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杨六郎副将任汤辉后人所建的任寨村。
地理位置
任寨村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任寨北街一带,属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辖区。
村名由来
宋仁宗年间,大将军杨德昭之副将任汤辉(杨家将故事中的任堂惠)去世,葬于关虎屯村东南(现黄河路路南)。任家后人为守护墓地,就在墓地西边定居。多年后,子孙繁衍,人口增多,逐渐成为村庄。为防止兵匪的祸害,村里修有土寨墙。根据村民为任姓和村中的土寨,村名便称为任寨。
历史脉络
宋仁宗年间,杨德昭之副将任汤辉去世,葬于关虎屯村东南(现黄河路路南)。任汤辉墓在当地被俗称为“大冢”。任家有部分后人在此守墓。
明朝时期,大冢西边逐渐形成村庄。
清朝时期,任寨村民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民国30年(1941年)10月,日军第110师团5万多人攻占郑县后,进入任寨一带村庄,村民饱受苦难。
1954年,河南省会迁往郑州后,任寨村的土地开始被河南省属多个部门及高校征用。
1980年前后,任寨村土地被全部征用,村记多为安排到占地单位工作。村民入驻任寨小区。
2010年前后,任寨小区进行拆迁改造,村民搬进现代化的新区,环境优美,生活富裕。
村庄档案
任汤辉墓
民国初年版《郑县志》有:“宋任汤辉冢在州北三里”以及“任汤辉,杨德昭之副将”的记载。村里老人们说:大冢位于关虎屯村南约两公里,胜岗村东南约1公里处。面积有好几亩大。高约两丈。此冢即任汤辉之墓。
据说冢在兴盛时间,草木葱郁,古树参天,参拜之人络绎不绝,香火甚旺,日后衰败。民国时期,周围村民常到此取土,冢变得越来越小,加上常年雨水冲刷,东南——西北方向被冲刷出一条大沟。20世纪50年代始,因建设需要,在此地上盖起楼房,冢彻底消失。
传说故事
大冢的传说
关于大冢(任汤辉墓)的传说很多,兹选其二:
一、金钥匙。传说冢里有一辆金马车,由两匹金马驹拉着,在金库里来回走动,看护财宝。曾有人看见金马驹拉着金车在冢上面走动,金光四射,耀眼通明。冢内还有金驴驹拉着金碾在碾金豆子。总之,大冢底下埋藏的金银财宝无数。但是,金库的大门却常锁着,钥匙在那里?谁能打开库门,普通人都不知道。
有一年,大家西南角种了一块菜瓜,瓜地有一老者在看瓜。一天夜里有人给他托梦说:“瓜地东南角有一根发叉的菜瓜,你千万不要动它,一直等它熟透后你再摘下来。”第二天,老者到瓜地东南角,果然发现有一根发叉的菜瓜,长得又粗又大,老者从此对其格外呵护。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转凉。别的瓜秧都已枯萎,不再结果,唯有这棵菜瓜依然青枝绿叶。有道是树大招风,老者怕菜瓜被地下的虫类所咬坏,就顺势轻轻地将瓜翻了个个儿。当天夜里他又做了个梦,托梦人埋怨他:“叫你别动那个瓜,你非要动,这下可坏了。告诉你吧,菜瓜熟透后是一把能打开大冢金库的金钥匙,这下全完了!
不信天明你再去看看那个菜瓜吧。”
天明老者再去看菜瓜,只见瓜秧枯了,瓜也烂了,老者后悔不已。
据说有盗墓者对大冢进行过多次盗窃,但结果均一无所获。
二、拔剑。任汤辉在杨德昭(即《杨家将》故事中的杨六郎)麾下征南战北,东闯西杀,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杨六郎厚爱。任汤辉去世后,杨六郎为其陪葬了很多宝贝。为避免墓穴被盗,使大冢永久保存。杨六郎特命人修了“镇冢台”,将一把宝剑插进台子的中央。据说只要宝剑不被拔出,冢就不会被打开。
后来,不知多少人想了多少办法,但谁也没能拔出宝剑。一天,一位武功高超又会气功的武师有些不服气地来到“镇冢台”。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宝剑却连动一下也没有。他绝招用完,精疲力尽了,宝剑依然纹丝不动。他就席地而坐着休息一下,忽听天空中有人言道:“力气何用?想取宝剑,三个人头。”武师心想:武林之人,应牢记武德,岂能因钱财而伤人性命?想到这里,他站起来就走了。
几年后,有贪财者得知此传说后,顿起杀人之心。几天后,他带着三个人头来到大冢前,把人头放在供桌上,并焚香祷告,祈求能够拔出宝剑,进而打开金库的大门。那人刚烧上香,忽听空中有人怒道:“图财害命,天理难容。”紧接着,一声炸雷响起,那人遭雷击倒在地上。
人再也不敢有“拔剑、取宝”的非分之想了。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证属证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