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品牌没这么多研究,家里刷的是中华牙膏,用的是贝壳油涂手涂脸,骑的是凤凰或三枪的自行车,电冰箱用的将军的,电风扇是铁的华生的,洗衣机也是国产的,品牌真想不起来,偶尔漏电,然后外壳上接了根电线连着地,还有后来的华强音响,春兰空调。那时内陆城市进口东西一般人不托关系买不到,但是这些国产物件用得也挺好,都用了10来多年吧。像风扇和音响后来都还是确实搬家带不走当废旧卖了,一点问题没有好可惜,因为东西用久了真的是有感情的。
80年代末,进口的物件好买了,特别是电子影音娱乐方面,掀起了一股进口潮,夏普、松下的录像机和大彩电,爱华的音响和随身听,日立的空调,说个实话,当年录像机和放像机以及CD播放器、随身听,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除了小天才游戏机。放眼望去都是进口品牌。
这种影音娱乐的技术壁垒,我觉得直到后来国产的VCD机和MP3出现才真正打破,要说为代表的品牌就太多了爱多、JXD等等,老百姓不用了为了平常看两部新片去买录放机了,不用每次去租赁社拿几个装录像带的大盒子了,更薄更小更清晰的VCD出现了简直颠覆了大多数人的业余生活,以前租个连续剧,几盒几盒的慢慢租,VCD直接一小包全集都带走了。一时间录放机的寿命到了尽头。

再到2000年以后,爱国者、金星的MP3也火遍了时尚达人的圈子,谁还带随身听?LOW爆了,一个打火机一样大小的MP3,可充电,可以当U盘,128M可以存30来首歌,简直吊打了所有随身CD和磁带,不拼音质不拼做工,就拼歌多小巧没电了就充,就这样国内多媒体市场就慢慢被国产产品占领了。
与此同时,除了上面这种小电器。国产大家电也不惧竞争,默默进步,康佳创维长虹逐渐占领电视市场,海尔冰箱洗衣机格力空调更成为了老百姓家里的必备品,开放的中国,在进口产品更好买到的情况下,老百姓却纷纷选择了国产电器,不仅仅是价格便宜,而是这些国产电器在使用上你根本体会不到和高价进口产品的差别,而且结实耐用,关键价格连进口产品的一半都不到,售后也很方便。老百姓当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里还不得不说的是AOC显示器和普联的网络产品,正因为这两家公司的存在,国人才一直能拿到低价高质的显示器和网络终端设备。这两个家用市场,显示器现在就是三星和AOC掰手腕了,普联那边几乎没什么对手。还有海康威视的监控,这个区域国货无敌。
开始说华为了,华为的产品我一直有好感,我本身做网络硬件的,在华为之间,其实好的交换机选择不多的,什么DLINK、H3C、思科,H3C和思科质量还行,但是价格真的贵,思科是真贵,H3C我这十来年的使用报损率还是很高的,直到机房换上了华为的S系列,感觉工作一下就轻松了很多,响应及时的售后,足够的技术文档,低故障率。那时我就成了华粉。
后来华为出手机了,买过高端的P7,中端的NOVA,还有个低端的联发科处理器手机,型号忘了,说实话P7还是很好的,设计工艺好漂亮,屏幕好,除了CPU兼容差点,没什么好挑剔的,特别2000多的价格也很亲民,我当时觉得华为这么做下去,以后还买啥苹果啊,简直国货之光。
用了几年P7配置跟不上了太卡了,决定还是换华为,那时2000多价位的就只有NOVA和麦芒选择了,我喜欢轻便小巧点的,于是买了NOVA,好嘛,中端机工艺就不说啥了,不能和当年P7比,最让我不可忍受的是那个屏,简直了,看着人眼要瞎。后来上论坛问是国产屏,国产屏无所谓,能不能选个好点的,当时同样配置的小米VIVO他们才多少钱?还配的三星屏,你配国产屏可以,但是价格能不能和产品品质相匹配了,那台手机我只用了半年卖了,换了VIVO的手机,很好,眼睛舒服了。
直到现在,华为大多数老百姓已经要买不起了,都是高价奢华路线,和苹果有得一拼,但是普通人花个大几千买个手机图啥?工资来得容易?所以我觉得OPPO和VIVI两家是最具性价比的两家国产手机,不高的价格、较好的品控、等值的配件,2000多的S系列和RENO,虽然CPU不怎的,但是用着舒服啊。我一台X20用了好几年了,啥毛病没有,眼睛还舒服。但是现在网上有人打着支持国产的牌子,说不用华为的鸿蒙就是不好,以此来贬低OPPO和VIVO,大不可必,都是国产机,不富裕的老百姓还是大有人在,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觉得,现在是个多元化社会,人们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能选择进口,能选择国产,这是人们最基本的自由,不用上纲上线。何况中国家电能杀出一条血路,别的产品一样可以,就靠实力说话,不用靠支持国产这些来绑架,国产厂商就认真做产品,消费者又不傻,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