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行医生涯中最后一次守护生命(舍身救人庄村新华网村民)

新华社“中国网事”张浩然 史林静

7月18日,本来是漫长夏季里的平常日子。
然而,对于河南许昌禹州市褚河镇巴庄村村医王胜伟来说,这天是他30多年行医生涯中最后一次守护生命——他两进火场,舍身救人,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颂歌。

王胜伟走了,他没能等到一直准备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没能等到8天后的生日,也没有等到首个“中国医师节”。

30多年行医生涯中最后一次守护生命(舍身救人庄村新华网村民)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液化气罐烧着了,大家离远点!

7月18日,是农历六月初六。
按当地风俗,这天要“炸焦花”,也就是油炸焦馍。
33岁的巴庄村贫困户张从敏,在厨房忙活,和面、擀面叶、开火。
没想到,“轰”的一声,厨房瞬间成了火海。
一声痛苦的“哎呀”后,张从敏倒在了地上。

附近的人听到异响和呼救,都跑进院子里看。
火舌伸了出来,窗纱都被“吃”了。
大家被吓傻了,没人敢冲进去施救。
情急之下,村民王明亮首先想到村医王胜伟。

下午1点57分,接到电话的王胜伟匆匆赶来。

“液化气罐烧着了,有可能爆炸,大家离远点!
”王胜伟一头扎进火海,将倒在地上的张从敏拽了出来,他喊着:“先把她拉到卫生室,我马上到,别忘了打120!

紧接着,他从三轮车上扯下挡风棉垫,沾了水准备往里冲。
有村民劝他:人已经救了,别管了,等着救护车吧。
可如果任由火烧,液化气罐一爆炸,周围村民都会遭殃。

来不及多想,他又冲了进去。
火舌灼人,浓烟呛人。
他把湿棉垫盖上喷火口,拧紧了发烫的阀门。

火,终于灭了。
他赶回卫生室,顾不上处理自己的烧伤,便开始为张从敏做简单的伤情处理。
等到救护车把她接走后,歇了下来的王胜伟很快就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

下午2点26分,他给儿子王玉龙打电话:“我有点儿胸闷,你带我去医院看看吧。

王玉龙让父亲扶着自己的肩膀,上了车。
车子刚开出巴庄村,身后就没了回应。
到了医院,一个半小时的抢救,未能挽回吸入过量一氧化碳的王胜伟。

“他的电话就跟‘120’一样”

一说起王胜伟,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
巴庄村党支部书记巴自鸿说:“王胜伟医术高、医德好,平时就热心助人,走得太可惜了。

王胜伟很节俭,几件家具都用了30年,衣柜门都关不住了。
但为了方便病人转诊,他专门买了辆小汽车,碰上雨雪天,他还开车把病人送到家。

有村民说,遇上急病重病,就给他打电话,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都随叫随到,他的电话就跟“120”一样,他的小车就是“救护车”。

村民彭彩云提到王胜伟,眼泪就止不住了。
她孙子曾因放鞭炮炸伤一只眼,情况危急。
王胜伟接到电话,立刻开车带上祖孙二人去禹州市,结果医院停电。
他又开车直奔郑州的大医院,还帮忙垫付了医疗费。

类似的事例有很多桩。
村里老年人、贫困户来看个头疼发热的小毛病,他都不收钱。
看病的欠账加上垫付的医药费,多年累积下来有好几万元,他从来不催还。

“他总是说,人家啥时候有钱啥时候就还了,‘有头发谁肯装秃子’,咱少花点儿就行了。
”王胜伟的妻子曹红敏说。

他未完成的“遗嘱”和心愿

“门诊日记更换,结核管理不完善。

妻子曹红敏哭着说,丈夫留下的这个纸条写于救人回来后,从字迹就能看出他当时状况不好,十三个字,写得歪歪扭扭。
这个纸条,也成了他的“遗嘱”。

同是村医的曹红敏解释说,这些年俩人一直交替出去参加培训,“他去学习的时候,卫生室的事儿就交给我了,他最后还记得把这些交代给我,应该是还没写完。
”曹红敏说。

因母亲身体不太好,王胜伟从小就想做医生。
1987年,他从许昌市卫生学校毕业,开始了30多年的从医生涯。
2000年,他又从郑州仲景国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
之后,他坚持学习,掌握了针灸、艾灸治疗术,拿下多个证书。

出事前,王胜伟一直在备考8月份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早上4点半就开始学,晚上一直学到深夜。
你看,这是他的笔记。
”曹红敏拿出一摞笔记本,里面字迹工整,图文并茂。

“我爸对我要求很严,我学医也是受家庭影响。
他生前一大心愿就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可惜没法儿完成了。
”在禹州市中心医院儿科工作的王玉龙说。

王胜伟走了,他用来针灸和艾灸的器材可能要放一放了,低保户王建申的地也不能找他帮忙种了,颍河边少了偶尔来钓鱼的村医,巴庄村村道上也不再有他晨跑的身影。
还好,他救下的张从敏,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慢慢好了起来。

如今,王胜伟被追授为禹州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他生前所在的巴庄村第一卫生室门牌上的负责人也已经更换为曹红敏。
她要接替丈夫继续守护巴庄村1980人的健康。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