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汪村是宁波市宁海县对口帮扶的一个小山村。这几年,村里种植蔬菜和菌菇,村民持续增收,日子越来越好。脱贫后,村庄该走什么道路,如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自觉发展好村庄?这是凉水社区副主任罗云一直思考的问题。直到4天前,宁海葛家村一行人的到来,才渐渐打开了罗云的心结。罗云表示,之前到葛家村学习过一个星期,发现定汪村和葛家村很相似,都是山村,相信“艺术振兴乡村”模式也能在定汪得到复制。
走村入户、雨夜动员、清理垃圾……从踏入定汪的第一天起,葛家村党支部书记葛海峰就一直没闲着,一天时间衣服换了3件,鞋子也沾满了泥土,其他葛家村村民也跟他一样,就像一台台不停歇的“小马达”。定汪布依族的乡亲们看在眼中,纷纷扛起锄头、拿上榔头,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
“村民避而远之的废坡,如今有了‘枯山水’的造型,我家院子应该也能改造吧。”清理完坡上最后一块地,定汪村村民罗昌鑫扛起锄头便去找葛海峰,要拜他为师。“我准备把鸡都圈养起来,把院子打造干净,在这里建一个凉亭,夏天可以乘凉,你帮我设计下。”罗昌鑫对着葛海峰说道,未来打算开农家乐,办民宿。
![葛家“小马达”带动贵州美丽村庄“大马力”建设(村庄宁海布依族村民家村) 汽修知识 葛家“小马达”带动贵州美丽村庄“大马力”建设(村庄宁海布依族村民家村) 汽修知识](http://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135946172162798676981.jpeg)
艺术不仅改变了村庄,也圆了村民罗昌鸿的心愿。在罗昌鸿家的院外,一堵崭新的墙改造完成,墙上竖着5个磨盘,还有用瓦片拗的造型。进门口的水泥地上,横放着2个磨盘,边上用小石子覆盖着。“这些造型寓意五子登科、五福临门,象征着‘知识就是财富’。”罗昌鸿表示,这里将是“未来书院”,以后房间里会放上电脑、书籍,供村里近百名的儿童学习。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村民纷纷劳作归来。“今天真没想到,看了多年的黄果树竟然变得这么美。”从山上劳作归来的定汪村村民罗景平,坐在树下刚做好的石凳上感慨到,“以后我们可以在这里纳凉了,围墙搭起来了,土地干净了,再也不用担心牛往这里过了,真好!
”
夜幕降临,定汪村村民项昌琴的家亮起了灯,5个妇女围坐一起,桌上摆放着布和针线,她们正在制作布偶。“今天学了好多东西,现在自己能画出鸭子、星星等图案,还把他们做成了布偶。”定汪村村民周书情边展示鸭子布偶边说,“葛家村的人告诉我,只要做得好,就能卖钱,他们打算把我们做的东西拿到宁海去卖,还让我自己琢磨琢磨,如何给玩偶绣上我们布依族特色的图案。”
定汪村的艺术改造也牵动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长杨永英的心。今天下午,在仔细走访村庄后,杨永英连连点赞。她表示,宁海“艺术振兴乡村”新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未来这种模式将被复制到晴隆的各个村,实现群众脱贫致富。
(光明日报全媒体曾毅 通讯员徐铭怿 曹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