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常德市第一中医院看望一位朋友。进大门时须戴口罩、检查手机上的健康卡,量体温。没有口罩的好办,门前有一个小卖亭,两元钱可以买一个。检验电子健康卡只是为难了那些手机不能开微信的老人。进去看病买药的、探望病人的、送饭送菜的,都戴着口罩,医务人员更是如此。虽然人多,但没有喧哗,看来防控疫情真正进入了常态化。
触景生情,忽然想起了2019年我老伴这里住院,我一天来回跑六次的情景,所见所闻所感,难以忘怀。
己亥年春节纪实

己亥年春节,我真的过得不寻常、不简单、不容易。年前的腊月二十,我老伴咳嗽得厉害,睡眠不好,头晕目眩,浑身无力。没有办法,住进了中医院,三十、初一都在医院打针。经全套检查化验,电子镜监测,结论为支气管扩张感染,幸好没有查出结核和其他恶病怪病。
我感谢春节也没有休息的呼吸科郑主任,感谢主治医师来自山西的帅哥李斐斐,感谢那些手脚不停,辛辛苦苦的护士小妹。当然也要感谢我的弟弟弟媳、妹妹妹夫、舅子舅母子、姨妹子夫妇和他们的子女。还要感谢新坡社区的朋友给我送来蔬菜,深感欠他们的人情呢。至于我本人,照顾老伴实属应当,说责任担当那是官话。应该说,以前我对她照顾不够,家务事干得太少,这次正是有了一次补课、还账的机会。
买菜、做饭、送饭,从家里到医院每天步行来回六趟,我不烦、也不躁,不觉得苦和累。不好意思的是,一个多月没有上网,也没有及时回复朋友的微信、短信。老婆严格要求保密,不让外人知道,更不愿别人来看望。直到2月22日老伴出院,在家休养。状况开始好转,身体慢慢康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才打开电脑上网。
电梯趣谈
走进国医馆大厅,往前走数米,便是上楼的电梯。这里有三个电梯,第一个管单层楼进出;第二个电梯,管双层楼;第三个电梯是专供手术和危急病人用的,有专人控管。每天,电梯门口总是站满了人,总要等上几分钟或十来分钟。
慢慢发现,一、二个电梯不会同时降落,如果我要去十三楼,须乘第一个电梯,发现第二个电梯下来了,赶紧往旁边移步,乘机进入第二个电梯,在十二楼或十四楼出,无非上、下一层楼,便进入十三楼。电梯里是限制人数的,超载了便发出语言提示。一次一个胖胖的人进门,电梯立即发出超载的声音,胖子只好退出。这时一个瘦小的人进来,居然门关上了,电梯顺利上行,人们会心一笑。
有一次,电梯里站满了人,一个送餐饮的男人,提着一个篮子,夹在中间,有点碍事。那男子连忙双手把篮子举过头顶,作投降状,这样腾出了两个人的位置,受到同梯人赞许。
来医院乘电梯的次数多了,发现有的从电梯旁出来往右边走,原来那转弯处还有一个电梯,可以看得到外面,被称为观光电梯。也有一至二十楼的标示,我见别人进去了也跟着进去。虽然没有单层双层楼之分,但因为知道的人不多,乘这个电梯的人也少些,在这里上楼相对来说,稍微快一些。
挤电梯的人大多数是看望和护理住院病人的亲属、友人,尤其是早中晚饭的时候人最多。有几次电梯里有人玩手机,到站了没有出去,或下错了楼层,自己不好意思,旁人无声嘲笑。还有的在三楼,也要按键,舍不得走几步,往往电梯门没有开,里面的人就摇头起来,或轻轻地叹气。
病房春暖
天低云暗,寒气袭人。可病房里却温暖如春。不仅仅是因为中央空调温度高,更在于病人家属的浓浓孝心、浓浓亲情。一位来自桃源县青林镇的熊老爷子,现已八十三岁,咳嗽的厉害,躺在床上。日夜守护在旁的老伴慈眉善目,精神矍铄,脸色红润,端饭、送茶、提水、喊护士,显得那样麻利、从容,那样子真像是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转世。每到晚饭后,三对儿子儿媳轮流前来看望或同时到场。贴心的话儿说得两位老人喜笑颜开。
我老伴病床旁边的老人姓彭,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基层干部。他的儿子是原灯泡厂的职工,现已五十开外。守护在父亲床前20余天,帮父亲洗脸洗脚,喂饭送药,见父亲皮肤瘙痒,便轻轻地涂抹药膏。
我老伴病房里有四张病床,过几天就有人出院,又立马进来新的病友。病人家属之间也互相关照,或帮着喊护士、或帮忙提热水、或帮助买早餐。有一次,十三楼的开水箱出了故障,在此照顾病人的家属就有人主动从十二楼或十一楼打来开水,与其他病友分享。没有任务布置,无须宣传动员,全是志愿者行动。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对他们充满敬意。
红梅芳香
正月初一,下着细雨。
我早早地起床,吃完早餐,护送老伴坐大舅子开的车来到医院。进到病房,准备给网友回短信、发微信祝福春节快乐。可手机找不到了。舅子的车上也没有,我匆匆赶回家里,也没有找到。用座机打手机电话。电话是通的,但无人接听。我老伴也在病床上不停地拨我的手机号码,忽然传来一位女人的声音。老伴喜出望外,连忙说,美女啊,新年好!
这是我老公的手机,我正在中医药打针,麻烦您送到13楼呼吸科病房27床好吗?今天大年初一,我们都来个吉星高照吧。谢谢您啊!
不一会,一位中年女同志进入病房,简单问了一下手机的颜色、型号、品牌、号码,便将手机递到了我妻子的手上。原来这位女士的母亲也在这里住院,她是来护理母亲的。她在国医馆门前听到地上发出声响,才捡到我的手机。我匆匆赶回医院,拿着已经摔坏了的手机来到十一楼,找到了这位让我的手机失而复得的善良人。我连连鞠躬表示感谢,因为急着和舅子同去祭拜上年9月逝世的老岳父拜新年,来不及与好心人细谈,就匆匆下楼了。
当晚,我打听到这位女士名叫杨红梅,是常德市武陵区穿紫河街道派出所的一位户籍民警。我从武陵区公安局的网站发现,杨红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民警。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简单的装束、脸上洋溢的笑容、质朴的语言……这是杨红梅给人的第一印象,充满了户籍民警特有的亲和柔情。红梅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户籍民警平凡普通,充实而忙碌,每天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种户籍问题,我们所做的一件小事情,却是群众的大事。老百姓来一趟不容易,要让他们少跑腿,我们多上门,把工作做好。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接着我通过武陵区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局长陈有万同志帮忙,找到了红梅的同志的电话号码。与红梅取得联系,并互相添加了微信。从微信里得知,她的父母是从宁夏回常德过春节的。春节前夕,母亲发病,住进中医院治疗。正月初一动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天后就出院,并很快回宁夏了。真是好人得好报啊!
好心人的名字叫杨红梅,我觉得“红梅花香”这个小标题不错!
不久前去派出所为身份证补录指纹,发现红梅的同事也很热情
来源:新华号 常德张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