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第一台小灵通开通
这是一个大胆的举措
肇庆成为广东第一、全国第二个成功试售小灵通的城市

而这一切都与一位老通信人有关
在肇庆电信的通信历史展厅里,
珍藏着不少历史悠久的通讯设备,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
正在给年轻人讲述着这些“老古董”的故事,
他是原广东肇庆市电信局总工程师赖震林。
赖震林,1943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适中镇,1966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肇庆从事电信工作,历任班长、电路工程师、科长、副总工、总工程师,是省邮电高等函授级电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指导教师,退休前一直专注电信技术发展,被媒体誉为“广东小灵通之父”。
76岁的赖老非常健谈,
肇庆电信每一个发展的重要时点,
都仿佛是他人生的关键点,
被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
望着台面上那一叠叠泛黄的剪报和手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位老前辈对通信事业的崇敬和热爱;坐在这位老通信人的对面,我们只想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听他细细诉说过去的故事……
01 发展通信
才能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
六十至七十年代,
肇庆的通信发展依然十分落后,
在城市通讯工具主要是“固话”,
电报仍在农村大量使用。
电报、“固话”(图片来源网络)
“1966年毕业以后,我就被分配到肇庆市邮电局,当时是在长途传输机房工作,经常要上夜班。由于那时候的通讯技术水平非常低,用的都是电子管,电子管的特点就是容易耗损,需要人工去排查、修障,所以我们经常要在夜晚加班修复。”据赖震林回忆说,以前肇庆的传输电路是非常有限的,当时连着肇庆和广州只有两台机器24条线路,为了保证白天的通信不受影响,只能在晚上停机进行修复。“当时我们搞传输是非常辛苦的。
记得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上天,我们持续加班加点工作了一个月,因为我们的线路是一直延伸到海南岛,必须要保证电路畅通,保护好每一条线路电杆不被破坏。”八十至九十年代,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世界。
1982年
肇庆电信从手摇式磁石交换机发展到纵横制的自动交换机,但这还远不能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路不通,通信也不发达,使肇庆的经济更加落后。”为了加快通信发展的步伐,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肇庆电信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大胆借助外国的贷款,加快技术的引进。
1988年
赖震林带领的技术团队争取到瑞典进行考察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一年后,肇庆电信第一台10000门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开始投产,肇庆的通信和经济也迈向大发展。
1993年
“直至1993年,我们分别在建设分局、西江分局、黄岗分局以及睦岗分局都建设了程控机房,同时下面各个县都利用了比利时贷款配合同步建设,整个肇庆的通信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大发展。”赖震林说道。
02 邮电分营
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迫在眉睫
1998年4月,
肇庆邮电正式分营。
分营后,中国电信面临着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即BB机)等业务的剥离,仅剩固话。当时移动通信业务是块大蛋糕,前途光明,而本地固话市场却趋于饱和,且“热装冷用”现象普遍。同时,在不断的市政建设过程中,原有的电信管线需要不断迁移,中间管线投资大、周期长,而且维护、保养也比较困难,这一切都无形中加大了肇庆电信的运营成本。
“分营后的肇庆电信要勒紧腰带过日子,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员工的收入下降了很多,寻求新业务增长点对于改组后的肇庆电信来说简直是火烧眉毛的事。”赖震林回忆说,“我技术出身,很关注国内外电信业技术动态。当时,浙江余杭市引入了日本PHS系统,技术成熟度、系统稳定性都达到了建网运营的要求,小灵通在那边的发展状况很不错。恰巧,时任余杭电信局局长的徐福新是我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校友,于是我就主动打电话找他,希望前往参观学习。”说走就走,说干就干
1998年8月,赖震林带队一行八人到余杭考察。考察回来后,他马上组织编写了《肇庆市流动市话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公司领导决策并获批,其中报告中提到的经济效益是最具说服力的。8月底,肇庆电信与UT斯达康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12月,肇庆电信紧跟余杭脚步,正式开售小灵通,成为广东第一、全国第二个“吃螃蟹”的城市。
肇庆电信这个大胆的举措让小灵通在试售当天就卖出了近200台,半个月近4000台,三个多月9000多台,到1999年底超1.7万台。2000年,肇庆小灵通用户总数超过9.6万户,居全国地级市之冠。
1999年,时任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的崔勋到肇庆现场调研时表示,在小灵通业务发展上,肇庆先走一步,起到探索作用,也是在寻找新的通信系统、新的业务增长点。同年,肇庆市电信局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了“广东省先进集体”的称号。
03 不忘初心
始终坚守电信人的红色使命
回忆起在肇庆电信工作的历程,赖震林认为通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从当初的“摇把子”电话发展到现在的智能通信网络,这是他从来没有想到的。他还笑着说自己以前也曾经研究过面对面的视频通话技术,没想到如今的技术这么成熟,现在每年春节都会用手机视频问候老家的亲人,非常方便。
提起对年轻一代电信人的寄望,
赖震林真切地希望他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牢记肩上的责任,接好棒,
继续为肇庆通信事业发展
做出应有的贡献。
“
“我在肇庆电信工作了37年多,除了参与企业的技术发展以外,还带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后来都成了电信的骨干力量。”赖震林说,“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在学校里的知识只能用上一部分,更多的是需要在实践中去不断去学习、思考和总结。另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善于寻求别人的帮助,要有团队的精神,共同研究破解问题”。
”
今年76岁的赖老,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很多年,但依然非常关注通信行业市场,对移动的发展有着独特见解。他认为,虽然我们移动发展起步晚,但我们还是拥有一群忠实的用户,只要坚持做好优质的网络和服务,紧抓未来5G发展以及携号转网的机遇,肇庆电信必定会有更好的未来!落后时迫切改变困境,
困难时肩负“救市”使命,
前进时紧抓发展机遇,
这是我们能体会到的
老一辈电信人传承下来的
责任、担当和精神。
少“摞挑子”,多“挑担子”为肇庆通讯人打call!
来源:肇庆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