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丨绿色泉港 开窗见绿 出门入园

眼前正在菜堂湿地公园骑行的人叫庄炳君,山腰街道菜堂村人,他告诉,自己是2018年外出深圳务工,去年年底回乡。
当初离开的时候,这边还是一片荒地,现在每天清晨骑行在新铺的柏油路上,欣赏着湿地公园的美景,那种“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感,是他和附近村民最大的感受。

菜堂村村民庄炳君:“效果挺好,现在沥青路有铺起来,我们锻炼最怕的就是灰尘,现在整体看起来非常整洁,整体景观又融入大自然。

菜堂湿地公园位于驿峰中路和钟山路之间,占地面积约25.5万平方米,是泉港母亲河——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后“一脉五区多景”中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和未来城区发展中的绿肺,兼生态修复和综合性休闲公园等功能。
看着昔日的荒地慢慢地变成如今美丽的湿地风光,身为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工作人员的庄澎深有感受,这几年她亲身参与见证了湿地公园的蜕变升级。

非凡十年丨绿色泉港 开窗见绿 出门入园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工作人员庄澎:“我觉得就像养小孩子一样,慢慢看她一步一步成长长大,这种感觉很好。

目前,菜堂湿地公园已全部完工,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勾画出芦白岸绿、桑青水碧、鹭舞燕翔、蛙鸣鱼跃,流水映夕阳的美丽湿地风光。

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项目现场负责人陈文:“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彻底清除障碍物及垃圾渣土,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整洁优美乡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感,同样也在植物园周边的乡镇洋溢着。
位于后龙镇植物园二期项目,现已基本完工,配套建设有慢道、休闲场所、管理用房、观景亭(桥)、园林小品等,开放后将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对于这座就在家门口的公园,家住后柳村的许秀煌满是期待。

后龙镇后柳村村民许秀煌:“我们都很期待植物园二期,能带小孩、家人去逛一逛、跑跑步,植物园二期建在我们家附近,走几步路就到了,很方便。

植物园二期总投资约4000万元,根据用地内现有的石窟深坑地形,以及泉港石化新城、长寿之乡的特有元素进行规划,还建设了具有泉港本土特色的阴湿植物、药用植物、抗性植物三个专类园。

如果说湿地公园和植物园之美在于恢宏大气之间,那么散落在城区的各个口袋公园,则是彰显了城市间的方寸之美。
在新民街的口袋公园,绿化养护工人正熟练地修剪花草、浇水。
为了让口袋公园更加整洁、美观,养护工刘菊红每天都会对公园的绿植进行养护。

福建道通建设有限公司绿化养护工刘菊红:“早上七点来上班,做到十一点半,下午一点来做到五点半,每天都要浇水,花草整理好,孩子过来玩的时候比较漂亮。

新民街口袋公园毗邻第二实验幼儿园,建设面积约2500平方米,总投资约200万元。
公园虽小,却五脏俱全,不仅配备了儿童活动广场、彩虹长廊、玻璃书吧长廊,还有工人休息室、工具间、报刊亭、公厕、停车位及小微绿地等。
近年来,泉港区已建成中兴街、锦绣街、南山南路、驿峰路及锦祥社区等15个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他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城市的要求,在人间烟火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绿地。

十年来,泉港区城市绿化总量和绿化水平明显提高,7个镇(街道)全部获评国家级生态镇;投入约10亿元完成驿坂高速出口至城区、泉港高速出口至港区、仙游至石化园区3条进出城通道及重要考察线路景观提升工程;建成祥云路、驿峰路、通港路等街头绿地约13公顷。
截至目前,泉港区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率39%、绿化覆盖率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9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约25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约116公顷。
[郑荣娥 张彬彬 吴云祥(见习) 林晓晖]

来源:福传泉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