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外国语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院系设置所有专业 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应用外语 越南语 应用外语 应用泰语 泰语 印度尼西亚语 商务日语 应用外语 柬埔寨语 应用越南语 缅甸语 日语 应用外语 欧美语言文化学院 应用西班牙语 商务英语 西班牙语 应用英语 英语 应用法语 法语 翻译 德语 工商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市场营销 酒店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金融 跨境电子商务 经济与金融 金融工程 会计学院 审计学 财务管理 税收学 大数据与会计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 电子商务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 音乐表演 播音与主持艺术 舞蹈表演 环境设计 东盟法商学院 柬埔寨语 印度尼西亚语 泰语 越南语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新闻学 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院校介绍

学校概况学校坐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前身是创办于2004年6月的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2011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唯一独立建制的外语类普通本科高校。

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21年获批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4年广西外国语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学校设有16个院系,开设有60个本、专科专业(含方向),其中语言类专业13个,全日制在校生33000多人(数据截止2023年9月),是广西外语类专业在校生数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

现有南宁市五合校区和空港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规划占地面积2500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坚持“为民办学 大爱无疆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秉持“留住中国魂 做好国际人”校训,弘扬“敢为人先 砥砺奋进”大学精神,形成了“大爱 致远”的良好校风,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学校“服务边疆 对接东盟 把小做大 把外做强”办学特色初显,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学校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学校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围绕培养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为目标,持续推进与行业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国际酒店管理产业学院等学院建设,建立产业、学校、科研平台贯通融合机制,进一步吸收行业专家和企业学者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共建平台导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引进创新创业项目、共建双师双能队伍、构建生产实训场景,形成“校企师资队伍共享、校企专业课程共建、校企科研课题共研”的新格局。

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第一资源,2013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有一批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精英担任客座教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专家引领 骨干支撑 双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

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亚非语言文学学科),自治区级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民办高等院校重点专业5个,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3个。

根据“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能力培养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强化实践教学,“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彰显。

注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2010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中国—东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海外校友会的作用,在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设海外创业就业基地。

2016年11月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奖”,2016年12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认定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

《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的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合作。

2012年,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建桂台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基地,开展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开设桂台商务与投资合作特色班;2016年,桂台交流合作协同育人中心获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项目立项;与台湾文藻外语学院等14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办产业升级与桂台合作论坛(2013)、桂台民办高校高峰论坛(2014)等两岸学术交流会议,为驻桂台资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是广西较早开展桂台交流合作的高校之一。

重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初步形成以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亚非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与泰国驻南宁总领馆共建中泰文化研究中心,建有东南亚研究院、桂台交流合作研究院、广西民办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校友捐献的亭子——思源亭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全国青年运动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提供多语种翻译、会务接待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广西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中越边境地区开展政策宣传等实践活动;服务国际文化交流,为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据统计,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师生50,000多人次。

课间的校园学校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70多所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招收1600多名国际生,派送5000多名学生赴合作高校接受学分互认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逐步提升。

据搜狐网“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留学生比例)”,我校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广西民办高校首位;在京领新国际创业时代网“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300强”榜单中,我校分别于2020年、2022年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

社会声誉日渐提升。

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连续5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