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一楼住了三年的血泪史(一楼住户住了血泪史采光)

以我的体验来说,住在一楼时,有四个问题比较让我受不了。
提醒各位即将入住一楼的用户,最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装修时,也最好在这些方面进行适当弥补。

一、潮

一楼是真的潮,哪怕我家的一楼距离真正的地面还有将近2米的距离,在下面还有地下室和车库——就算是这样,也还是潮。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装修,刷好墙固地固(墙固地固不仅可以固定水泥,也有一定的防潮效果),使用防水腻子,所有的漆和胶都要选择优质防水的。
做到这些,基本可以避免潮湿的空气对装修和卫生造成影响。

这是我在一楼住了三年的血泪史(一楼住户住了血泪史采光)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饶是如此,空气湿度依然是无法改变的。
人可能容易得病,家具可能容易爆皮,洗过的衣服可能迟迟干不了——这些问题,可以在入住后通过使用除湿机、烘干机等家电解决。

二、吵

一楼是距离噪音源(楼下的公共区域)最近的地方,受到噪音的影响自然也就更大了。
如果是春秋开着窗户的话,楼下人的说话声基本上可以听得一清二楚。
有时候半夜刮大风,垃圾桶里的塑料袋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让人欲哭无泪。

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换个窗户——平开窗、断桥铝加三层真空玻璃,基本上可以把常见噪音隔绝在外。
能穿透这种窗户的音量,估计十层以下的住户都能听到。

遗憾处在于,如果打开窗户,依然会被噪音影响。

三、隐私

我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隐私能通过什么不违法的途径泄漏出去,后来我发现了,住在一楼就能“顺理成章”的泄露隐私,而且让人没脾气。

隐私的泄漏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是声音泄漏——刚才我们说了一楼的噪音,但声音能传进来就能传出去。
你听室外的人说话有多清楚,室外听你说话就有多清楚。

这种声音的泄漏绝对超过任何没有住过一楼的人的想象,如果有人站在窗台底下有意聆听,甚至能听到室内穿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

当然解决方法还是增加隔音,与噪音的解决方法一样。

第二是行为泄漏——在家里的一举一动,从室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哪怕是白天,在距离窗户3米的范围内,也是没有隐私可言的。

我的解决办法比较老套,直接在窗户上贴了磨砂贴纸。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选择磨砂玻璃或者单向玻璃(或防紫外线贴膜,也有单向玻璃的效果)。

但是任何一种对窗户的更改,都会对窗户的采光能力产生影响——这对于一楼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所以我只在卧室、厨房、卫生间的窗户上使用了贴纸。

客厅、阳台等室内公共区域的窗户,我则是选择了遮光率为40%的纱帘(厚纱帘)。
如果需要,拉上纱帘,完全可以保证隐私。
不需要时,拉开纱帘,也不影响采光。

四、采光

低楼层住户永远绕不开的一个问题——采光!
楼层越低,采光时间就越短,这都是被写入国标的规定,自然很难改变。
而且是越到冬天这种需要阳光的时候,采光时间就越短。
我们家最短的采光时间,是每天不足2小时。

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采光问题,只能是在买房时好好挑选,选楼间距大的楼栋。
提醒一句,千万别买小区最边缘,而且小区另一侧还未开发的楼栋。
虽然暂时看来这栋楼的一楼采光不会被影响,但一旦另一侧开发起来,他们可不管你的楼间距,可能会把你挡得严严实实。

我买房时没有想那么多,只能通过人工光源增加室内亮度了。
我的建议是:光源的亮度、角度的种类一定要多,要保证可以调节各种亮度,还要保证每一个角落都能被灯光照射到——毕竟对于一楼用户来说,装修时安的那些灯,是我们家庭中几乎全部的光明。

#生活日记##居住日记##夏天来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