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青少年自杀,都是因为在房间里听见父母吵架时的一些无心之语,等父母冷静后,叫孩子吃饭时,孩子已经“走”了。另外有些孩子会突然生重病,并且多年无法治愈,因为孩子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挽救家庭的完整性。这倒不是孩子装病,而是助缘意识的默然显化。
这部电影看似只是一家人、一个小地方、一个过往时代的起落聚散,其实蕴含着多重的启迪:灵觉之人处世时要注意哪些?如何修闭口禅、隐秘超能力?如何与世俗人与神魂未成熟青涩的家人彼此各自完成自己的人生功课?如何在爱与被爱间取舍?如何看待世俗的富贵权柄起落聚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死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爱的意义与价值。
——生命、生死、人生——
生命、生死、人生,三个名词看似重复却各有学问。人生剧是一个个角色所串接出来的,犹如一个个学期、一堂堂功课。生死犹如学期的寒暑假、文理科间的课堂休息,其实也是反思温习、预习自习的时间。
这往往就是拉开众多学子个人层次的时候。生命是一个大的宏观话题,如果你只把它看作人族一生某世的生灭兴衰,就太小看生命一词的蕴意了。在生命与生死间是本命经历的大运之起落。这些知见构成了眼界与视野,
构成了内心可感触可思量的自我内在世界。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大小决定了其思想的高度、觉思的广度与感悟的深度。这就是为何女儿会说出这句“你的世界太小了,太小了”的感叹。
——通灵家族——
家族中的晚辈往往生而知之、从小觉悟,无需刻意修行,这类人或自幼具有灵觉,或半路利用濒死体验觉醒。他们对台前幕后的种种把戏比较清楚,因此对世上的名利得失看得很淡。这类人小成者自觉,利益一方水土;大成者觉他,利益世间众生。
生而知之有三个前提:首先,其神魂已经成熟到了某一次第,可有资格选择过通透的人生。要知道活得“明白”其实更累,知道的太多、过于纷杂对神智尚幼的内在自我并非好事。很多人连自己此生十来年的过往还不能消化清爽呢,更别提直面累世种种恩怨情仇了。有资格解锁生而知之的人生或有资格在此生开启神通的人,都需要在出生前的人生铺陈中选取此类角色与此类家庭。如果你的角色或家庭环境不支撑你的心灵成长,那即使你有这等神魂品阶也无法触发此类能力。就好像你拿的是《水浒》的剧本,就不可能在里边搞出孙悟空的神通。在有资格有环境后,还要有传承。这里分为载具的基因传承和家族内信仰氛围和术法的传承。正确的认知引导、开放的态度、中正的理念、合理的启蒙教育,都至关重要。不同家族中走出的子弟可见很明显的家族行为与思想模式的烙印。
——母家的姿容、仪表、心性、神智、觉悟、品性——
女主一生都与意识界保持着联系,并非是与某滞留灵相互合作,所以她的理念认知、行为方式、言谈举止都没有孤魂野鬼的那种戾气,更没有损人利己的心思。她一生都充满包容地温暖着他人,榜样出慈悲大爱
母慈旺夫荫佑三代,这不是什么无形气运的迷信,而是家宅中没有内耗掣肘拖累,没有争斗戾气攀比。似水的女人,是污水还是尚善,是滋养还是灾殃,一家子嗣耳濡目染间习得秉承怎样的做人风格,都要看母家的姿容、仪表、心性、神智、觉悟、品性。
❐ 这姿容不是靠医美或化妆品伪装出来的画皮表象,而是内在神华外展、气血熏染而映透出的本真面目。
❐ 仪表体现出自身的素养与文化层次是否上得了台面、是否肯为所爱之人下得了庖厨。
❐ 心性是在每一个大小人生路口时的抉择,是其自身可观见哪些选择,又如何抉择。眼皮子浅眼光短小视野狭窄、爱较劲一根筋、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的人,一生中情商欠佳,心性偏执又狭隘,所以常无事生非,爱矫情,又不听劝。
❐ 神智是一个人内在神魂的成熟度,即其直觉、灵光、感悟力可呈现出的最大通透度,又叫慧根。是其智慧成熟度的外显表化,即在听闻觉知到大道启迪时,可领悟觉知的能力大小。某些人可先知先觉,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有些人则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混混沌沌,即便洪钟大吕敲打不断,也不知反思悔悟,倒觉得世间聒噪,人人与己为难,指天骂地责备身边之人,从无自觉自省之能。
❐ 觉悟是一个人的自知之明有多少。神智上可以尚且不成熟,心性上可以满是泥泞山路,仪表姿容上可以一时不济,但要是觉悟力糟糕透顶、油盐不进、成见自守,只道眼见为实,心识固化在当代教化理念中死倔不让,那就很难办了。没悟性灵根的人,很难在人生中真的有所寸进。
❐ 品性是一个人当下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现状,是其角色与内在神魂固有习气与能力的总汇表现。品性分先天、后天与伪装三大类,即:心理所想、头脑认知、外在表现。
内外不一的人多隐忍之辈,万般委屈静待时机,一遇风云便化龙,崛起一鸣惊人后就会反过来疯狂报复。之前内心中的种种不甘与愤恨,一股脑连本带利地反扑给世道。品性是一个人的基础,犹如在黑纸、白纸、花布上用人生作画。这画布的底色分为先天神魂的本是与童年家庭的角色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