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赤坭镇瑞岭村将举办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中国岭南(花都)盆景节”,活动为期9天。届时岭南众多盆景爱好者、从业者都将在这个百年盆景小镇,欣赏来自各方的盆景佳作,交流盆景种植技艺与心得。
“在第一届盆景节上,一颗罗汉松曾拍卖了680万,期待今年的成交额能否刷新纪录。”赤坭镇相关负责人说。
由盆景延伸出的产业版图远比想象中庞大。

从前期种植、中期加工到终端销售、展会,需要商业头脑更需要情怀与努力。从赤坭人赓续传承,到外来人才为“树”而留,党建聚力日夜“浇灌”,这颗“树”在汲取百年“精华”后已实现“生命”延续,并正生机勃发,释放出更多可能性。
盆景“有缘人”
进入秋季的广州依然炎热,唯独那一棵棵翠绿欲滴的盆景,彰显着烈日下难得的生命力。
这样的生机盎然在赤坭镇俯首可见。
赤坭镇是广东众多小镇之一,但在盆景领域,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这里许多村民世代种植盆景,村里随便一棵盆景的年龄可能都已“步入中年”。
“很多人不懂盆景,是因为他与盆景没有‘缘’。”赤坭镇瑞岭村村民姚标民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实打实见证过祖辈养护盆景的过程,“那绝不只是做生意。”
年少时期,在姚标民心中,盆景是“卖出去就有肉吃。”当他看到父亲细心呵护田里的几棵树桩,想着父亲对自己都未如此细心、耐心,也有过疑惑——付出其实比收获多吧?
但日复一日,父亲因树桩的生长满心欢喜,甚至舍不得卖出,他逐渐明白“种盆景是为换肉,但养盆景没情不行。”
有感情才会耐心研究,才能看出哪棵值钱。也要有感情,才会细心养护,赋予其价值。因此,“缘”即是热爱。
00后朱冰冰,正是姚标民口中的“盆景有缘人”。
“我最喜欢坐在小板凳上,看绿植在阳光下生长。也喜欢尝试修建它的枝条和叶子,拿小罐子收集种子。”朱冰冰回忆起童年的画面。
因为从小就对绿植感兴趣,朱冰冰8岁时,家里的绿植粗略估算已有三四十盆。为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她还会按时收看CCTV7农业频道。
这份“缘”在朱冰冰毕业这年得以开花。在学校毕业招聘会上,赤坭镇园艺公司溪林园艺在列,朱冰冰毫不犹豫投去简历,后面的故事便如同呼吸一样顺理成章。
“女大学生自愿乡村就业”,这在网络上被称为“反向就业”,在朱冰冰父母心中,亦是难理解的选择。
“父母会希望我飞得更远。”朱冰冰表示,她也无数次问自己,真就不向往繁华都市生活吗?答案是:坚持热爱、内心繁华比身处繁华更重要。
朱冰冰认为真正的热爱是心灵的触碰,就像她看到盆景,“看了第一眼还会再看第二眼,觉得怎么看都看不够。”
就这样,盆景“有缘人”因热爱相聚赤坭,为这个百年产业注入鲜活生命力。
探寻“绿色银行”
百年产业的生命延续,从来不能只靠“热爱”,更要躬身入局。
从清末开始,聪慧的赤坭人就发现形状特别、富有深意的盆景颇有市场,于是深入大山寻找造型奇特的树苗、树桩,简单加工后出口,成为他们赚取“外快”的秘密。
“岭南盆景的特点是‘古奇清秀’,主要用这个标准去挑选。”姚标准告诉,彼时长辈们带回的盆景,会运输到珠三角售卖,也会通过码头船运出口。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到赤坭镇,村民也因分田到户实现了土地自由,对外市场也更加广阔,挖盆景这个“散活”,逐渐出现产业雏形。到八九十年代,仅姚标民所在的瑞岭村,参与盆景种植的村民已占比50%以上。
在瑞岭村,许多家庭是夫妻一人在外打工,另一人在家照看孩子和盆景。就期望着养护几十年能卖出好价钱,用于房屋购置等事项。“还有的甚至是这代人种植,下代人售卖,算是留给后代的财富。”姚标民介绍。
但这样的“野蛮”生长无法让一个行业壮大,也无法实现稳定富裕。赤坭人长期从事的盆景种植位于产业链前端,属于成本最高附加值却最低的一环。
姚标民何尝不明白,在村生活、工作20多年,他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赤坭盆景走得更远。
2018年是一个关键节点。
这一年,在赤坭镇政府领导下,瑞岭村开展村党组织整顿、治理方式改革等工作,使村两委面貌焕然一新。对盆景感情深厚、颇有见解的姚标民,当选为赤坭镇瑞岭村新任书记。
“为何我们不去做大做强?”谈起盆景发展,姚标民言语间满是激动。他认为瑞岭盆景发展距今一百多年,拥有独特传统手艺。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逐步提升,盆景的市场前景也是很可观的。
然而要想富先修路,村里泥泞不堪的路必然是引不来商机,于是姚标民想修整机耕路。这就涉及土地补偿和树木补偿,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让村民愿意无偿拆迁树苗。
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不会那么容易解决。那段时间,姚标民风雨无阻,挨家挨户上门讲解修路的重要性,“路修好了,人气和财气才会进来。”姚标民就这样一家家解释,即便不被理解、冷眼相待,也从未放弃。
慢慢沟通、协商,最终相关村民自愿无偿拆迁2000棵树苗,平坦的水泥路如同“毛细血管”,在瑞岭村铺展贯通。
外界的目光渐渐聚焦到了瑞岭村,党建引领的力量也在逐渐壮大。
2019年姚标民联合村委成立了广州瑞岭盆景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几十个有规模、有眼光、思想开放的盆景大户聚集在一起,起到重要牵头和推动作用;2020年联合广东省盆景协会、人社部门签订了盆景人才培训基地协议,承接花都区的盆景人才考试工作;2021年成功引进盆景大师对村民进行盆景加工技术培训,“有20个人是固定培养的好苗子。”姚标民介绍。
孩子没办法理解大人所谓的“推动产业发展”,他们只知道爸爸每天都很忙,忙到没时间接他们,也没时间开家长会。但是“都已经选择了,就还是要做好做到底。”姚标民表示。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0年,瑞岭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5万元。到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50万元。
随着产业链由种植向加工、销售的延长,盆景已然成为瑞岭村民的“绿色银行”。
一棵“树”的可能性
瑞岭村只是赤坭镇盆景村的一个缩影,要实现更大范围盆景产业蝶变,这谈何容易。
朱冰冰所在的溪林园艺,依据“以小观大”理念,发展原创、多样的微型景观盆景,试图破除常人对盆景“重、贵、单调”的刻板印象。
溪林园艺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开模定制特定容器和苗木花草,另一方面,也会借助节庆、故事或感情为顾客设计专属微景观定制产品,“春节时的‘年宵花’销量非常好,供不应求。”朱冰冰表示。
更高层面上,赤坭镇党委也在积极探索。
2021年11月18日,赤坭镇成立“岭南盆景小镇产业三级党组织”。由三级党组织构建起的“岭南盆景小镇产业党建平台”,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创新,将原本各自发展、缺少沟通的盆景村联结到一起,实现盆景资源整合、发展模式创新,进而统筹协调盆景产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共赢效果。
一系列党建工作,效果是显著的。
如今来到赤坭镇,会看到长5.5公里的古树大道联结着瑞岭村、竹洞村、下连珠村等13个专业村为连片的核心产区,如一副美丽油画在眼前铺展开来。全镇盆景种植面积超5万亩,从业人员超2万人,2022年,赤坭盆景销售量超3360万盆,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道路中间与两侧分布造型各异的盆景,如同陶渊明误入桃花林,仿佛穿越这条“盆景林”,便能抵达“世外桃源”。
“以前是个个分散小摊位,现在是一个大集市。”姚标民表示,在一盘棋统筹下,全镇盆景从业人员是一家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于是瑞岭村举办的盆景节,不再只有瑞岭盆景,各村都会将自己的珍藏作品带到瑞岭村,“10盆风格统一的精品和100盆风格各异的精品,差异度可想而知。”姚标民不用再为筹集作品奔波。
溪林园艺虽地处剑岭村,也会与向瑞岭村采购优质树桩,瑞岭村在展销与订单洽谈时,也会向客户推广溪林园艺的微型盆景。翻看瑞岭村的网店,能看到溪林园艺“永生花”“微型盆景”等作品直接展示在首页。
合力发展下,赤坭盆景成为2023年广州春节团拜会、“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启动仪式、外国驻穗领团“读懂花都”活动,甚至中法非正式会晤现场“重量级嘉宾”。
2023年6月30日,姚标民当选为“赤诚先锋队代表人物”。此后无论去到任何场所布置展厅或是参会,他都会身穿印有“赤诚先锋队”标识的衬衫,“党建引领下,盆景出名了,村民们腰包鼓了,这是最直接的成绩。”
盆景小镇出圈出彩,现在的姚标民经常是伴着夕阳甚至夜色回家。但无论回村再晚,他也会记得去田里给盆景浇浇水。
“不忘热爱,付出努力,这是盆景产业永远的方向。”
南方+ 洪钰敏
通讯员 刘文杰、古能文
【作者】 洪钰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