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万万没想到,今年3月,她接到了法院的电话,奥迪经销商以“诽谤”为由起诉她,要求奥迪4S店道歉并赔偿100万元。上海浦东金桥法院于4月11日组织双方进行庭前和解,但并未达成协议。
自提车以来,鲍女士购买的奥迪A3共行驶了99公里,差不多就是从经销店到她家的距离。2018年11月,鲍女士向上海东昌金桥豪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了定金,并于12月2日提车。鲍女士称:“我是12月2日去提车的,当时车主写是我爸爸,让我爸爸签一份PDI,销售员说是工人检查的单子。我说我没看到,他怎么知道音响、灯光都没问题?他说不用担心,这车是工人专门检查过的,怎么可能出错,我们就签了。”
包女士说,回去的路上,她感觉到了强烈的颠簸感:“因为下雨,看不清楚,开出去十米就感觉不对劲,车子很颠簸,我马上打电话给销售员,问车子怎么这么颠簸,他说路况不一样,我说你家门口就是柏油路,他说我实在不放心我的新车,就把车开回另一家店检查,拿到车后,确定是辆很好的车,就又回去了。”

2019年1月1日,包女士第二次开动汽车时发现车子漏油。她告诉:“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启动呢?因为我家离工作单位很近,平时都是走路上班。1月份第二次启动汽车时发现漏油,而且很严重,地上还有一滩陈旧的油迹,肯定是那天取车时漏的。我马上给店家打电话,店家让我开车过去,他们会来检查。我说车子漏油严重,不能开。”
在鲍女士的要求下,4S店派人把车拖走了。但随后几天,双方就如何解决漏油问题一直没能达成一致。鲍女士说,1月6日,在警方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共识:三方联合检查。鲍女士说:“他们师傅看了之后,也说确实有问题,刚开始说要换发动机,我说可以。第二天,我真去了,他说要拆发动机让他们检查。我问谁来拆?他说店里拆。我说不行,跟店里的人不放心。1月6日我去店里的时候,我声音有点大,他们就打电话叫警察来了。有警察在场的调解方案是,奥迪方面、4S店和我三方都在场,一起拆。”
但鲍女士告诉《中国之声》,经销商上海东昌金桥豪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后来不同意厂家在场。在她发给的1月8日的短信截图中,一名姓顾的工作人员称:“需要厂家派人过来一起检查车辆,这个要求不能满足。”鲍女士称:“后来他们跟我说,他们有能力维修、拆车,不需要奥迪厂技师在场。我问他们能修到什么程度,怎么拆?他说拆的时候要看情况,小问题小修,大问题大修。”
经过多次交涉,双方对于谁来现场检测未能达成一致。在包女士提供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段录音中,4S店的工作人员建议包女士委托消保委的专家共同进行检测。
工作人员:您还没有确认吗?
鲍女士:不是我不确定,但是如果你不能够打电话给第三方,我肯定无法进行检测。
工作人员:有一种方法,而且也是免费的,你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如果你有疑问,你可以聘请消费者协会的专家来帮助你,一起调查。
为什么不能按照包女士的要求找厂家做联合检测呢?昨日,致电上海东昌金桥豪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一位李姓工作人员表示:流程比较复杂。
工作人员:我们叫厂家来,但是厂家那天没来,也没办法,老公有老公的理由,老婆也有老婆的理由。
:你还记得哪次调解会叫厂家来,她却没来吗?
工作人员:记得不太清楚,实在记得不太清楚。
不过,该李姓工作人员承认漏油现象确实存在:“首先漏油现象肯定存在,这个我们不否认。但是有一点,车拖回来的时候我们跟她说需要把车拆开,确定故障在哪,后面的事情再谈。但是她不同意拆开,又不找出故障原因,我怎么跟厂家说这个问题?就卡在那儿了。”
今年1月底,鲍女士和家人将4S店告上法庭,要求宣告汽车买卖合同无效、退还相关费用、赔偿经济损失。鲍女士称:“这个要二审,因为我们争议的焦点是车子有修补痕迹。我和对方在法庭上达成一致,由法院指定第三方对车辆进行评估,现在正在评估过程中。”
然而事件并未就此结束。在起诉奥迪经销商的同时,今年3月,鲍女士又接到了上海浦东金桥法院的另一通电话:S经销商起诉鲍女士诽谤,要求其赔偿100万元并支付相关费用。“当时是电话打来的,我没收到传票,是邮寄到我老家的,法官让我4月11日去调解。看到起诉书的时候,我愣住了,我一天没开车,起诉书就给我说了在微博上发布虚假信息的理由,他们要我赔偿他们万元。因为我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损害了他们公司的业务。”
在包女士微博上搜索“奥迪”关键词,发现有上百条帖子,大部分都是关于奥迪质量问题。包女士认为,在与经销商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她只能寻求网络帮助。经销商称,双方只能等待司法判决。“她找了专业人士,我们也找了律师,反正交给法院处理。”
新车提车没多久就漏油,协商不成,买家被起诉索赔百万。奥迪购车纠纷将如何发展?汽车质量问题检验程序能否统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