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全会给我们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就是要锚定花园城市建设目标,在绿化、美化、亮化、彩化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彻底打通城市生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现实。”王艳龙表示,下半年,区园林绿化局将持续践行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的宗旨,全力打造更多更美的城市画廊、花园城市示范街区和城市生态公园,真正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的良性循环。
规划引领扩绿增颜 擘画花园城市地区特色
运用花园城市建设新理念、新思维,推进西山登山步道、北部生态科技绿芯之链、城市公园环绿道(海淀段)、三四环路景观提升等重点项目谋划设计,开展六环路两侧景观提升研究。同时加快推进海淀区花园城市示范区、城市彩化等已实施项目。

在擘画花园城市地区特色、厚植花园城市靓丽底色方面,全力推进三山五园地区绿化建设,加紧实施功德寺周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预计10月底前完工开放。高水平打造城市绿色基底,预计11月底前,完成10处公园绿地和24处小微绿地建设,持续弥合城区绿色空间,提升群众身边的绿色获得感。高质量完成风景廊道建设,目前,京藏西侧生态休闲绿廊(一期)、肖家河桥北节点绿化建设以及昆玉河东岸(玲珑路-中央电视塔)片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基本完成绿化主体建设,切实提升主干路、滨水沿线景观效果,构建“春花秋叶”城市靓丽风景线。
精细管理严守资源 护航花园城市生态底色
强化绿地管理行业引领。加强城镇绿地分级分类管理,对全区1000余公顷公共绿地开展等级复评,推动公共绿地差异化、精细化管理。将防火瞭望塔、绿地等级、养护单位等信息上图,实时更新“一张图”,持续完善巩固现有成果,更新迭代,打造“林绿地一张图”2.0版,确保成果能用好用管用。
持续提升公园管理服务品质。在长春健身园、海淀公园等公园,推广公园AI智慧化管理平台,提升园区管理效率和针对性;持续打造各类游客服务驿站。计划利用现有公园房屋在玲珑公园、北极寺公园等建立游客服务驿站,引入咖啡、简餐等慢生活消费场景;实现公园基础设施数据化管理,辖区所有公园开发并使用基础设施管理平台,解决公园内各类基础设施清单上账、设施巡更及维护维修日常管理问题,全面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古树名木及生境整体保护。计划9月底前建成五塔寺古树园、温泉苗圃古树园及中建紫竹酒店3处古树园,推动实现居民活动空间和古树保护空间“双增双优”,为群众提供集古树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绿色空间。
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三山五园地区3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建设工作;推进海淀区生物多样性分区分类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工作。梳理全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和生物廊道阻断点,分析区域生物多样性管理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形成海淀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优化方案、分区分类生物多样性管护模式和技术措施等相关工作报告,为后续我区生物多样性工作开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技术参考。完成我区集体林场建设任务。加快我区新型集体林场注册登记,督促新建集体林场尽快完成职工招募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全区符合条件的街镇新型集体林场全覆盖。
开展第十次园林绿化资源专项调查。计划年底前完成除湿地野生动植物外的林地、草地、湿地、园地、绿地及相关专题调查任务,汇总编制调查成果。同时做好今冬明春防火期准备工作。梳理检查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瞭望塔、防火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升级和联网共享等情况,提升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和早期处置能力。督促各街镇、林场、有林单位从防火基础设施维护、防火物资补充完善、防火队伍培训等方面提前谋划、早做准备,并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 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