离离荠可烹。
”“今夜明月却如霜,竹影横窗更清绝。
”以宋代诗人陆游的冬日诗为灵感创作的插花,也适合小雪节气。

台湾中华花艺创始人黄永川教授在《中国插花艺术》一书中提到的十月花有:茶花、天竹、万年青、杉、芙蓉、山椒,以此为素材创作下图插花。

以上为觉简花塾作品

小雪时节,江南很多植物依然鲜活,有着晚秋植物丰富的色彩,赶上潇潇细雨,又有着初冬的清寒,让人不由得泛起一份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以上为無花道吴永刚作品

“小雪养生食‘三黑’(黑芝麻、黑糯米、黑木耳等黑色滋补肝肾食物)”,插花也可以用节气食材(黑木耳及红龟粿)和水果柑橘为创作源泉。

圆福·谢平安

使用石松插花,呈现节气清寒之意,而毛边太阳花象征浪漫绵绵小雪,点缀大地风景。

绵绵小雪·缀风景

以上为卧云山房李幸芸作品

小雪时节,人们应早睡早起,注意脚部的保暖。
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此时多晒太阳,听听音乐,品品香茗,插一盆花,都可让心情开朗愉悦。

(本报霍丽洁撰稿,文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