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型”到“创新型”(中国青年报创新钎焊开发区材料)

在朱卫群看来,企业的创新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
在经开区的支持下,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在新型焊接材料的研发上开展合作。
今年1月,企业承担的南昌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超细无缝药芯钎焊材料的研发”成功通过专家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企业生产的金属钎焊材料系列产品产值已达1.5亿元。

无缝药芯焊丝的创新是一个缩影。
南昌经开区近年来推动“制造型”开发区向“创新型”开发区转型,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并鼓励园区内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区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长,创新主体大幅增加,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去年的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5.5%,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省县区(开发区)第一。

该区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市场资金引入、人才引进、项目培育、公共服务配套等要素驱动的方式,完善创新机制,引导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区内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科技与人才的聚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区依托国字号的中国(南昌)人力资源产业园平台,积极为辖区企业输送人才,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合一,使得全区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9年上半年,南昌经开区的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两项指标均排名全省开发区第一。

从“制造型”到“创新型”(中国青年报创新钎焊开发区材料)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南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经开区把搭建平台作为创新工作的抓手,集中力量搭建了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腾讯众创空间(南昌)等平台,还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

创新给企业带来升级转型,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18年南昌经开区拥有企业6000余家,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医药食品、新材料和家电五大百亿产业集群。

邓 妍 修杰淼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8日 17 版)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