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是高考成绩。但对于不同高校来说,“择优录取”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优”的判断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具体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已有明 确的规定。比如普通高校按照专业文理科类不同对单科要求各有侧重,艺术体育类院校则更关注考生的专业课成绩,部队院校及国防生增加了政审与军检条件 ,而部分专业还会提出身体要求和加试、复试、面试要求等等。
首先,省教育考试院投档要按考生分数高低(含加分)进行排名,分数不够不会向高校投档;其次,高校对进档考生安排专业时,分数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不管采取什么录取规则,分数都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对于考生而言,“择优录取”从投档规则上讲,其实就是“择分”。“择分”的标准不同高校是不一样的。
在“择优录取”的标准上,大多数高校会在《招生章程》注明。比如单科要求、语种要求、政审体检要求、专业级差等内容,甚至部分专业还会提出身体要求和加试、复试、面试要求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择优录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择分录取”。有的考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录取原则了解得不透,简单地认为学校择优录取就是完全凭高考成绩论高低,这并不是择优录取的本意。

择优以分数为基础,但不唯分数论,学校特色、考生的兴趣特长、内在潜质等都是重要的参考。如一些高校在自主选拔录取时,会综合考生申报材料、中学学科成绩、竞赛获奖、高校笔试、专家面试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自主选拔的预录取名单。
学院根据省招委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从高分到低分,德智体全面考核。也就是:志愿填报一共有5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但是还是有区别的,ABCDE5个志愿,报名结束后录取从A开始。如果A志愿的学校录取你了那你就被录取了。如果A志愿的学校没录取你,那么你的档案将被投到B志愿的学校。以此类推。当你的档案被投到一个学校的时候,那个学校会按照他们收到的所有档案的分数排名择优录取。所以也有可能你上了学校的投档线,但是没被录取的情况,所以这样你的档案就会被投到下一个学校去。当然5个学校的填报是很重要的,第一个报你想去的学校,也就是比较好的。2、3个报你比较有把握能上的。4、5报你肯定能上的。这样不会出现没被录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