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是最能体现一间工厂管理水平的地方,是工厂管理的基础。
众多中小企业现场管理能力普遍偏弱,在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不高的企业,往往更多依赖“打关系”、低价格获取订单。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足够的人才和时间的积淀,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但现场管理则不同,通过适当的引导、机制建设、学习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
本期期刊重点讲述现场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和基本的解决方案,辅以相关工具和实操案例,希望能对广大中小制造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有所启发,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期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导入一个管理模型——现场管理魔方,对现场管理的三个维度,即“管理目标”、“现场因素”和“管理者职责”,进行全方位梳理和分析,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难点、改善的方法以及工具进行系统性的阐述。
此外,精选了现场5S、IE优化、QCC活动等几个案例,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研究出来的设备管理、定置线管理工具,供读者参考使用。
《江东智造期刊》编辑部
洞见|制造业现场管理全息扫描顺予 精益管理专家
摘要
现场管理是制造业运营管理的根基,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中,现场管理人员更多依赖于经验管理,甚至不熟悉现场管理的职责,不清楚现场管理中的各个工具如何使用。本篇从现场管理的魔方着手,搭建了现场管理的完整框架,从现场管理人员的职责开始,着手于现场五个因素的标准化建设内容,并通过浪费现象,介绍现场管理改善的各类工具及着力点。
关键词:现场管理现场因素 现场标准化 现场改善 现场管理工具
现场管理是制造业内部运营管理的基础,所谓现场管理,就是制造现场的管理人员通过各类管理工具,针对现场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追求质量、成本、交期、效率、安全等最优目标,围绕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培育下属的管理职责而实施的管理。
那么,根据上述对现场管理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现场管理的魔方图:
图1:现场管理魔方图
魔方图上的每个交叉点,其实就是我们研究现场问题,使用现场工具的关键节点。比如,目前出现交期问题,我们需要检查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对交期的影响,检查管理者职责中对交期问题的影响。根据这个魔方图,我们很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
根据现场管理魔方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肢解整个现场管理。
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标准化,建立改善机制,不断地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图2:现场管理的两大轮子
从前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场管理就是围绕现场因素、管理目标、管理者职责三个维度,通过不断的标准化与改善这两大轮子来推动现场的不断提升,以完成制造部门的职责。
对现场管理进行全息扫描前,我们有必要来了解目前企业的现场管理现状。
一、企业现场管理的乱象
1、现场“脏、乱、差”
过去几年,走访了近三千家中小型民营企业,“脏、乱、差”是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
某机电加工企业,被澳方客户要求通过5S验厂时,几次不能通过,被邀现场观察时,发现后续装配线上,12个清洁工人不停挥着扫把;
某稀土加工企业,工人把原料放进粉碎设备后跑到车间门外观察加工情况,车间粉尘满天的现场;
某化肥生产企业,传输带上不断掉落生产原料与成品的现场;
某上市的管阀控制件公司现场随处可见的成堆蒙灰的半成品;
没有任何标识的现场;
材料与产品乱堆乱放的现场;
设备上挂着目视化设备管理卡,但所填内容却已是五年前的现场;
某厨房家电企业,工人身边堆放几种不同的需加工零件,具体先后加工,完全由工人自己决定;
甚至在某海陆科技股份公司的现场,都不知道如何下脚行走;
这样的现场,如何能保证生产指令畅行,生产高效有序呢。
2、企业对制造部门的职责认识不清,所带来的现场管理混乱
制造部门的职责,第一是完成生产计划,第二是提高生产现场效率,第三是培育下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时时关注质量、成本、交期、安全等问题。
许多企业,把质量、成本等职责堆放到质量部、财务部门中,比如: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工人有1100多人,而公司检验员队伍高达376人;
某电连接器公司,各个工段都由财务委派了一名核算员,进行成本测算;
某电源股份公司,产品出厂后的责任确定在车间;
某铅酸电池工厂,让步放行的裁决权居然是制造部总监;
某拉链制造工厂,交期不考核生产计划部而仅考核制造部;
某仿制皮革制造工厂,生产计划主管已在工厂16年,当她有事缺岗的话,会带来大批量订单的延迟;
等等,90%以上的民营制造业生产运营系统的管理人员,对制造部门的职责认识存在偏差。
3、管理人员对现场管理认识不足
尤为可怕的是,中小民营制造业中,90%以上甚至更多的管理人员本身对现场管理认识不足。
绝大部分的制造部门管理者,都因随着工厂成长而从一线提升而来,没有经历过严格的上岗前培训,甚至在后续在岗期间因经验的增长等因素排斥外来的知识与培训,太多的管理人员本身并不了解或者不想了解现场管理的内涵。
某照明灯具公司,生产现场居然看不到现场管理人员;
某服装制造公司,车间主任一直在忙着剪线头;
某印染公司,制造车间主任们不知道什么是QC的七大手法;
某纺织机械公司,车间里没有做过工艺培训;
某轴承制造公司,车间自行确定生产计划,工人在自行选择产品加工;
某传动公司,产品质量责任是现场检验员的,车间只管产量;
根究现场管理上的乱象,有必要首先明确制造部门的职责。
二、制造部门的职责
制造部门需要通过对现场人、机、料、法、环的管理,以最低成本、最优质量、及时交付、安全生产为目标,完成生产任务,过程中不断运用相关工具,来提升现场效率,培育下属员工。
那么,其职责就非常清晰:
1、完成生产任务
制造部门必须了解并理解生产计划,根据生产任务,安排作业计划、班组计划、机台计划。尤其注意的是,制造部门不能自行决定生产任务,而必须围绕生产部门的计划来执行,在出现生产异常带来生产任务冲突时,必须及时主动与生产计划部门沟通而确定生产任务。而在任务的布置中,尽可能细到工位,甚至到每个工位的计划及加工进度,并严格检查任务进度,出现生产异常时,需要及时现场协调,确保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
完成生产任务的核心在于过程的控制,即在生产前对生产计划、物料情况、设备状态、工装夹具模具的状态、人员状态等进行核查;生产中去关注设备运营、技术工艺的运用、质量控制点、现场各种生产异常、生产进度、物料消耗、订单齐套的同步率等进行;生产后对质量、成本、计划完成度、生产异常等进行分析。
2、提升作业效率
制造部门需要运用各种工具来提升现场效率,比如运用IE技术、进行设备技改、更多采用工装夹具、进行节拍与工艺的研究与改善、研究现场生产瓶颈、推行QCC活动等。
3、培育员工
通过工艺培训、各类改善工具的培训等,来提升员工的认识水平,作业水平,技能水平,保证员工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最终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及效率的提升。
最好的培训都来自于现场培训(OJT),员工的培育与成长更多责任来自于本部门主管。所以,部门应该尽可能主动与人资部门对接,做好员工培育工作,人资部门能做的是组织、服务与协调工作。
4、对质量、成本等负责
有的企业说,要让制造部门轻装上阵,狠抓产能,所以质量、成本等管理就让职能部门去负责,却不知当工人不需要考虑成本与质量,不需要考虑设备状态的时候,产能也许能挖潜出10%,但质量问题,上升10倍,成本也会同步上升。
质量与成本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核算出来的,所以必须是制造部门对质量、成本负责,日常管理中需要关注到质量、成本、安全等。
制造部门的这些职责,都立足于管理的标准化,并通过改善不断地提升各项标准化程度。
三、现场的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首先是现场五个因素的标准化,具体分析如下:
1、环境管理
现场环境一方面会影响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心情,另一方面,现场也是最好的推销员。现场的环境管理,一般都是与5S管理相关联的。
(1)5S管理
5S管理包括五个方面,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A、整理,就是根据“清理、清除、清爽”的原则,把现场需要的不需要的东西整理出来,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拿走,“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整理的核心就是判定物料对现场作业的价值,而非物料自身价值。比如,前几年,曾在一个军工厂推行5S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模具车间的一个老班长现场物料柜里,堆放着78年到厂第一年做的一个模具,堆放着82年全军大比武做的另一个模具,等等,这些对现场作业是没有价值的,属于需要“弃”的物件,他们需要去的场所应该是公司发展陈列馆。
B、整顿,就是根据“定点、定量、定容”的原则,对现场所需物料进行存放规划,所需物料一目了然,并随手可取,是一种研究提高效率的方法。
整顿的核心就是标识与存放规划,让物料放置于最需要的地方。一般会采用防呆设置、定置管理、目视化管理等。
图3:现场整顿的防呆规划
C、清扫,就是按照“扫黑、扫漏、扫怪”的原则,把现场清理的干干净净。
清扫是5S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推行5S管理成败的关键。太多的企业把清扫当成了大扫除,最终导致企业推行5S的失败。甚至前文说到的某企业最后装配线上配置12人的清洁工队伍。这样的清扫,带来的是成本的上升,给现场作业工人的压力。
所以,清扫的核心是找到污染源,从源头上去解决它。比如,前文说到的12个清洁工的问题,后来采用了作业台面倾斜5度角,作业台面边上设计了收集槽,作业台面上下来的废料废渣就会自动到了收集槽,12个清洁工就下岗了。
解决清扫,一方面建立如QC小组等解决污染源,另一方面还需要划定责任区域,明确各人现场清扫责任。
图4:污染源分析示例
D、清洁,就是按照“维持、保持、坚持”的原则,把前述整理、整顿、清洁的各类要求与方法,建立规章制度,建立稽核制度,制定奖惩办法。
清洁的核心在于规则的制度化、标准化,并能持续地稽核,推进改善。
E、素养,按照“守纪律、守时间、守标准”的原则,推行各类活动,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各类习惯。
推行5S管理即不能想轻松达成,习惯是需要用胡萝卜加大棒来养成的。一般可以通过各类活动月来养成员工的好的习惯,比如推行“红牌作战月”、“礼貌用语月”“清扫月”、“质量月”、“环境月”、“QC活动月”、“安全月”等。
5S管理在推行中,核心的要素就是领导重视。在某机电公司,年年都推行5S管理,但年年都不了了之,在请工厂总经理挂牌现场责任区后,很快就获得了推广的成功。总经理直接挂牌责任区的方法,最终让员工感觉这次领导来真格的了,所有口头上的重视,都不如实际行动。
(2)目视化管理
目视化管理就是通过把现场环境、物料、设备与各类作业推行“看板”、“标识”、“颜色”、“线条”等达成一目了然、一看即知的管理。
目视管理一般包括对物品、作业、设备、品质、安全的目视化管理。
物品的目视化管理:通过各种标识、颜色、线条等,清晰物品存放场地,存放量、进出顺序等。
作业的目视化管理:通过各类看板、教材、报警器等,来提醒作业状态。
设备的目视化管理:通过设备看板,设备的盖板透明化、颜色变化、飘带等各种方法,提醒设备状态。
图5:仪表盘的目视化管理---通过颜色展示作业状况
图6:皮带的目视化管理
品质的目视化管理:对不同品质的物品确定不同的放置位置,并标识清晰。确保不会错误使用。
安全的目视化管理:对现场的不安全场所、不安全操作、不安全设备进行目视化。通过显眼的颜色、围栏、防护膜、标志、紧急按钮等确保安全。
(3)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按照人的生理、心理、效率、安全的需求,科学地确定物品在工作场所的位置,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的管理方法。
定置管理一般都会通过设定现场定置图来展示,并明确固定位置与自由位置,通过自由位置的设置,解决现场布置的灵活性。
定置管理是由设备定置、区域定置(工具箱、工器具)、色调定置、仓库定置、特别定置(质控点、安全)、环境定置组成。
定置管理的目的是人与物紧密结合,并保证最优发挥效能的状态。
图7:定置示例
5S管理跟目视化管理、定置管理相辅相成,组成了现场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标准化的基础。
2、技术工艺管理
技术工艺的要求,直接作用于作业人员的具体作业方法,决定了设备的使用效率、人机的配合、作业的顺序、作业的效率、作业计划的合理性、订单的最终齐套等。
技术工艺管理是制造现场管理的核心。围绕现场的技术工艺,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技术工艺的内容要求:需要确定产品工艺顺序、零部件加工工艺、作业SOP、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组装顺序、工装夹具、模具、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等。
(2)定额管理:必须有准确的材料定额,工时定额,并需要考虑不同批量状态下定额的系数。明确的定额,有利于现场生产组织、资源组织、人员组织等。
(3)工艺变更管理:需要有明确与规范的要求,每次工艺变更对现场制造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意味着生产组织的异常,必须有完整的流程来保证变更对生产影响的最小化,更需要关注变更后资料等的管理。
现有中小制造业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作业SOP问题。具体作业时,完全是由工人自身的理解及习惯来决定,而不是由详细的SOP来规范。这样带的就是最终产品质量问题、设备使用效率问题、工人个体的熟练度要求问题。
3、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包括设备目视化、设备保养体系、设备日常管理、设备能力管理等组成。
设备目视化前文已做分析。
设备的保养体系,包括了日常养护(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完成),常规养护(设备管理人员完成)、年度养护(专业人员完成)。
设备的日常管理中,包括制定养护计划、养护状况检查、设备现状分析、设备异常的处理、建立设备台帐、制定设备规划等。
设备能力管理:设备出厂时,会有详细的设备参数,不同作业状态下设备的能力是不同的,工厂有必要了解清楚最佳设备能力状况,并以此为标准来进行设备管理。同时,设备的产能状况是生产组织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核心环节。
在某印染公司时,进口的三台印染机,居然是在我提醒下在公司的采购部门的保险柜里找到了操作说明书,崭新崭新的设备说明书与操作规范,从设备到现场人员,均从未看到过;在许多公司,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这样的设备管理状况让人堪忧。
图8:设备保养卡
4、物料管理
现场物料包括各种加工原料、半成品、加工完成件、辅料、配料、工装夹具、模具、工具等。
通过前文所述定置管理要求,确定物料的科学摆放。
摆放中,需要考虑物料高度、摆放方式、拿取方式、传输方式、工艺要求、材料性质等,尤其是加工件,通过人机工程,设置合适的位置,充分利用空间,利于加工,利于传输。
物料管理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物料的数量、物料的先进先出、物料的来去处等,尤其是不良物料的管理更需要谨慎,尽可能当日处理掉。
5、人员管理
现场最终是人在使用现场,所以现场人员管理是现场管理的核心,前述四类管理最终都是由人在操作。
对于人员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人员作业技能要求的培养,作业人员需要熟悉所负责工序的工艺要求,熟悉作业规程,熟悉产品质量要求、熟悉设备状况,鼓励与推广多技能工。
(2)对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贯输质量是做出来的理念,要求作业人员重视作业质量与产品质量,贯输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检验员的理念。
(3)对人员纪律及规范意识的培养,只有拥有良好的纪律与规范意识的员工才是真正的好员工。所以,需要通过班前会、班后会、作业前工艺培训等各种渠道引导、贯输员工纪律与规范意识。
(4)管理工具的灌输培训,尤其对班组长一级人员,更需要培训他们使用管理工具的能力,比如QC、IE、5S、检验方法等最基础管理工具。
通过对五个现场因素的管理标准化工作,能有效地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然后运用各类管理工具,来推行改善,改善其实就是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最终建立起现代化的制造现场。
四、现场的改善管理
推行改善,就有必要来认识一下现场的七种浪费:
ü 等待的浪费
ü 搬运的浪费
ü 不良品的浪费
ü 动作的浪费
ü 加工的浪费
ü 库存的浪费
ü 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通过七种浪费的分析,来核对现场管理五大因素现有标准化程度的不足,制定提升改善计划,推行改善,最终提升标准化程度,消除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