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考试
工程项目管理
考试大纲

一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属于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并掌握科学控制、管理及协调工程问题的技能,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具有政策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的能力。学生要全面了解工程项目从前期策划、施工过程建设到竣工验收及投入生产使用等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和基本理论;重点要求学生们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理论、目标控制基本原理、项目前期策划、投资控制、进度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等。另外还要求通过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施工管理和项目运营管理理念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项目管理在建设工程上的重要性。学完本课程,学生要具备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懂控制、会管理、能协调”,实现促进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传播,推动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工程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二
教材
教材名称:《工程项目管理》
版本:第1版
书号:9787040473537
作者:丁士昭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4月出版
三
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工程项目管理概论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项目、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2.重点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分类与任务。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项目、工程项目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特征、分类。
2.领会: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与建设程序;工程项目体系和内容;工程项目管理的原则、工程项目管理通用管理模式。
第二章
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理论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组织的含义及特点;组织论;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管理任务分工;工作流程组织。
2.重点了解:项目组织的概念;工程项目组织结构与基本组织结构模式;建设项目管理规划。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工程项目组织、组织结构、管理任务分工、工作流程组织的含义及特点;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
2.领会:组织论及组织结构、管理任务分工、组织工作流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建设项目管理规划内容及作用。
第三章
工程项目控制基本原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项目控制的内涵;风险的定义、本质、分类与性质;风险识别的依据、特点和原则。
2.重点了解: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基本理论。
3.一般掌握: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方法。
4.熟练掌握:动态控制、PDCA原理在目标控制中的应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项目控制的内涵和类型。
2.领会: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基本理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的方法和结果;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方法。
3.综合应用:动态控制原理在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中的应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应对。
第四章
项目前期策划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项目前期策划、项目经济策划、组织策划、目标控制策划的基本概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影响因素及质量目标分解。
2.重点了解:项目前期策划内容、方法。
3.熟练掌握:项目环境调查与分析方法;项目定义与项目功能分析方法;风险应对与监控。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项目前期策划、目标控制策划的基本概念。
2.领会:项目前期策划体系及目标分解。
3.综合应用:项目环境调查与分析方法;项目定义与项目功能分析方法。
第五章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概述。
2.重点了解: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概念、基本原理。
3.熟练掌握: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投资控制。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概念、基本原理。
2.领会: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概念、基本原理组成内容。
3.综合应用: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管理。
第六章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基本概念、意义和程序。
2.重点了解:工程项目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3.一般掌握: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4.熟练掌握:工程项目计划的检查与调整;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进度计划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进度管理的意义、任务、组织体系及方法。
2.领会:工程项目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
3.简单运用:工程项目计划的检查与调整;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第七章
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质量、安全的定义、本质与性质;质量、安全管理的依据、特点和原则。
2.重点了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安全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3.熟练掌握: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与安全问题应对与监控。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工程质量、安全的定义;质量、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原则;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
2.领会:工程项目的过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结果分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定义;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3.简单运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等问题的应对与监控;安全隐患的处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事故的分类及处理;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第八章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信息、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的任务;信息管理系统及主要功能;工程项目技术文件档案资料管理;常见的项目管理软件。
2.重点了解:建设工程档案编制的质量要求及组卷方法、档案的验收与移交。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信息、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的任务;信息管理系统及主要功能;工程项目技术文件档案资料管理。
2.领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编制的要求及项目信息门户的管理与应用。
第九章
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概述;设计任务的委托及设计合同管理。
2.重点了解:设计任务书;工程设计阶段信息管理。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设计任务书内容及合同。
2.领会:程设计阶段的目标控制。
第十章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
(略)
第十一章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概述;竣工结算的规定;工程项目的总结评价。
2.重点了解: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技术和经济策划的内容、依据。
3.熟练掌握:竣工验收程序、验收人员、验收资料、验收过程;竣工结算的程序和内容。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内容、依据;工程项目的总结评价。
2.领会: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及竣工验收的定义、范围、依据、分类、条件;工程项目的交接、回访与保修;工程项目后评价。
3.简单运用:竣工验收程序设计、验收人员、验收资料、验收过程方案;竣工结算的程序和内容。
第十二章
设施管理视角下的建设项目运营管理
(略)
四
考试内容覆盖率
五
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综合课)
试卷满分:200分(专业综合课)
试卷题型及比例: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选择题30%、判断题10%、简答题20%、综合分析40%。
六
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考纲是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的。考核知识点覆盖课程各章主要教学内容。重点章节,考核内容的覆盖密度偏大,分值均匀。
2.考题范围不超出考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考核目标不高于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其含义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相关章节的几个知识点,解决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一般性问题。
综合应用:要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20%、30%、3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较容易,中等,较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40%、50%、10%。
广州理工学院
2024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考试
建筑材料
考试大纲
一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建筑材料》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各类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这些材料的质量检测、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又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性质和结构的关系及改善性能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能恰当表述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相关材料概念和理论
学生需掌握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
能将土木材料知识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中
学生需掌握土木工程主要材料的性质、用途、使用方法
能识别和判断土木工程中材料相关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土木工程材料与土木工程设计、施工、造价、管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能力
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关系,以及改善材料性能的途径,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二
教材
教材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版本:第4版
书号:9787040513127
作者:苏达根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出版
三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
2.一般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材料的各种密度的概念,材料的孔隙特征,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热工性质。
2.领会: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第二章
建筑金属材料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化学成分对钢材技术性质的影响;建筑钢材品种、牌号表示方法及选用原则。
2.重点了解:钢材的冷加工强化及时效强化。
3.一般掌握:建筑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4.熟练掌握:掌握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抗拉性能、冷弯性能、冲击韧性、疲劳等)的意义,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建筑钢材的技术性质。
2.领会:化学成分对钢材技术性能的影响。
3.简单运用:建筑钢材品种、牌号表示方法及选用。
第三章
无极胶凝材料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石膏、石灰、水玻璃的生产工艺;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水泥的腐蚀;掺混合料水泥和其它品种水泥特性及适用范围;绿色水泥及其发展趋势。
2.重点了解:石膏、石灰消解与硬化过程;石膏、石灰、水玻璃的主要用途。
3.一般掌握:石膏、石灰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硅酸盐水泥主要矿物成分及其特性。
4.熟练掌握: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检测方法及技术标准。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主要矿物成分,凝结硬化原理以及主要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掺混合料水泥和其它品种水泥。
2.领会:石膏、石灰、水玻璃的生产工艺;石膏、石灰消解与硬化过程;石膏、石灰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
第四章
混凝土与砂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配合比设计方法。
2.重点了解: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概念;抹面砂浆的主要品种性能要求及其配制方法。
3.一般掌握:水泥混凝土对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砌筑砂浆的技术性质、检测方法。
4.熟练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及其测定和调整方法;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变形性质和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各项性能的测定方法并能够正确选用;水泥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水泥混凝土的概念、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领会:建筑砂浆的技术性质及应用。
3.简单运用:水泥混凝土对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4.综合应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五章
砌筑材料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烧结普通砖的性质及特点。
2.一般掌握:蒸养蒸压砖、砌块的主要性质及应用特点;砌筑石材的性质及应用。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墙体材料的中各类;砌墙砖的种类及性能;砌块的类型及特点。
2.领会:砌筑石材的性质及应用。
第六章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沥青材料的基本组成、工程性质及测定方法;沥青的改性和掺配;主要沥青制品及其用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沥青在工程中的使用要点。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外界因素对沥青材料性能的影响;沥青的改性措施;沥青主要制品及应用;沥青的改性措施;沥青主要制品及应用;沥青混合料的定义及分类,组成结构与强度理论,对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
第七章
合成高分子材料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2.一般掌握: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2.简单运用:建筑塑料和胶粘剂的性质及应用。
第八章
建筑功能材料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
2.一般掌握: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的作用原理。
3.熟练掌握: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类型及选用;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质及要求;吸声材料的性能及选用。
四
考试内容覆盖率
五
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综合课)
试卷满分:200分(专业综合课)
试卷题型及比例:5种,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单项选择题题20%、填空题15%、判断题10%、简答题40%、计算题15%。
六
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考纲是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的。考核知识点覆盖课程各章(或项目)主要教学内容,重点章节(或项目及任务)考核内容的覆盖密度偏大,分值偏高。
2.考题范围不超出考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考核目标不高于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其含义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相关章节(或项目及任务)的几个知识点,解决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一般性问题。
综合应用:要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或项目及任务)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20%、30%、3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较容易,中等,较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40%、50%、10%。
广州理工学院
2024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考试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
考试大纲
一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面向数字媒体专业的基础课,旨在介绍和探讨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涵盖了音频、图像、视频处理、网站设计、动画制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媒体应用及开发的过程,掌握必备的数字媒体制作技能,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这门课程强调理论和概念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背后原理,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字媒体的本质,如数字化媒体内容的创建、编辑、传输和互动性,从而为将来深入学习或专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课程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和应用。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包括多媒体内容的创建、网站设计、动画制作、增强/虚拟现实、游戏制作等。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不同领域探索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跨学科的学习与合作。
二
教材
教材名称:《数字媒体技术导论》
版本:第2版
书号:97871132661584
作者:许志强、李海东、梁劲松主编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4月出版
三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数字媒体概述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媒体与数字媒体区别。
2.重点了解:数字媒体的界定与研究领域。
3.一般掌握:数字媒体的特点以及概念。
4.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数字化和媒体的理解。
2.领会: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数字媒体。
3.简单运用:国家863计划的信息技术角度划分媒体。
4.综合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分类,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
2.重点了解:数字图像颜色模型和种类。
3.一般掌握:数字图像获取技术。
4.熟练掌握:数字图像的创意设计和编辑技术。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数字图像的定义与人眼视觉的特性。
2.领会:数字图像的属性以及种类。
3.简单运用:矢量绘图和位图的应用以及特点。
4.综合应用:数字图像的创意设计与应用领域。
第三章
数字音频技术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
2.重点了解:音频数字化的过程,数模转换。
3.一般掌握:数字音频的基本编辑。
4.熟练掌握: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数字音频设备的特性。
2.领会:数字音频的概念及特点。
3.简单运用:非线性编辑的特点以及应用。
4.综合应用:数字音频的应用领域。
第四章
数字视频技术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数字视频的基础知识。
2.重点了解:数字视频的应用理论基础。
3.一般掌握:数字视频的质量以及格式。
4.熟练掌握:数字视频的编辑技术和特效处理知识。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数字视频的帧速率与场。
2.领会:数字视频的分辨率和像素。
3.简单运用:数字视频的格式与编辑基础。
4.综合应用:数字视频的特效处理以及应用。
第五章
数字动画技术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传统动画和数字动画的区别。
2.重点了解:动画的制作过程。
3.一般掌握:二维/三维数字动画的制作技术。
4.熟练掌握:数字动画的应用。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二维/三维动画的原理。
2.领会:数字动画的发展趋势。
3.简单运用:动画制作的应用领域。
4.综合应用:二维/三维数字动画的制作技术。
第六章
数字游戏设计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游戏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流程。
2.重点了解:数字游戏的创意内涵和外延。
3.一般掌握:游戏文档的设计类型。
4.熟练掌握:游戏开发的语言种类以及特征。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数字游戏定义与设计流程。
2.领会:数字游戏的分类。
3.简单运用:游戏设计的流程。
4.综合应用:游戏引擎的特征与市场分析。
第七章
数字压缩与存储技术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数字媒体压缩与存储的必要性。
2.重点了解:图像压缩与存储的基本原理。
3.一般掌握:视觉/听觉特性对压缩编码的影响。
4.熟练掌握:压缩标准与存储类型。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数字媒体压缩标准。
2.领会:云存储的特点以及原理。
3.简单运用:数字存储介质的区别以及应用。
4.综合应用: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起源。
2.重点了解: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应用模式。
3.一般掌握:数字内容的检索技术认知。
4.熟练掌握: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版权保护。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媒体资产的含义。
2.领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简单运用:数字水印技术与数据加密技术。
4.综合应用: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第九章
数字媒体传输技术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计算机网络一级互联网网络组成和特点。
2.重点了解:流媒体技术、P2P、IPTV技术的概念。
3.一般掌握:内容集成分发技术的应用。
4.熟练掌握:流媒体、P2P、IPTV的典型应用系统。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以及分类。
2.领会: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简单运用:流媒体、P2P、IPTV的典型应用系统。
4.综合应用: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分类与区别。
第十章
未来网络进展状况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2.重点了解:未来网络面临的挑战。
3.一般掌握:互联网发展阶段的特点。
4.熟练掌握:信息化应用的三个阶段。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web1.0到web3.0的发展。
2.领会:web3.0的典型特点。
3.简单运用:信息化应用的三个阶段。
4.综合应用:信息化3.0阶段的新常态。
第十一章
人机交互技术及应用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人机交互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重点了解: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3.一般掌握:人机交互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分类及特点。
4.熟练掌握:人机交互输入模式、移动设备交互技术、体感和手势交互技术、眼动跟踪交互技术。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人机交互的定义和三要素。
2.领会:机交互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分类及特点。
3.简单运用:交互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
4.综合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的种类以及特点。
第十二章
数字媒体内容消费及终端参与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全球数字媒体内容市场。
2.重点了解:用户行为消费的三种模式。
3.一般掌握:OTT服务、程序化广告、服务机器人、智能互联汽车的基本概念。
4.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终端参与。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用户行为消费的三种模式。
2.领会:智能电视与网络电视的区别、智能手机与AI手机的区别。
3.简单运用:未来电视在家庭数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综合应用:智能移动终端与智能互联汽车终端的应用。
第十三章
影响媒介的技术创新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多媒体呈现技术。
2.重点了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应用。
3.一般掌握: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的应用。
4.熟练掌握:可视化、VR/AR、MR的典型应用。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1.识记:多媒体呈现技术的内容。
2.领会: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领域。
3.简单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的本质与应用。
4.综合应用:数据可视化、VR/AR/MR的定义与应用。。
四
考试内容覆盖率
五
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综合课)
试卷满分:200分(专业综合课)
试卷题型及比例
题型
分值
单项选择20题
40分
填空10题
40分
简述题4题
60分
论述题4题
60分
六
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考纲是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的。考核知识点覆盖课程各章,各个章节内容都重要,重点章节为2-6章考核内容的覆盖密度偏大,分值偏高。
2.考题范围不超出考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考核目标不高于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其含义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相关章节(或项目及任务)的几个知识点,解决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一般性问题。
综合应用:要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或项目及任务)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20%、30%、3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较容易,中等,较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40%、50%、10%。
广州理工学院
2024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考试
音乐表演技能
考试大纲
一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音乐表演技能对应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音乐表演个别课,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开设三个学期,主要教授专业表演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须具有与音乐表演技能要求相应的音乐理论(包括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学理论等)知识。
了解音乐艺术本体的构成要素与规律。
广泛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历史、文化类型以及与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相关的活动。
了解相关的姊妹艺术基本知识。
了解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二
教材
教材名称:
高校声乐教材、器乐教材(无特定版本要求)
三
考试内容
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含西洋管弦乐、民族管弦乐、打击乐)类,完整演唱、演奏作品两首。
四
考核要求
1、声乐、钢琴、器乐方向:现场背谱演唱、演奏完整的声乐、钢琴、器乐作品。
2、仪态仪表端庄。
3、民族、美声唱法须用钢琴伴奏,考生自带钢琴伴奏谱,由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配备现场钢琴伴奏人员,流行唱法须自带音频伴奏音乐。
五
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试形式:考试为现场表演。
2.考试时间:每位学生10分钟,总时长根据考生人数而定。
3.考试满分:200分(专业综合课)
4.试卷题型:评委将根据学生表演的整体水平及仪态仪表进行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