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着这篇文章的标题都有一些唏嘘——时间真的是过得太快了,如今,汽车都已经如此普及,很多人都可以动手修理自己汽车的小毛病了,而我的思绪,还会时不时地想起上中学的时候修理自行车的场景。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学生时代的生活半径主要都是靠自行车来覆盖的,骑着自行车穿大街走小巷是那个年代非常惬意的事情。当然,作为必须的交通工具,会骑车还不算什么,会修车才算是本事。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劳技课”,我记得就是学习拆卸自行车。印象中,还真的有同学傻乎乎地把自己的自行车“大卸八块”,最终拼不上只好坐公交车回家……,一晃儿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算是比较喜欢琢磨这些机械的,因此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开始了自己修理自行车的工作。不过,明确地表示一下,我认为修理自行车最难的部分是“拿龙”——这个技能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我一直掌握的不好——但是除此之外。其它各种零件的拆装甚至是补胎,对我来说都不在话下。
自行车骑得久了,都会有一些毛病,要么是哪个轴承转动有些生涩、要么是某个地方会发出奇怪的摩擦响声。我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是我和堂兄以及一位好朋友一起“修车”的经历。
我的那位好朋友大我三岁,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他已经上职高了,学的专业是汽车维修。汽车都能行,修自行车自然是不在他的话下了。于是,我和堂兄把我俩的自行车先搬到屋里,之后是经典部分——我们早就看中了一辆被当垃圾丢弃在楼下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虽然又脏又破,但是刚好可以替换我俩车上的零件——我记得我当时换下的是一个脚蹬子,而我堂兄换的是一个轴承。
三个小伙子,忙了一夜,终于把零件更替完成,之后又把废弃的零件装回到那辆破车上,把它搬回了原来的位置。我已经忘记了当时经我们手改造的车是否真的好骑了,但是那种成就感当时真的是很“爆棚”!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偏差的话,当年如果自行车真的要“大修”,我们会把它送到白石桥一家叫“车三”的修理厂,我也不知道那里是不是修理厂,我甚至不知道车三到底是修理厂的名字还是修车师傅的称呼。我只记得去“车三”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大片自行车,收费标准我忘了,但是经车三修理、调校过的自行车真是非常好骑。
真的是很多年过去,我还记得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刚上初中时买的“26的飞鸽”,而我好像也就拥有过这么一辆真正属于我的自行车。之后经济条件开始变好,自行车不再是特别贵重的产品了,也就不是那么在意了。
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上学是否开设了“汽车维修”课程,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